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巨頭 Circle 上市前夕:光大控股股價異動與神秘的中國往事
本周四,在繼 CoinBase 之後,加密市場將迎來另一個萬眾矚目的 IPO:Circle,這個以美元穩定幣 USDC 聞名的發行商,即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 CRCL,預計募資金額高達 8.96 億美元。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一家港股公司——中國光大控股(以下簡稱光大控股)的股價卻出現了令人費解的連續上漲,五天內漲幅竟高達 44%,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一段塵封已久的 Circle 中國往事。
Circle 的華麗上市與光大控股的股價飆升:一場資本的盛宴?
這讓人不得不陰謀論的想,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內幕交易?難道是類似”王文洋女大生”事件的翻版,只是這次的主角換成了金融圈的巨頭們?當然,這只是吃瓜群眾的猜測,但資本市場的敏感度向來異於常人,光大控股股價的異常波動,或許正暗示著 Circle 上市背後更深層次的利益糾葛。或者說,有人預期 Circle 上市後,會如同 “緯創”、”正崴”等台股供應鏈一樣,股價一飛沖天?這一切,都得等 Circle 正式上市後才能見分曉。
IDG 資本牽線,光大控股入局:Circle 的中國情緣初現
事實上,光大控股與 Circle 的淵源可以追溯到 2016 年。當時,光大控股與著名的風險投資機構 IDG 資本聯合投資了 Circle,成為其股東之一。IDG 資本的創始人熊曉鴿,眼光精準,早年投資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獲利頗豐,這次投資 Circle,顯然也是看中了其在加密貨幣領域的潛力。甚至在 2018 年,國內媒體還曾報道,Circle 可能被注入國內某 A 股上市公司,引得深交所發函詢問,雖然最後該上市公司不得不出面闢謠,但也足以見得 Circle 在當時中國資本市場的熱度。但這樣的操作,不免讓人聯想到”材料 ky”的炒作,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讓人霧裡看花。
從支付寶夢想到 USDC 穩定幣:Circle 的曲折發展之路
Circle 頻繁與中國公司產生聯繫,也見證了其歷史發展的縮影。從最初的加密錢包,到後來的交易所,再到如今的穩定幣,Circle 的發展歷程可謂是充滿了艱辛與曲折。就像”我們與惡的距離2”一樣,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掙扎與挑戰。而接下來的文章,我們將深入剖析 Circle 的歷史進程,以及它與中國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看看這家公司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最初的夢想:打造美國版支付寶,挑戰傳統金融秩序
2013 年,傑瑞米·阿萊爾(Jeremy Allaire)和 Adobe 首席科學家肖恩·內維爾(Sean Neville)共同創立了 Circle,總部設在波士頓。這已經是阿萊爾的第三次創業,在此之前,他分別於 1995 年和 2012 年締造了兩家上市公司,分別是軟體公司 Allaire 和線上影片平台 Brightcove,積累了深厚的人脈和聲望。如同”林俊傑”般的才華洋溢,阿萊爾在科技圈早已是個響噹噹的人物。
Allaire 的連續創業傳奇:人脈即是最大的資本?
Circle 成立之初,便獲得了 9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在當時創下了加密貨幣公司有史以來的最高融資額。投資者包括 Jim Breyer、Accel Partners 和 General Catalyst,他們都是阿萊爾上一家公司 Brightcove 的投資者。与其說是投資 Circle 這家公司,不如說,他們是投資傑瑞米·阿萊爾這個人。就像”饅頭媽”靠著自身魅力,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粉絲,阿萊爾的人格魅力和過往的成功經驗,無疑是吸引投資者的最大因素。有時候,人脈真的比”聯發科”的技術還重要。
比特幣信仰:跨國支付的烏托邦與現實的距離
Circle 最初並沒有涉足穩定幣,而是立志要打造「美國版支付寶」。他們最初的產品形態是一個數字貨幣錢包,主要提供加密貨幣(主要是比特幣)的儲存及法幣兌換服務,旨在利用比特幣實現資金的快速轉移。比如,傳統的國際間轉帳,使用 SWIFT 需要 3-5 個工作日的確認,但使用 Circle,理論上可以依靠「現金——比特幣——現金」的路徑快速轉帳,在這個過程中,比特幣成為了中間通道。此時的阿萊爾是一個堅定的比特幣信徒,他相信實現跨國界的支付系統只是時間問題。他想讓用戶像使用電子郵件、短訊一樣,沒有太多阻礙就能實現轉帳支付。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劇烈,交易速度也遠不如想像中快,這使得 Circle 的「美國版支付寶」夢想,始終難以實現。就像”坦克人”一樣,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社交支付的試水:創新還是定位不明?
