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邦高科2.4亿单晶炉交易:一场子虚乌有的闹剧?
赶碳号的文章直指沐邦高科日前受到交易所问询的2.4亿元单晶炉交易,认为这很可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虚假交易。从合作方的实力和项目进度,到沐邦高科的信息披露方式,再到这笔交易的财务入账,处处都充满了疑点。
交易所问询背后的疑云
交易所的问询函无疑给这笔交易蒙上了一层阴影。合作方的真实财力和项目推进情况,都让人怀疑这批单晶炉是否真的完成了交付。最终,合作方不仅光伏项目停滞,甚至连几拨股东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更让人觉得事有蹊跷。
财务差错与股价暴涨的蹊跷
沐邦高科对这笔交易的信息披露也存在问题,其财务处理方式也与常理不符。在更正重大财务差错后,以2024年第一季度为例,公司营业收入减少了1.98亿元,净资产和净利润都减少了0.51亿元。
然而,在修正财务数据之前,沐邦高科的股价却一路飙升,从2024年8月15日的10.75元,在短短三个月内上涨至11月14日的34.69元,涨幅超过两倍。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8月27日,正是沐邦高科14亿定增解禁的时间点。
高溢价收购与商誉减值的猫腻
2023年末,净资产仅有7.45亿元的沐邦高科,通过A股定向融资获得了14.18亿元的资金,可谓是“一口吃成了一个胖子”。其中,公司主要的募投项目就是以9.8亿元收购豪安能源100%股权,而后者是一家单晶炉制造企业,净资产仅为1.7亿元。这场并购产生了高达7.83亿元的商誉,最终导致全额计提。
这一系列操作,让人不禁怀疑,沐邦高科是否试图通过虚增营收和利润来抬高股价,从而让定增机构顺利减持获利。这究竟仅仅是财务上的瑕疵,还是赤裸裸的财务造假?
毁炉灭迹:一场完美的“生意”?
光伏行业的企业暴雷已屡见不鲜,但敢于进行财务造假的公司并不多见。在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发生在沐邦高科身上的奇怪案例,看看其中有哪些不合常理的地方。
光伏跨界企业的财务迷雾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单晶炉设备企业,在2024年2月16日与一家同样默默无闻的小公司签订了一笔总价值2.4亿元的销售合同。仅仅过了不到10天,这家单晶炉企业就开始陆续发货,客户也立即开始安装调试。
快速的交易流程与突如其来的退货
双方的效率高得惊人——买方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了安装调试和验货,卖方在2024年第一季度就完成了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全额收入确认。如果故事到此结束,这无疑是光伏行业高效运营的典范。
然而,故事却出现了转折。9个月后,这位“优质”的大客户却提出:由于市场环境不好,他们决定停止项目并全部退货。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家单晶炉企业自身业务状况不佳,亏损严重,却爽快地同意了客户的请求,表示只要把炉子退回来就行,还可以将单晶炉拆解为配件后,分别退回给相应的采购供应商。
这简直是一场完美的“毁炉灭迹”行动!
交易所的关注与问询
这并非虚构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在跨界光伏企业沐邦高科身上,并引起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关注,交易所已经下发了问询函。
那么,这究竟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会计差错,还是赤裸裸的财务造假?这2.4亿元的单晶炉设备交易是否真实存在过?这种“财技”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沐邦高科不同版本的公告中,这笔合同的总金额并不一致,有时是2.4亿元,有时是2.24亿元,数据之间存在矛盾。
公告一:来自《沐邦高科: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
http://caiji.3g.cnfol.com/colect/202503/14/20250314516678.png
公告二:来自《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业绩预告相关事项的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http://caiji.3g.cnfol.com/colect/202503/14/20250314756243.png
疑点重重:这笔交易真的合理吗?
对于这笔交易,赶碳号提出了诸多疑问,并咨询了单晶炉设备企业和下游硅片厂的意见。下面我们将详细剖析这笔交易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之处。
交货速度之谜:为何如此之快?
通常情况下,光伏设备企业会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客户签订订单并支付保证金(通常为总货款的30%)后,设备企业才会开始安排生产。
为了验证这一点,我们查阅了单晶炉企业的生产模式。行业龙头晶盛机电明确表示,其主要产品专用设备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严格控制存货。
收购了松瓷的奥特维也生产单晶炉。为了吸引大客户,该公司采取了“以销定产”+“预投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奥特维表示,通常会根据客户订单确定采购和生产计划。但由于部分客户订单规模大、交付周期短,为了实现生产的连续性和规模化,经审批,公司可对部分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投生产。
那么,奥特维的“预投生产”模式能将交货速度提升到什么程度呢?赶碳号就此采访了奥特维,对方回应称:“单晶炉的订单,从签约到供货最快也要一个月时间。”
付款方式的疑点:不合常理的操作
在光伏行业,设备商针对客户的预付款模式通常为“3331”,即签单收取30%款项、发货收取30%款项、验收收取30%款项,剩余10%款项作为质保金。设备企业也会分阶段入账。
像沐邦高科这样,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从签约到入账,是极不合理的情况。
退货的怪象:行业内罕见的情况
更令人费解的是,客户提出全部退货,沐邦高科竟然同意了。对此,赶碳号咨询了光伏设备企业及其下游客户,无论是甲方还是乙方,都认为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他们从未听说过类似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单晶炉设备属于大型精密设备,生产制造和安装调试过程涉及高额成本和复杂技术。如果设备已经被客户安装调试,再退货的成本会非常高。
http://caiji.3g.cnfol.com/colect/202503/14/20250314634608.png
“过家家”式的生意:背后隐藏着什么?
