“认养一头牛”:营销翻车、食安隐忧与资本困局?
最近,那个靠“认养模式”起家的“认养一头牛”又火了,不过这次是负面新闻。地铁广告那事儿,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一句“跳槽吧!奶牛,听说你们场晒不到太阳?”直接把网友们惹毛了,说它“嘲讽打工人”。虽然后来解释说是获得了BOSS直聘的许可,想表达对奶牛的关爱,但这解释听起来怎么都觉得有点苍白无力。
广告:是创意还是冒犯?
说实话,这年头搞营销不容易,得有点创意才能抓住眼球。但“认养一头牛”这次的创意,我个人觉得有点用力过猛,甚至可以说是跑偏了。拿奶牛和打工人做对比,还暗示工作环境不好,这难道不是变相地在内涵打工人吗?就算你的本意是想强调自家牧场的环境好,也完全可以用更委婉、更正面的方式来表达,何必非得踩一脚打工人呢?
而且,退一万步讲,就算BOSS直聘真的授权了,这种“抖机灵”式的营销,也显得很 low。作为一个新兴品牌,更应该注重的是塑造积极正面的品牌形象,而不是靠这种争议性的广告来博眼球。
食品安全: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除了广告翻车,食品安全问题也是“认养一头牛”的一大隐患。在黑猫投诉上搜一下,关于产品变质、日期不符的投诉比比皆是。更夸张的是,还有消费者反映喝到有不明物体的牛奶,喝完还拉肚子!客服的处理方式也让人无语,一句“补偿5元”就把人打发了。
说实话,食品安全对于乳品企业来说,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虽然“认养一头牛”现在号称奶源自给率很高,但是之前的品控问题,还是让人对它的质量管理体系捏一把汗。毕竟,消费者花钱买的是放心,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保证不了,再好的营销也都是空中楼阁。
高营销、低研发:舍本逐末的经营策略?
如果说广告争议和食品安全问题是“认养一头牛”的外部危机,那么高营销、低研发的经营策略,就是它埋下的内部隐患。招股书显示,这家公司一年花在营销上的钱,动辄就是几个亿,而研发费用却少得可怜,甚至有几年干脆就是零。
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做法,说白了就是一种短视行为。靠着铺天盖地的广告,确实能在短期内提升销量,但是长期来看,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做支撑,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超越。
乳品行业说到底还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不断地投入研发,才能推出更优质、更健康的产品。如果只顾着砸钱做营销,而忽视了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IPO 折戟:资本之路不好走
“认养一头牛”的资本之路,走得也并不顺利。之前雄心勃勃地想冲击 A 股,结果却因为保荐人撤销保荐而终止 IPO。虽然公司对外宣称是“基于发展战略及市场环境考虑”,但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再加上股东股权被冻结,证监会的 48 问,都表明“认养一头牛”在资本运作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想要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光靠讲故事、画大饼是不行的,还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和规范透明的经营管理。
总而言之,“认养一头牛”的品牌之路,现在看来并不平坦。营销翻车、食安隐忧、资本困局,每一个问题都足以让它焦头烂额。想要真正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乳品企业,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和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做到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