隨後,Circle 一路高歌猛進。2015 年 8 月,Circle 獲得了高盛集團和 IDG 資本領投的 5000 萬美元融資。IDG 資本為何會參與領投 Circle?這或許離不開 Circle 的早期投資者 Jim Breyer,他以早期投資 Facebook 聞名,同時也是 IDG 在美國的投資合夥人。IDG 的這筆投資,也為日後 Circle 結緣中國埋下了伏筆。9 月,Circle 拿到了紐約金融服務局頒發的第一張數字貨幣許可證 BitLicense,這意味著 Circle 可以在紐約州合法提供數字貨幣服務。同樣在 2015 年,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戰火四起,微信依靠微信紅包快速擠佔支付寶的市場份額。大洋彼岸的 Circle 並未止步於觀望,也在年底推出了社交支付功能。在當時看來,這是一次大膽的創新嘗試,但如今來看,或許正是因為自身定位不清晰,才為後來的多次轉型埋下了伏筆。這就好像”金魚腦”一樣,記不住自己的定位,最終只能迷失方向。
中國情緣:資本的湧入與入華夢碎
2016年,Circle與眾多中國VC結下了不解之緣。盛夏六月,Circle成功牽手一眾中國資本,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D輪融資,由C輪的領投方IDG資本繼續領投,百度、光大、宜信、萬向、中金甲子等中國企業也紛紛跟投。這場資本盛宴,彷彿”芒種節氣”般熱烈,預示著Circle即將迎來豐收。然而,這份豐收最終卻未能如願。
中國資本的加持:IDG資本的戰略眼光與「中國角度」
IDG資本連續領投Circle的C輪和D輪,並進入其董事會,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曾如此評價這筆投資:「現在國內投資互聯網公司,基本都在投應用,而不是技術。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目前國內看到在商業模式方面的創新比較多,而技術創新相對較少。IDG資本所投資的美國技術,例如Circle的比特幣區塊鏈技術,基本都屬於『美國能做,而中國目前做不了,或者說做得沒有美國好』的類型。然而,技術雖然投在國外,IDG資本的初衷還是有一天能夠將前沿技術帶到中國,並獲得落地的長足發展,這是我們投資一家美國公司的『中國角度』。」這段話,體現了IDG資本的戰略眼光,也展現了其希望將國外先進技術引入中國的願景。就像”田秋堇”女士致力於推動台灣民主化一樣,IDG資本也希望通過投資,促進中國科技的發展。
世可中國的成立與夭折:監管紅線下的無奈
不僅引入眾多中國資本,Circle更是有著「入華夢想」。2016年初,Circle組建成立了獨立運營的Circle中國公司——世可中國,主體為天津世可科技有限公司,意為「可以通行於全世界的支付」,公司CEO由當時IDG資本的EIR(入駐企業家)李彤擔任,萬向集團肖風任董事。創始人阿萊爾表示,Circle將在中國的監管框架下開展業務,在未取得政府許可情況下,不會貿然上線產品。此外,Circle一直在同中國的監管層、銀行等機構進行溝通、分享信息。然而,我國高度重視金融安全,在國內開展支付業務需要第三方支付牌照,因此,Circle在華業務長時間處於停滯狀態,有名無實。這就好像”64天安門事件”一樣,在某些特定的政治環境下,有些事情是無法被容忍的。Circle的入華之路,最終也因為監管的限制而宣告失敗。
Circle 的入華夢想:一場黃粱一夢?
