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路新法:是甘霖還是糖衣?
新出爐的《農村公路條例》,號稱要推動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簡直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及時雨?我呸!這種官樣文章,聽聽就好。說是為了適應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我看更像是某些人撈錢的新藉口。
縣道、鄉道、村道:誰說它們都一樣?
條例裡說,農村公路包括縣道、鄉道和村道。聽起來好像很全面?但實際上,這三種路況天差地別!縣道勉強還能跑,鄉道坑坑窪窪,村道?簡直是挑戰越野車性能的極限!更別提有些地方的村道,下雨天直接變成爛泥塘,牛車都過不去!現在把這三種路混為一談,簡直是侮辱農村人的智商。到底有多少經費會真正用在改善村道上,還是又被層層剝削,流入某些人的口袋?我持保留態度。
錢從哪裡來?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謎團
農村公路要發展,光靠喊口號可不行,得有真金白銀砸下去!但這個錢從哪裡來?《條例》裡說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為輔的資金保障制度。聽起來很美好,但仔細一想,漏洞百出!
政府撥款:杯水車薪?
地方政府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原則安排經費?呵呵,先不說地方政府有沒有錢,就算有,又有多少能真正撥到農村公路建設上?層層審批,雁過拔毛,到最後恐怕只剩下九牛一毛!更何況,有些地方政府本身就債台高築,連公務員工資都發不出來,還指望他們修路?簡直是天方夜譚!
慈善捐助:能救急,但不能救窮
鼓勵通過慈善和社會捐助?這簡直是把農村公路建設當成乞討!慈善捐助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但絕不是長久之計。靠別人施捨,農村公路永遠也發展不起來!而且,誰知道這些慈善捐款會不會被某些人中飽私囊?
金融服務:高利貸陷阱?
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提供金融服務?這簡直是引狼入室!農村公路建設回報週期長,利潤低,哪個金融機構會傻到白白送錢?所謂的金融服務,恐怕就是高利貸陷阱,讓農村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到時候,路沒修好,先把自己給賠進去了!
社會資本:禿鷹還是白衣騎士?
引導社會資本依法參與農村公路發展?這句話更值得警惕!社會資本可不是慈善家,他們是逐利的!一旦讓他們參與進來,農村公路就會變成他們賺錢的工具。他們會想方設法壓縮成本,偷工減料,甚至會為了追求利潤,不惜犧牲農村的利益!到時候,農村公路可能修得像豆腐渣一樣,表面光鮮,一碰就碎!
建設要求:畫大餅,還是玩真的?
《條例》裡對農村公路建設提出了一堆要求,什麼提升路網質量、與國道省道銜接、促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 聽起來像是要打造一個完美的交通網絡?別鬧了!這些口號喊了多少年了,有實現過嗎?
路網質量:說得容易,做起來難!
提升路網質量?說得輕巧!現在很多農村公路連基本的通行都成問題,坑坑窪窪,一下雨就積水,更別提什麼質量可言了。要提升路網質量,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但錢都到哪裡去了?人力又在哪裡?恐怕最後還是雷聲大雨點小,搞一些面子工程就算完事。
技術等級:又是面子工程?
新建農村公路要符合公路技術等級要求?現有不符合最低技術等級要求的要升級改造?這聽起來好像很專業,但實際上呢?很多地方為了應付檢查,搞一些表面功夫,把路面鋪平一下,刷個油漆,就說符合技術等級要求了。但路基還是爛的,一下雨就塌陷,根本沒有解決根本問題。這不是面子工程是什麼?
土地利用:別再破壞農田了!
農村公路建設要優先利用現有道路改建或者擴建,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節約集約用地?這句話說得好聽,但現實往往是,為了修路,隨意侵占農田,破壞生態環境。有些地方甚至為了追求直線距離,直接穿過農田,把好好的耕地變成水泥路。這種做法簡直是飲鴆止渴,為了眼前的利益,犧牲了長遠的發展。
以工代賑:畫餅充飢?