沐邦高科如此痛快地同意退货,重要原因是:甲方根本没有支付过货款!当然,在这场“闹剧”中,甲方也有成本——“补偿客户损失,需向对方支付320万元(含税)的补偿款”。
因此,整个事件可以简化为:客户下单后,立即给客户送货,却不要货款;客户说不想买了,要求退货,就立即同意。
http://caiji.3g.cnfol.com/colect/202503/14/20250314957908.png
来自《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
这究竟是真实发生过的交易,还是仅仅走走合同、走走形式?
实地调查的必要性:寻找真相
强烈建议投资者或监管机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寻找真实的答案。这笔交易前后,究竟有没有发货、验货、调试设备的过程?
信息披露违规:沐邦高科在隐瞒什么?
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故事的主角——设备企业、跨界新人、做玩具起家的沐邦高科。或许大家和赶碳号一样好奇,沐邦高科真的生产单晶炉设备吗?答案是肯定的。
产销数据之谜:14亿产值与2.45亿营收的巨大差距
沐邦高科拥有一家单晶炉子公司,名为“江西捷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锐机电),位于南昌市安义高新园区。政务媒体“南昌安义发布”在2024年3月16日发文称:“位于安义高新园区的江西捷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是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刚刚过去的一年,公司生产了1000台单晶炉设备,实现了2023年当年投产、当年产值破14亿元的好成绩。”
根据上述信息,沐邦高科的单晶炉是在2023年投产的,2023年产值达到14亿元。
然而,沐邦高科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公司的单晶炉及其配件营业收入是2.45亿元。产值和营业收入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如果上述信息属实,这意味着公司有高达11.5亿元的存货。
但令人困惑的是,沐邦高科的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的存货为3.21亿元,比2022年还要少。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http://caiji.3g.cnfol.com/colect/202503/14/20250314598003.png
来自沐邦高科2023年年报
重大合同披露的“双标”:选择性披露?
沐邦高科202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45亿元。根据上交所的规定,主板公司重大合同是指合同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0万元。
这笔2.4亿元的合同,没有达到强制披露要求,可以不披露。事实上,沐邦高科也没有主动对外披露。
但是,沐邦高科在披露重大合同这件事上却存在“双标”——2024年6月4日,沐邦高科公告,中标仕净科技金额为1.94亿元的一个合同,这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比重为11.75%。
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在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时,应当保持信息披露的持续性和一致性,不得进行选择性披露。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在披露重大合同时,前后标准应当一致,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误导投资者。那么,沐邦高科为什么要“双标”?
http://caiji.3g.cnfol.com/colect/202503/14/20250314412080.png
发货标准的“双标”:为何对这家客户如此特殊?
在回复交易所问询时,沐邦高科清晰地表示,对前十大客户全部是“款到发货”。具体来看,“公司在商务谈判过程中,为保障自身利益,与大部分客户签订合同中约定的信用期限较短或款到发货。由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行业竞争激烈,公司议价能力降低,2024年实际业务过程中,由于客户资金紧张,为了保持与客户长期合作,发货前收一部分款项,剩余款项视客户信用评价给予客户一定的信用期,信用期和结算期视客户情况一般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
然而,这单2.4亿元的单晶炉,客户没有付款,沐邦高科竟然也发货了。
友好城市引进的项目:股东为何连环跑路?
沐邦高科公告中还强调:“该公司是武威市借助与无锡市友好城市关系引进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旨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并完善新能源产业链。”
通常,设备销售的主要交易方式是“3331”分期付款,对于大企业,设备企业在付款方式上可能会更宽松一些。比如,只需要10%的定金就可以下单,但客户需要在提货时将付款比例提高到60%。无论客户多么优秀,设备企业通常都会要求在提货时付款至少60%。因此,去年出现了一些设备企业明明已经生产完成,客户却不付款也不提货,导致厂房里堆满了设备的情况。
总之,没有付款,设备企业绝不会让客户提货。沐邦高科在问询函回复中的表述也符合行业通行规则。
http://caiji.3g.cnfol.com/colect/202503/14/20250314471462.png
但沐邦高科却为这个单晶炉客户破了例。这家小企业,全称是甘肃潮讯志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甘肃潮讯”)。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这家公司的基本信息。
甘肃潮讯:一家为交易而生的公司?