據企查查信息顯示,2020年8月15日,天津世可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簡易注銷,並於9月7日正式注銷,退出中國。Circle入華,最終成為黃粱一夢。或許,這也印證了”習近平”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外國企業在中國發展,必須符合中國的國情和監管要求。就像”蔡燦得”在演藝圈摸爬滾打多年,最終才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一樣,Circle也需要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然而,對於Circle來說,中國市場的夢想,卻已經破滅。
艱難轉型:從支付到交易所,再到穩定幣
2016 年,伴隨著比特幣分叉、擴容之爭愈演愈烈,阿萊爾逐漸對比特幣停滯的發展感到不滿,「三年過去了,比特幣的發展速度放緩了很多」,阿萊爾此前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表示。就像看著”德保拉”從神轉凡,球迷的心情一樣,阿萊爾對於比特幣的期望也逐漸落空。
放棄比特幣業務:Allaire 對比特幣發展的失望?
12 月 7 日,Circle 發布公告,宣布「放棄比特幣業務」,保留比特幣及美元等法幣的轉帳業務,但用戶無法進行比特幣買賣,並表示,「Circle 會把業務重心轉移到社交支付上」。但事實上,Circle 的整體發展思路卻是從支付轉移到了交易,「阿萊爾淡化了比特幣(支付)在 Circle 業務中所扮演的角色,開始做更多關於賺錢的工作」,Coindesk 曾如此報導。這就像”保時捷”車主不再滿足於只是代步,而是追求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回報。
進軍交易所領域:收購 Poloniex 的豪賭
在加密貨幣領域裡,什麼業務最賺錢?交易所。2017 年,Circle 對外表示,儘管取消了 APP 中直接買賣比特幣的功能,但其依舊為大型交易所做市,並推出為機構客戶提供大額加密資產 OTC 服務的 Circle Trade。2018 年 2 月,Circle 宣布以 4 億美元收購加密資產交易所 Poloniex,正式進軍加密貨幣交易所領域。 此次併購的融資由其大股東 IDG 資本主導。這筆交易,就像”jerman vs portugal”的比賽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但Circle顯然是想藉此一舉成名。但最終是”đức đấu với bồ đào nha”還是”jerman vs portugal”勝出,還很難說。
比特大陸的投資:IDG 資本再次牽線,高估值下的隱憂
5 月,Circle 繼續公布融資消息,宣布獲得 1.1 億美元融資,由比特大陸領投,IDG 資本、Breyer Capital 等繼續老股東跟投。值得注意的是,領投的比特大陸同樣由 IDG 資本投資,據深潮 TechFlow 了解,正是 IDG 資本出面聯姻,才促成比特大陸領投,此時,IDG 已是 Circle 最大的機構股東。這筆投資對於 Circle 非同一般,一方面這是按照投後 30 億美元的超高估值進行融資,不到一年之後,其估值下跌 75%。其次,2018 年下半年,加密市場迎來慘烈的大熊市,無論是 Circle 還是比特大陸都將面臨生死考驗,有了這筆錢,一定程度上幫助了 Circle 度過難關。但高估值也如同”保時捷吐痰”事件一樣,讓人覺得有些離譜,泡沫的成分過大。
多元化布局的陷阱:寒冬將至,危機四伏
有了資本注入,Circle 開始四處出擊,試圖全面開花。2018 年 7 月,Circle 推出了錨定美元的穩定幣 USDC,回頭來看,這無疑是歷史性的一刻,Circle 做出了對於其而言最重要的決定。除了最核心的交易所和穩定幣業務,Circle 的布局也開始向外延伸。2018 年 10 月,Circle 收購股權眾籌平台 SeedInvest,並建立 Circle Reseach 輸出加密貨幣行業消息和報告。至此,在資本的推動下,Circle 成為了以交易所為核心,穩定幣、OTC 多元發展的綜合加密貨幣集團:Poloniex 提供交易業務;Circle Pay 提供轉帳;SeedInvest 用於籌集資金;Circle Trade 提供場外交易服務;USDC 為美元穩定幣。一切看起來很美好,殊不知,寒冬已至,此般多元布局,危險至極。就像”天氣女孩”一樣,看似陽光燦爛,實則暗藏危機。
