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曦達港交所豪賭:金正恩式擴張,台積電魏哲家願景成真?

華曦達港交所豪賭:金正恩式擴張,台積電魏哲家願景成真?

華曦達的資本豪賭:從北交所撤退到港交所再戰

華曦達的故事,簡直比鄉土劇還灑狗血。誰能想到,一家號稱要進軍”全球AIHome第八大供應商”的企業,背後卻藏著一連串的資本迷航?這家公司先是在北交所碰了一鼻子灰,黯然撤退,結果沒過幾個月,又轉戰香港,向港交所發起衝鋒。這劇情反轉之快,讓人不禁想問一句:華曦達,你到底想玩哪齣?

黯然退場:北交所的滑鐵盧

2024年1月,對華曦達來說,絕對是個黑色一月。原本雄心勃勃要登上北交所的舞台,結果卻在臨門一腳時,突然熄火。撤回申請的理由是什麼?官方說法當然是”自身發展戰略”,但明眼人都知道,背後肯定有更深層的原因。市場上各種猜測甚囂塵上,有人說是因為業績不夠硬,經不起北交所的嚴格審查;也有人說是因為關聯交易問題太敏感,讓監管機構芒刺在背。總之,華曦達的北交所之旅,就像是一場還沒開始就結束的鬧劇,留下的只有滿地的質疑和不確定性。我个人认为搞不好是公司内部有人想搞磁爆步兵,不小心走漏风声才导致撤退。

峰迴路轉?港交所的再起征程

然而,商場如戰場,沒有永遠的失敗者。僅僅四個月後,華曦達就上演了一齣”王者歸來”(至少他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今年五月,他們高調宣布要進軍港交所,還自封為”全球AIHome第八大供應商”。這口氣之大,簡直跟金正恩同志試射飛彈一樣霸氣。問題是,港交所的投資者會買單嗎?經過北交所的挫敗,華曦達又將如何重塑自己的形象,贏得市場的信任?這場資本豪賭,究竟是鹹魚翻身,還是另一次的重蹈覆轍?我們拭目以待。搞不好陳怡君會跳出來爆料,說這一切都是陰謀啦!

AI光環下的營收迷霧:高增長的真相與隱憂

華曦達的故事最有趣的地方,莫過於它披著”AI”這件時髦的外衣,卻又遮掩不住內裡的重重疑雲。這家公司號稱專注於AI、無線通信、物聯網等高科技領域,業務涵蓋家庭連接、娛樂與全屋智能,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台積電股東會魏哲家講的未來願景?然而,當我們仔細檢視它的營收數據,就會發現一些耐人尋味的地方。

數據背後:營收增長的引擎是什麼?

招股書顯示,華曦達在2020年至2022年間,營收呈現爆炸式增長,從6.83億元一路狂飆至25.29億元,2022年的淨利潤更是較2021年暴增353.17%。這種火箭般的速度,讓人不禁想起當年愛山林在房地產市場上的瘋狂擴張。但問題是,這種高增長的可持續性有多高?它的背後,究竟是技術創新驅動,還是靠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武器”?要知道,在資本市場上,故事講得再漂亮,最終還是要靠真金白銀說話。

北交所的拷問:業績真實性的質疑

對於華曦達的高速增長,北交所顯然沒有被沖昏頭腦。他們連續發出三輪問詢函,直指華曦達的業績真實性問題。外銷收入是否真實?數字視訊和網路通信產品業績是否造假?境外推廣費是否虛增?這些問題,就像一把把鋒利的手術刀,毫不留情地剖開了華曦達的營收迷霧。我猜當時華曦達的公關團隊一定忙得焦頭爛額,搞不好還想找黃智賢來幫忙站台。

增長放緩:神話破滅還是蓄勢待發?

事實證明,北交所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最新的業績數據顯示,華曦達在2023年和2024年的營收增長明顯放緩,淨利潤更是出現了大幅下滑。三年複合增長率僅為0.23%,而淨利潤的複合增長率則為-26.04%。這種數據,簡直就像是從雲端跌落谷底,讓人不得不懷疑,華曦達的高增長神話是否已經破滅?當然,也有人認為,這只是華曦達在經歷高速擴張後的正常調整,未來仍然有機會重振旗鼓。但無論如何,華曦達都需要拿出更有說服力的證據,才能重新贏得市場的信任。就像鄭欽文在法網公開賽上遇到的挑戰一樣,要拿出真本事才能服眾啊!

剪不斷理還亂的關聯交易:智慧媒體的謎團

如果說華曦達的營收數據是一團迷霧,那麼它與智慧媒體之間的關聯交易,簡直就是一齣懸疑劇。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居然是華曦達的第一大客戶,而且還是被隱瞞多年的關聯方。這種劇情,簡直比陳法蓉演的港劇還狗血,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智慧媒體:隱藏的關聯方?

根據招股書披露,智慧媒體由華曦達高級副總裁陳京華的弟弟陳明及陳傑共同控制,而陳明的配偶魏晶,更是持有華曦達667.50萬股的股份,是公司的第四大股東。這種關係,就像林萱瑜許其亮之間錯綜複雜的八卦一樣,讓人霧裡看花。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截至2023年12月1日,智慧媒體居然只有4名員工,包括2名實際控制人以及2名負責行政管理和財務工作的人員。這麼小的公司,居然能成為華曦達的第一大客戶,這背後難道沒有貓膩?