鼓勵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推廣以工代賑方式?這聽起來好像是個好主意,既能修路,又能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但實際上呢?以工代賑的工資往往很低,而且工作強度很大,很多農民根本不願意幹。而且,這種方式往往效率很低,修路的進度很慢,根本無法滿足農村發展的需要。這簡直是畫餅充飢,給農民一點甜頭,讓他們繼續忍受貧困。
養護誰來做?農村公路的責任歸屬
農村公路建好了,後續的養護才是大問題!《條例》把養護責任劃分給了縣、鄉、村各級政府,聽起來好像很明確,但實際上呢?誰會真正把養護當回事?
縣、鄉、村:三不管地帶?
縣道的養護由縣級政府負責,鄉道村道的日常養護由鄉鎮政府負責,鄉道村道的養護工程又由縣級政府負責,或者交給鄉鎮政府?這簡直是把責任踢來踢去!縣政府覺得鄉道村道不重要,鄉鎮政府又沒錢沒人,最後的結果就是,農村公路長期失修,坑坑窪窪,雜草叢生,變成真正的三不管地帶!
農村居民參與:廉價勞動力?
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納沿線農村居民參與?保潔、綠化等相關工作可以由農村居民或者家庭承包?這簡直是把農村居民當成廉價勞動力!給他們一點微薄的報酬,讓他們做最辛苦的工作,這不是剝削是什麼?而且,這些農村居民沒有專業的養護知識,他們能把路養護好嗎?恐怕只是敷衍了事,做做樣子而已。
專業養護:外行領導內行?
鼓勵、引導專業公路養護作業單位參與農村公路養護?這句話聽起來好像很靠譜,但實際上呢?很多地方的交通部門都是外行領導內行,他們根本不懂公路養護的專業知識,只會瞎指揮。而且,這些專業養護單位往往只關注那些重要的公路,對於農村公路,他們根本不感興趣。即使他們參與了,也只是走走過場,撈點錢就走人,根本不會真正把農村公路養護好。
安全保障: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條例》終於提到安全保障了?簡直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農村公路的安全問題早就該重視了,現在才來說,有用嗎?
日常巡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开展农村公路日常巡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呵呵,很多地方的巡查人員根本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便看看就完事了。即使發現了安全隱患,也往往拖拖拉拉,不及时处理。等到出了事故,才想起来要整改,早就晚了!
應急保障:出了事再說?
加强农村公路应急保障和防灾抗灾能力建设?這簡直是廢話!平時不重視,等到出了天災人禍,才想起來要應急保障?很多地方連基本的應急設備都沒有,更別提什麼防灾抗灾能力了。到時候,恐怕只能靠老天保佑了!
宣傳教育:老生常談,誰會聽?
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爱路护路宣传教育?這種宣傳教育早就搞了無數遍了,有什麼用?農村人早就聽膩了,根本不會放在心上。更何況,很多地方的宣傳教育都是形式主義,搞一些標語口號,發一些傳單,根本沒有實際效果。要真正提高農村人的安全意識,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觀念,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配套設施:是錦上添花,還是畫蛇添足?
《條例》還提到要推進農村公路與沿線配套設施、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等一體化建設?這聽起來好像很美好,但實際上,這些配套設施真的能服務農村,還是只是為了某些人的利益服務?
產業園區:圈地運動?
農村公路與產業園區一體化建設?這簡直是為圈地運動開綠燈!很多地方政府打著建設產業園區的旗號,大量徵用農田,然後低價轉讓給開發商。這些產業園區往往與農村的實際需求脫節,根本無法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反而破壞了農村的生態環境。農村公路建設,只是為這些圈地運動提供便利而已!
旅遊景區:破壞生態?
農村公路與旅遊景區一體化建設?這簡直是為破壞生態環境提供藉口!為了吸引遊客,很多地方政府大肆開發旅遊景區,修建水泥路,砍伐樹木,污染水源,嚴重破壞了農村的自然風貌。農村公路建設,只是為這些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提供便利而已!
客運物流:最後一哩路,永遠走不完?
促進農村客運、貨運物流、郵政快遞融合發展,提升農村公路服務暢通城鄉經濟循環的能力?這句話說得好聽,但實際上呢?農村客運線路少,班次少,價格高,農村人出行十分不便。農村物流成本高,效率低,農產品運不出去,外面的商品運不進來。所謂的最後一哩路,永遠也走不完!農村公路建設,真的能解決這些問題嗎?恐怕只是杯水車薪,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