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勝中國「和羹計畫」:供應鏈整合真能提升食品安全?

2025鏈博會開幕:百勝中國的「和羹發展計畫」是真功夫還是畫大餅?

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鏈博會)在北京開幕,百勝中國高調推出「百勝和羹發展計畫」,聲稱要串聯供應鏈,打造一個政府、企業、學術界、媒體和消費者共同參與的生態網絡。聽起來很美好,但仔細想想,這是不是又一場精心策劃的公關秀? 畢竟,餐飲業的供應鏈問題盤根錯節,不是光靠一個「計畫」就能解決的。更何況,百勝中國近年來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表現,實在讓人難以完全信任。

供應鏈大拜拜:一場看似完美的產業秀?

看著啟動儀式上眾星拱月的場面,我不禁懷疑,這究竟是解決問題的務實舉措,還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產業秀? 各方代表齊聚一堂,高談闊論供應鏈協同、品質溯源、產業升級,但這些口號式的詞彙,真的能轉化為實際行動嗎? 還是說,這只是一場互相吹捧、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拜拜」? 餐飲業的供應鏈問題,涉及到農產品種植、食品加工、物流運輸、倉儲管理等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 百勝中國想要憑藉一己之力,整合整個產業鏈,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在這個計畫中,消費者的聲音又在哪裡? 難道消費者只需要被動接受企業提供的資訊,而沒有權利參與到供應鏈的監督和管理中來嗎?

百勝中國「和羹計畫」:供應鏈整合真能提升食品安全?

陳建平的豪語:世界級供應鏈生態?先解決食材溯源再說!

百勝中國供應鏈管理副總裁陳建平在發布會上放出豪語,聲稱要構建「開放、共生、韌性、可持續的世界級供應鏈生態」。這話聽起來很動聽,但實際上卻充滿了不確定性。 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時代浪潮下,百勝中國想要打造一個世界級的供應鏈生態,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食材溯源的問題。 如果連食材的來源都搞不清楚,又談何品質保障和永續發展? 消費者最關心的,莫過於吃到肚子裡的東西是否安全、健康。 百勝中國如果真的想讓消費者安心,就應該把食材的來源、生產過程、檢驗報告等資訊,公開透明地展示出來,而不是只停留在口頭宣傳上。

供應鏈韌性?別跟我開玩笑了

陳建平還提到了「供應鏈韌性」這個概念。 在當今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供應鏈的穩定性確實非常重要。 然而,百勝中國的供應鏈真的具有足夠的韌性嗎? 我對此表示懷疑。 畢竟,百勝中國的供應鏈涉及到全球各地的供應商,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到整個供應鏈的運作。 更何況,近年來,全球範圍內自然災害頻發、地緣政治衝突不斷,這些因素都會對供應鏈的穩定性造成衝擊。 百勝中國想要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下,維持供應鏈的韌性,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百勝中國「和羹計畫」:供應鏈整合真能提升食品安全?

溯源行動:肯德基的雞和必勝客的牛排,真能解密?

百勝中國旗下的肯德基和必勝客發起了溯源行動,試圖通過「解密一口好雞」、「高質價比牛排如何誕生」等課題,來挖掘品質供應鏈的故事。 這種做法看似透明,但實際上卻充滿了疑問。 難道僅僅通過幾次溯源活動,就能真正了解食材的品質嗎? 還是說,這只是一種行銷手段,目的是為了讓消費者對百勝中國的產品產生信任感? 我對此持保留態度。 畢竟,溯源行動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往往受到企業的控制。 企業可以選擇性地展示供應鏈中的某些環節,隱藏一些不利於自身形象的信息。 消費者如果沒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很容易被企業的宣傳所迷惑。

公關秀?還是真誠溝通?