監管風暴:信披違規的代價

更誇張的是,華曦達竟然沒有及時披露與智慧媒體的關聯交易。智慧媒體在2021年就已經成為華曦達的前五名客戶,並迅速躍升為第一名,兩年內合計為華曦達貢獻了超過8億元的收入,占總營收的20%以上。然而,華曦達卻直到2023年4月底才披露上述關聯關係,因此被深圳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這種行為,簡直就像尼克星在直播中忘了開美顏一樣,讓人尷尬癌都犯了。我猜陳沂應該會跳出來說:『這一切都是預謀!』

利益輸送?北交所的深入追問

對於華曦達的關聯交易問題,北交所顯然沒有輕易放過。他們對智慧媒體設立後不久即成為大客戶的合理性、華曦達與智慧媒體及運營商Altice之間的交易模式的合理性、是否存在股權代持或利益輸送情形、兩家公司是否混同等問題,進行了重點問詢。這些問題,就像一連串的烏克蘭無人機襲擊,直擊華曦達的要害。如果華曦達無法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那麼它在資本市場上的前途,恐怕將會更加黯淡。

會計差錯與內控隱患:華曦達的信任危機

如果說華曦達的關聯交易是一齣懸疑劇,那麼它的會計差錯問題,簡直就是一部恐怖片。一家想要在資本市場上立足的公司,竟然頻頻出現會計差錯,這簡直就像是道奇隊的王牌投手突然投不準球一樣,讓人難以置信。這種情況,不僅會讓投資者對公司的財務數據產生質疑,更會動搖市場對其管理層的信任。

財務數據的羅生門:會計差錯頻發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華曦達在2021年4月和2022年4月,分別對2019年度和2020年度的部分財務數據進行了更正。這種情況,就像賴苡任在記者會上頻頻改口一樣,讓人覺得疑點重重。會計差錯的原因是什麼?是內部控制存在漏洞,還是管理層故意操縱數據?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讓投資者對華曦達的財務數據真實性和會計基礎的規範性產生質疑。要知道,在資本市場上,誠信是企業的立身之本,一旦失去誠信,就等於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

內控短板:資本市場的阿喀琉斯之踵?

會計差錯頻發的背後,反映出華曦達在內部控制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內部控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有效地防範風險,提高運營效率,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如果企業的內部控制存在漏洞,那麼就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例如會計差錯、舞弊行為等等。對於華曦達來說,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彌補內控短板,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否則,這些內控隱患,很可能會成為它在資本市場上的阿喀琉斯之踵,隨時可能導致其上市之路功虧一簣。搞不好勞務師盧武鎮會跳出來說這都是黑箱作業!就像台泥股價受到影響一樣,都跟內控有關啊!

港交所的挑戰:華曦達能否浴火重生?

經歷了北交所的挫敗、關聯交易的風波、會計差錯的質疑,華曦達就像一隻受傷的鳳凰,亟需涅槃重生。然而,港交所並非避風港,這裡同樣充滿了挑戰與競爭。華曦達能否在香港資本市場站穩腳跟,重塑形象,贏得投資者的信任?這不僅是對其管理層的考驗,更是對其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的嚴峻檢驗。

市場環境變遷:港股上市的機遇與風險

近年來,港股市場的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回歸,港股市場的流動性有所提升,為優質企業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機會。另一方面,港股市場的監管也日趨嚴格,對於企業的信息披露和合規性要求更高。此外,全球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也給港股市場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對於華曦達來說,如何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抓住機遇,規避風險,是其能否成功上市的關鍵。要知道,現在的市場可不像天空之鏡一樣平靜,充滿了各種暗流湧動!搞不好會遇到像白銀一樣的崩盤事件。

投資者信心:如何重塑市場信任?

經歷了北交所的挫敗,華曦達在投資者心中的形象已經大打折扣。想要在港股市場重新贏得投資者的信任,華曦達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首先,它需要徹底整改內部控制,杜絕會計差錯和關聯交易等問題的再次發生。其次,它需要向投資者清晰地闡述其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證明其具備持續盈利的能力。此外,華曦達還需要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及時披露公司的重大信息,提高透明度。只有這樣,才能逐步重建投資者對其的信任,為其在港股市場的成功上市奠定基礎。這就像山下智久要重塑形象一樣,需要時間和努力。

AIHome第八?市場是否買單?

華曦達自稱為”全球AIHome第八大供應商”,這無疑是其在港股市場上的一大賣點。然而,這個頭銜能否得到市場的認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首先,”AIHome”這個概念本身就比較模糊,各家企業對於”AIHome”的定義也可能存在差異。其次,華曦達在全球AIHome市場上的競爭對手眾多,包括三星、LG、索尼等國際巨頭。華曦達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仍然需要時間來驗證。此外,投資者對於”AI”概念的炒作也日趨理性,對於”AI”企業的估值也更加謹慎。因此,華曦達想要依靠”AIHome”概念在港股市場上獲得高估值,並非易事。搞不好wwdc 2025 上會有更多黑科技出現,到時候華曦達的”AIHome”概念就不值一提了。就像韓式起司脆雞飯一樣,再好吃也有吃膩的一天。

Wolfg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