斷臂求生:專注 USDC 穩定幣,重塑商業模式
2019 年,是 Circle 歷史上最灰暗的一年。這一年,如同”澎湖天氣”般陰晴不定,充滿了挑戰與危機。之前的多元化擴張,反而成了拖累公司發展的負擔。就像是”蔡郁璇”的人生,看似風光,實則充滿了坎坷。
估值暴跌與裁員:Circle 的至暗時刻
2 月,Cointelegraph Japan 率先披露,在 SharesPost 的股票交易平台上,Circle 公司估值為 7.05 億美元。9 個月前,Circle 獲得比特大陸 1.1 億美元投資後估值高達 30 億美元,不到一年,估值大跌 75%。5 月,Coindesk 報導,Circle 已裁員 30 人,約佔員工總人數的 10%,後來接連又走了 3 位高管。這就像是”900”多萬的房子,突然跌到只剩200萬,讓人難以接受。人才的流失,更是雪上加霜,讓 Circle 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Poloniex 的滑鐵盧:監管困境與市場份額的喪失
但最讓阿萊爾頭疼的或許還是重金收購的 Poloniex 遭遇滑鐵盧。2019 年 5 月 13 日,Poloniex 宣布將在美國用戶的頁面中下架 9 種加密貨幣。因為根據美國法律,這些代幣已接近證券的概念,但它們卻並未在 SEC 被註冊,有違規風險。10 月,再次下架 6 種加密貨幣,損失大量利潤。為此,阿萊爾數次公開表示對美國監管機構的不滿,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將 Poloniex 的業務主體轉移至監管環境更為寬鬆的百慕達。7 月 23 日,Circle 宣布 Poloniex (P 網)將獲得百慕達數字資產業務許可執照。但這依然無法阻止 Poloniex 不斷喪失市場,從 2017 年一度接近 60% 的市場份額(合規交易所中),到 2019 年 9 月,市場佔比僅有 1%。這就像”諾瓦克·喬科維奇”在”法網”比賽中失利一樣,讓人感到惋惜。監管的壓力,讓 Poloniex 無法在美國市場立足,最終只能選擇遠走他鄉。
出售核心業務:從多元化集團到穩定幣發行商
估值大跌、核心業務受挫、人才流失……Circle 再次站在了命運的十字路口。生死存亡時刻,Circle 選擇斷臂求生,從 2019 年下半年陸續剝離核心業務,並專注於穩定幣 USDC。2019 年 6 月,Circle 宣布從 7 月 8 日起,Circle Pay 服務將逐步取消對用戶支付和收費的支持,並最終於 9 月 30 日完全取消對 Circle Pay 的所有支持。9 月 25 日,Circle 在發布公告稱暫停 Circle Research 項目。10 月,在眾人的驚愕聲中,Circle 出售了交易所業務 Poloniex,接手方為一家亞洲投資公司運營的「Polo Digital Assets」,背後的實際控制人為波場創始人孫宇晨。據後來披露的 SPAC 文件顯示,Circle 在其收購並隨後出售 Poloniex 的過程中損失了超過 1.56 億美元。12 月 17 日,Circle 向交易所 Kraken 出售其 OTC 服務台 Circle Trade。到了 2020 年,Circle 旗下的加密投資交易應用 Circle Invest 以股權方式出售給 Voyager Digital。至此,經過一系列瘦身,Circle 從一個多元化的加密貨幣集團變成了專注於美元穩定幣 USDC 的穩定幣發行商。就像”星巴克”關閉部分門市,專注於核心產品一樣,Circle 也選擇了放棄多元化,專注於 USDC 穩定幣。
美元大使:USDC 的崛起與未來的挑戰
Circle 專注於 USDC 穩定幣後,開啟了新的篇章。這一次,它不再是那個四處碰壁的冒險家,而是手握鑄幣權的”美國聯準會”編外人員,坐擁著看似穩定的財富來源。然而,這份看似穩定的背後,也隱藏著不少挑戰。如同”水庫水位”一樣,看似充足,實則需要時刻關注。