沐邦高科公告中这样介绍这家公司:“甘肃潮讯成立于2023年4月,注册资本6,000万元,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古浪工业集中区,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研发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天眼查显示,在2023年年末,公司的参保人数只有5人。即使有强大的股东背景,只有5个参保人数也至少说明公司在大项目的人员配备上没有做好准备。
这样一家企业,沐邦高科凭什么敢在2024年2月与之签订2.4亿的合同,且在对方不付款的情况下发货?这真是个匪夷所思的问题!这家公司,难道是为了这笔生意而专门设立的吗?
http://caiji.3g.cnfol.com/colect/202503/14/20250314987776.png
项目现场的疑点:单晶炉究竟在哪里?
2024年10月27日,政务媒体古浪融媒发文《甘肃潮讯志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GW单晶硅拉晶+5GW单晶硅切片项目稳步推进》,并附了几张照片。
http://caiji.3g.cnfol.com/colect/202503/14/20250314793036.png
从图片上看,施工现场并不具备安装单晶炉的条件;从图片上推测沐邦销售的单晶炉也不在这个项目基地。
http://caiji.3g.cnfol.com/colect/202503/14/20250314541425.png
来自《甘肃潮讯志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GW单晶硅拉晶+5GW单晶硅切片项目稳步推进》
那么,沐邦高科的客户是如何调试设备的呢?究竟有没有2.4亿元单晶炉设备的调试过程?
沐邦高科坚称:“于2024年2月25日开始陆续发货并安装调试,运送地址为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并在2024年3月30日全部安装调试完毕。” 那么,总价值2.4亿元涉及单晶炉160台,这些单晶炉被藏在哪里呢?
现在这些单晶炉估计也难以寻找踪迹了,因为沐邦高科还说:“由于单晶炉为采购的配件组装形成,公司将单晶炉拆解为配件后,分别退回至相应的采购供应商。”这批单晶炉,现在已经变成了零配件、“尸骨无存”啦!
但是,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还有这样的表述:“目前我们项目已完成了化学品仓库、综合仓库的主体建设,循环水池、生产水池、消防水池主体也已完工。现在我们紧盯建设任务,进行厂房钢结构的安装以及设备基础的施工。接下来,我们计划十二月底完成厂房建设,有序推进施工进度。”甘肃潮讯志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GW单晶硅拉晶+5GW单晶硅切片项目负责人王志远说。
从施工进度来看,2024年年初,这个基地并不具备单晶炉进场和调试的条件。
那么,沐邦高科是不是要把单晶炉卖给客户的其他基地了?赶碳号认为不可能。
- 首先,这家公司注册资本只有6000万,是一家小公司;
- 其次,上面的文章还提到,“甘肃潮讯志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GW单晶硅拉晶+5GW单晶硅切片项目,由无锡潮讯能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约32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4亿元,建设年产2.5GW单晶硅拉晶生产线,主要建设单晶车间和机加洗料厂房、切片厂房、综合仓库及办公楼、研发楼等,配套建设废水处理站及附属设施。二期投资18亿元,建设年产2.5GW单晶硅拉晶和5GW切片生产线。”
“其年产5GW单晶硅拉晶+5GW单晶硅切片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分两期实施”,这些关键信息也在沐邦高科的公告中得到了验证。注册资本6000万的新公司、小公司,能拉起“一期投资14亿元,建设年产2.5GW单晶硅拉晶生产线”,已经放了非常高的杠杆了。 - 第三,公开资料也没有显示潮讯志向有其他项目。
虽然杠杆放得很大,但也不能完全轻视这家公司、这个项目。
原股东的金蝉脱壳:谁来接盘?
但是,以后武威市再要从友好城市引进项目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因为实际操盘手现在已经金蝉脱壳了。
沐邦高科公告称:“由于2024年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市场持续下行,甘肃潮讯采购的单晶炉投资项目投资不及预期,原规划投资项目已不符合未来规划,故与公司协商解除合同,公司出于应收款回款考虑,公司管理层经过多次讨论,为减少上市公司损失,且考虑到与甘肃潮讯未来可能还有合作机会,同意了甘肃潮讯合同解除事项,2024年11月5日,公司与甘肃潮讯签署了《设备购销合同之解除协议》,对第一季度销售的单晶炉全部予以退回,该退货事项属于期后市场因素导致的。”
以后真的还会有合作机会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甘肃潮讯的股东也完全变更了:原本是由江苏溙德与重庆睿哲投资成立,成立时江苏溙德持股比例为85%、重庆睿哲持股比例为15%;后江苏溙德、重庆睿哲将持有的甘肃潮讯股权全部转让给无锡潮讯能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潮讯”),并于2024年12月17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一句话:原股东跑路了,烂摊子给了无锡潮讯。
你说巧不巧?天眼查显示:接了烂摊子的无锡潮讯的股东也刚刚完成变更,原股东也跑了。
http://caiji.3g.cnfol.com/colect/202503/14/20250314439210.png
最终的接盘侠:高价买入股票的投资者
用一句话来总结:这种生意真是太好做了,因为整个事件从头到尾,接盘侠实际上只有一类人,那就是基于自愿高价接盘沐邦高科股票的投资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