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发布2025年“人工智能+”行动工作要点,算力规模剑指全国第一梯队
3月24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印发《河南省2025年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工作要点》。这份共计23项要点的文件,明确了河南省在人工智能发展上的雄心壮志,尤其是在算力规模上,力争到2025年底突破94EFlops,跻身全国第一梯队。
工作要点总览:以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为双驱动
《工作要点》以贯彻落实《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为核心,强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应用场景为牵引。通过强化算力、数据、算法等关键资源供给,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垂直大模型的建设,积极培育和推广具有高价值的应用场景,旨在全面构建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将河南省打造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高地。
提升算力供给能力
加快智算中心建设,构建全省统一算力调度网
《工作要点》将提升算力供给能力放在首位,提出要加快推进智算中心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建成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推进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中原算谷等智算中心的建设。同时,强化“嵩山”“中原”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的功能,提升一站式人工智能算力服务能力。
强化算力资源高效协同,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为了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协同,《工作要点》提出要提升省算力调度服务平台的功能,制定算力并网、运营服务、交易结算等方面的标准。以“一核四极”为关键网络节点,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算力调度网,并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此外,还将推进与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甘肃等“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地区算力中心互联互通。
夯实数据要素基础
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开发利用制度
《工作要点》强调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为了推进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河南省将聚焦医疗、教育、制造、文旅等行业的需求,依托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展行业共性数据资源库建设,打造一批行业开放语料库和高质量数据集。同时,还将实施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布局建设一批企业、行业、城市数据空间,引导企事业单位开放并汇聚高价值数据资源。更重要的是,河南省将制定出台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意见,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开发利用制度框架,完善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机制。
促进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
为了促进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工作要点》提出要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争创国家级行业数据交易场所,力争在2025年实现备案数据交易规模达到50亿元。此外,还将推动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支持7个省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城市在数据标注产业生态构建、能力提升和场景应用方面先行先试。通过促进数据智能标注技术的应用,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数据企业。
推动模型算法创新
构建大模型创新发展体系,推动基础和垂直大模型融合创新
《工作要点》指出,模型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驱动力。为了构建大模型创新发展体系,河南省将推动基础和垂直大模型融合创新,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做强基础大模型(L0),加快培育一批融合行业数据集的垂直大模型(L1),并推动更多大模型完成国家网信办备案。同时,强化对国产大模型技术底座的算力支撑和适配,开展基于国产大模型技术底座的垂直大模型应用示范。此外,还将培育一批行业应用开发商和集成商,促进场景大模型(L2)落地应用。
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
为了进一步提升模型算法的创新能力,河南省将聚焦人工智能数学原理、基础架构、核心算法等前沿方向和具身智能、类脑智能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融合逻辑推理、知识表示与机器学习的新型学习范式研究。同时,还将支持知识蒸馏、剪枝、量化等深度学习模型压缩技术研发,加速模型运行效率,降低模型训练成本。
推动重点行业应用
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
《工作要点》明确了人工智能在多个重点行业的应用方向。在医疗领域,将推进辅助诊断、健康管理、中医药服务垂类大模型和眼科、高血压、肺癌、血液病等专科专病模型以及合理用药等医疗服务模型建设,构建高质量医疗数据集,并发展智能医疗设备产业。在教育领域,将推进教育管理服务垂直大模型建设,构建教育领域高质量数据集,推动人工智能助学、助教、助管、助研,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建设以知识图谱、大模型赋能等为基础特征的智慧课程。在科研领域,将依托省内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围绕材料科学、药物研发、基因研究、合成生物等领域,打造高性能科学研究计算平台,建设材料科学、药物研发、基因研究、合成生物等垂直大模型。
人工智能助力工业、农业、文旅等产业升级
在工业领域,将聚焦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轻纺、煤炭等8个重点行业,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产品服务、仓储物流、节能减排、安全生产7个关键环节,分批次推动大模型应用场景建设,构建“8×7”工业大模型矩阵,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在农业领域,将围绕育种、大田种植、规模养殖、智能农机等,建设智慧育种、智慧种植、智慧养殖等垂直大模型,打造规范化农业机械智能生产场景应用。在文旅领域,将依托河南文旅垂直大模型,打造行程规划、客户服务、客流统筹优化、应急调度管理等场景大模型,拓展省“一机游河南”“一图览文旅”“一监管行业”平台服务功能,推动人工智能在甲骨文研究、文旅内容生产、数字文物保护与传播、文旅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应用取得突破。
人工智能应用于城市管理、生态保护、防灾减灾
在城市管理领域,将建设城市管理垂直大模型,推动社会治理、政务服务、交通出行等3大领域17个场景大模型建设,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并优化提升实景三维郑州、城市级信息模型(CIM)平台等,搭建数字孪生城市底座。在生态保护领域,将建设生态智能监管、污染排放全空间监管、污染防治攻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等行业大模型,重点打造移动源排放深度治理、水环境监管、数字孪生丹江口水库等场景应用。在防灾减灾领域,将融合自然资源、交通、农业、水利、电力、新能源等重点行业数据,建设气象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防汛抗旱、防震减灾、森林防灭火等大模型,重点打造自然灾害防治、燃气安全、消防、应急管理等应用场景。
搭建共性技术平台
建设人工智能基础服务中台,提升行业赋能中心能力
《工作要点》强调共性技术平台的重要性,提出依托省科学院、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豫信电科等,建设人工智能基础服务中台,配套通用模型库和开发工具、测试工具、数据处理工具等,支撑行业用户开展行业模型训练及推理、验证、算子库研发等服务,为垂直大模型建设和应用场景开发提供工程化解决方案。同时,依托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等,布局建设若干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聚焦垂直行业领域和关键基础领域,推进技术攻关、场景建设,打造“人工智能+”行业的供需对接纽带、数据开放枢纽、场景孵化平台、生态培育中心。
提升创新平台服务能力,推进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试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共性技术平台的服务能力,河南省将依托嵩山实验室、中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大模型测试验证平台。围绕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建设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此外,还将推进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试点工作。
构建人工智能生态体系
开展示范性行业应用工程,加大人才引育力度
《工作要点》将构建完善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作为重要目标。为此,河南省将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医疗、育种等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形成覆盖算力、算法、数据的全栈式共同能力。征集发布一批示范效应强、应用价值高、推广潜力大的典型应用场景,加速成熟场景的规模化复制和推广。同时,依托省人工智能创新平台、企业、高校等,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在全省本科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程,启动本科高校智慧课程建设试点工作,加快人工智能学生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加快智能科学与技术博士硕士学位点立项建设,支持基础较好的高校建设人工智能学院,并支持职业学校与人工智能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强化企业孵化培育,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服务
为了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河南省将依托省“智慧岛”,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孵化器,孵化培育一批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的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鼓励和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推动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同时,依托金融会客厅、小微企业融资对接等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特色化、专业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带动天使、创投、风投等机构加大对人工智能初创期项目和高成长性企业的支持力度。
加强人工智能交流合作,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最后,《工作要点》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河南省将举办全省人工智能会议、奖赛、路演等活动,搭建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推动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同时,推出“AI上新河南”“生活中的智能管家”系列报道等,深入宣传报道河南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情况,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