穩定幣的印鈔機模式:Circle 的盈利之道
Circle 發行穩定幣的商業模式,簡單又利潤豐厚:公司發行與美元 1:1 錨定的 USDC 穩定幣,將用戶存入的資金主要投資於短期美國國債,從而賺取幾乎無風險的收益。 目前,USDC 發行量超過 610 億美元,相當於有超過 610 億美元的儲備,投資於美國國債 (85% 由貝萊德的 CircleReserveFund 管理)和現金 (10-20% 存於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根據財務報表,2024 年,Circle 憑藉投資美國國債產生了約 16 億美元的利息收入,佔到了 Circle 總收入的 99%。這就像擁有一台”印鈔機”,只要不斷發行 USDC,就能源源不斷地賺取利息收入。
Coinbase 的吸血:利潤分配的隱憂
然而,其淨利潤卻從 2.68 億美元下降至 1.56 億美,其中一個隱藏的風險點在於合作夥伴 Coinbase 的吸血。2018 年,Circle 與 CoinBase 共同創立 Centre 聯盟推出 USDC。2023 年,Centre 聯盟解散,Coinbase 獲得了 Circle 的股權,而 Circle 則完全控制了 USDC 生態系統,但是 Coinbase 依然保留了對部分收入的分紅權。USDC 總供應量可以分為三部分:Coinbase 的 USDC、Circle 的 USDC 以及其他平台 的 USDC。Coinbase:包括 Coinbase Prime 和交易所持有的 USDC。Circle:包括 Circle Mint 持有的 USDC。其他平台:如 Uniswap、Morpho、Phantom 等去中心化平台持有的 USDC。根據 Circle 的 S-1 備案文件,Circle 與 Coinbase 之間有以下收益分配協議:Coinbase 平台上的 USDC:Coinbase 獲得 100% 的儲備收益。Cirle 平台上的 USDC:Coinbase 獲得 100% 的儲備收益。非 Coinbase 平台上的 USDC:Coinbase 和 Circle 各獲得 50% 的儲備收益。
Coinbase 在 USDC 總供應量中的佔比正在快速增長,2025 年第一季度已達到約 23%,並且目前 USDC 已經是 Coinbase 的第二大收入來源,佔 2025 年第一季度收入的約 15%,超過了質押收入。這就像是”中華電信憑證”一樣,雖然可以帶來收益,但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Coinbase 的分紅權,無疑是 Circle 盈利能力的一個隱憂。
肩負戰略責任:成為美元全球化的執行者?
外有穩定幣一哥 USDT 短期難以撼動,以及美聯儲降息預期的不利影響,內有 Coinbase 吸血利潤,Circle 難言安穩,但是其 IPO 又“恰逢其時”。美國穩定幣法案(《GENIUS 法案》),已於 5 月 21 日在參議院獲得通過,目前正在眾議院審議,一旦正式通過,將為 Circle 帶來顯著的戰略性利好。《GENIUS 法案》的核心內容,恰好是 Circle 的優勢:第一,要求每發行一個穩定幣,背後必須有等值的美元現金或美債支持;第二,穩定幣發行商必須向美國聯邦政府註冊,並且要每月公開儲備情況,確保資金安全,還要遵守反洗錢反犯罪的法規;第三,如果發行公司破產,穩定幣持有人的兌付優先。法案通過後,將使 Circle 這樣的合規優先企業獲得合法地位認證,從而增強機構投資者和普通用戶對 USDC 的信任度。過去,傳統金融機構對監管不確定性的顧慮一直是阻礙其採用穩定幣的主要障礙,而《GENIUS 法案》將消除這一障礙,為 Circle 打開與銀行、支付服務提供商和大型企業合作的新機遇,擴大 USDC 的應用場景和市場份額。而未來,Circle 未來也將肩負他的戰略責任:成為美元全球化戰略的重要執行者,同時為美國國債市場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這也是其 IPO 上市後的核心敘事,面向全球的美元大使。 或許未來 “kiwi86” 也會改用USDC 來進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