百勝中國公共事務副總裁劉麗表示,希望通過溯源行動,建立可複製、可延展的多方參與模型,直面解讀關鍵議題、攜手供應商夥伴開展品牌建設、推廣產業發展創新模式。 這番話聽起來很漂亮,但實際上卻缺乏具體的操作細節。 如何建立多方參與模型? 如何直面解讀關鍵議題? 如何推廣產業發展創新模式? 劉麗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我認為,百勝中國如果真的想與消費者進行真誠的溝通,就應該放棄這種空洞的口號,拿出實際行動來。 例如,可以邀請消費者參與到溯源活動中,讓消費者親眼見證食材的生產過程。 也可以建立一個公開透明的資訊平台,讓消費者可以隨時查詢食材的來源、檢驗報告等資訊。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和羹之友」:利益共同體?還是公關樣板戲?

百勝中國在「和羹發展計畫」發布會上,搞了一個「和羹之友分享會」,找來聖農、正大集團、雪川、妙可藍多等供應商代表,以「和羹之道——從供應鏈協同到價值共同體的構築」為主題展開討論。 這場分享會,看似是百勝中國與供應商之間的一次深入交流,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場精心安排的公關樣板戲。 這些供應商代表,都是百勝中國的合作夥伴,他們自然會說一些對百勝中國有利的話。 至於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他們會輕描淡寫地帶過,甚至完全避而不談。 這種缺乏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分享會,對消費者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佟琳的讚美:聽聽就好,別太當真

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佟琳在分享會上,對百勝中國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模式大加讚賞,稱讚他們通過協同創新、循環農業、綠色轉型等合作模式,將單點技術突破轉化為全鏈價值增益。 佟琳的讚美,聽起來很動聽,但實際上卻缺乏具體的數據和案例支持。 她並沒有說明,百勝中國的協同創新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循環農業的效益如何? 綠色轉型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這種空洞的讚美,只會讓人覺得她是在替百勝中國站台,而沒有真正了解供應鏈的實際情況。 我認為,消費者在看待這些讚美之詞時,應該保持警惕,不要輕易相信。 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百勝中國是否真正採取了有效的措施,來保障食品安全和提升產品質量。

百勝中國「和羹計畫」:供應鏈整合真能提升食品安全?

于健龍的期許:鏈博傳奇?先別急著下定論!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于健龍對於百勝中國在鏈博會上的表現寄予厚望,期待百勝中國能夠進一步提升自身品牌度和大眾獲得感,書寫屬於百勝的「鏈博傳奇」,成為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一抹亮彩」。 這番期許,聽起來像是官方的鼓勵,但實際上也隱含著對百勝中國的鞭策。 百勝中國想要在鏈博會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需要展示自身的實力,更需要拿出實際的成果,來證明其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創新和貢獻。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百勝中國的「和羹發展計畫」還處於起步階段,距離真正的「鏈博傳奇」,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百勝的「方案」:能解決餐飲業的根本問題嗎?

百勝中國聲稱,將通過構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傳媒及消費者多方對話協同的生態網絡,來打開更多機遇。 但這種看似完美的「方案」,真的能夠解決餐飲業的根本問題嗎? 我對此表示懷疑。 餐飲業的問題,涉及到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勞工權益等多個方面,單靠一個企業的力量,是無法完全解決的。 更何況,百勝中國的「和羹發展計畫」,更多的是從企業自身的利益出發,缺乏對社會責任的深刻思考。 如果百勝中國不能真正關注消費者的需求,不能切實履行社會責任,那麼它的「方案」,最終只會淪為一句空話。

「和羹之美,在於合異」?還是「和稀泥,你好我好大家好」?

百勝中國用「和羹之美,在於合異」來形容其供應鏈生態的願景。 這句話聽起來很文藝,但實際上卻充滿了曖昧。 什麼是「合異」? 是指在保留各自特色的基礎上,實現協同發展? 還是指為了達成某種共同目標,而犧牲各自的利益? 我認為,百勝中國的「和羹發展計畫」,更像是後者。 在這個計畫中,百勝中國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其他參與者則需要服從百勝中國的安排。 這種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模式,真的能夠實現「和羹之美」嗎? 我對此表示懷疑。 更有可能的是,這個計畫最終會變成一場「和稀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鬧劇。 各方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互相妥協、互相遷就,最終導致整個供應鏈的效率低下、品質下降。 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只能被動地接受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而沒有任何發言權。

Wolfg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