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鹤跌落神坛?“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神话破灭?
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飞鹤,现在就像一个喝多了的壮汉,摇摇晃晃,眼看就要摔倒。想当年,一句“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简直是核弹级的营销利器,炸开了市场,把一众洋品牌打得晕头转向。那时候的飞鹤,简直是国产奶粉的骄傲,是宝妈们心中的定海神针。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就从“销冠”变成了“销愁”?
上半年营收预计下滑近10%,净利润更是要“腰斩”,这哪里是业绩下滑,简直是“雪崩”!那些曾经高喊“加仓”的机构,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我身边就有朋友,三年前听信了“专家”的鬼话,买了飞鹤的股票,现在亏得连内裤都要当掉了,每天茶饭不思,就差跳楼了。你说,这股市,真是吃人不吐骨头啊!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句口号,当年听起来多么提气,多么自信!但现在回头看看,是不是有点“皇帝的新装”的味道?难道外国宝宝的体质,就天生不适合喝奶粉?这话说给谁听呢?反正我是不信。说到底,奶粉这东西,配方大同小异,关键还是质量要过硬,价格要合理。你飞鹤仗着自己是“国产之光”,就敢把价格定得比进口奶粉还贵,真当消费者都是傻子吗?
现在好了,新生儿数量断崖式下跌,奶粉市场竞争空前激烈,飞鹤的高端化策略也玩不下去了。这就像一个只会一套拳法的拳击手,遇到真正的高手,三两下就被打趴下了。飞鹤啊飞鹤,你还能飞起来吗?我看不悬!
12亿补贴计划:一场豪赌还是饮鸩止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补贴政策的尴尬
飞鹤豪掷12亿搞生育补贴,这事儿啊,怎么看都像一场“赌博”。要知道,乳企之间的竞争,那可是刺刀见红的真刀真枪,稍微走错一步,就可能万劫不复。飞鹤这步棋,表面上看是想提振销量,笼络人心,但实际上,却把自己逼到了墙角。
你想啊,现在是什么时候?是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的时候!老百姓的钱袋子都捂得紧紧的,你搞个补贴,扣扣搜搜的,每个月只能换一罐奶粉,人家宝妈又不傻,剩下的还得自己掏钱买,这不是“钓鱼式营销”是什么?更何况,现在信息这么发达,谁还不会货比三家?你的补贴力度不够大,人家直接奔着伊利、君乐宝去了,你这不是给别人做嫁衣裳吗?
二手平台的暗流涌动:补贴奶粉的灰色轨迹
更可气的是,飞鹤的补贴奶粉,竟然被黄牛盯上了!那些大妈们,拿着手机,蹲在超市门口,疯狂扫货,然后转手就放到闲鱼上卖,价格比正品便宜一大截。这下好了,正规渠道的销量直线下降,经销商们都要哭死了!
我有个朋友,就是做奶粉生意的,跟我吐槽说,自从飞鹤搞了这个补贴计划,他的生意就一落千丈。以前一天能卖几十罐,现在一天能卖几罐就不错了。那些黄牛,简直是吸血鬼,把他的利润都吸走了。你说,这飞鹤,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且啊,这些在二手平台上卖的奶粉,质量有没有保证,谁也不知道。万一买到假货,或者过期奶粉,那可就害了宝宝一辈子!这飞鹤,为了提高销量,竟然连消费者的健康都不顾了,简直是丧尽天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竞争对手的围剿
飞鹤的补贴计划,就像一个信号枪,引来了竞争对手的疯狂反扑。伊利、君乐宝、贝因美,哪个是吃素的?他们一看飞鹤搞补贴,立马就跟进,而且补贴力度更大,形式更多样。伊利搞“全孕期营养支持计划”,不仅送奶粉,还提供孕产护理服务;君乐宝更狠,直接降价促销,买一赠一。这下,飞鹤彻底懵了,自己辛辛苦苦挖的坑,结果全被别人占了。
消费品行业分析师陶桃说得好,飞鹤犯了两个致命错误:一是补贴力度不足;二是执行存在漏洞。当竞争对手以更优惠的条件入场时,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这话一点都没错,消费者都是现实的,哪里便宜就往哪里跑。飞鹤这次,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偷鸡不成蚀把米!
高端化战略的黄昏:飞鹤还能飞多高?
成也高端,败也高端:飞鹤的甜蜜与负担
飞鹤的崛起,说白了就是靠着“高端化”这三个字。当年,中国奶粉市场一片混乱,三聚氰胺事件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彻底失去了信心,都跑去买洋奶粉了。飞鹤抓住这个机会,推出了星飞帆系列,定位高端,价格比肩甚至超过进口品牌。没想到,还真就让它成功了!
那时候,国内消费升级的浪潮正猛,老百姓手头宽裕了,也愿意为宝宝花钱。飞鹤的“高端”形象,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什么“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鲜萃活性营养”,把消费者忽悠得团团转。就这样,飞鹤一路高歌猛进,从一个小小的乳企,一跃成为国产奶粉的龙头老大。
但是啊,凡事都有两面性。“高端化”成就了飞鹤,也成了它的负担。就像吸毒一样,一旦上了瘾,就很难戒掉。飞鹤尝到了高端化的甜头,就拼命往高端路线上走,价格越定越高,营销费用也越花越多。这就像一个吹气球,吹得越大,破裂的风险就越高。
消费降级的寒流:高端奶粉的凛冬将至
2023年以来,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消费降级的寒流席卷而来。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紧,花钱也越来越谨慎。以前,为了宝宝,咬咬牙也要买最好的,现在,能省则省,性价比才是王道。你飞鹤的奶粉再好,价格摆在那里,很多人都望而却步。
更要命的是,惠氏、启赋这些国际大牌,也开始放下身段,降价促销了。这就像一群狼,原本都在争抢一块肥肉,现在发现肉不够分了,就开始互相撕咬。飞鹤面对这些强大的对手,毫无招架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份额被蚕食。
多元化困境:飞鹤的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飞鹤也不是没想过转型,它也推出了成人奶粉、液态奶、营养补充品等产品,想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但是,这些业务都不温不火,没什么起色。成人奶粉市场竞争激烈,液态奶业务规模太小,营养补充品更是直接下滑。这就像一个瘸了一条腿的人,跑起来总是慢吞吞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说实话,飞鹤的多元化尝试,有点像病急乱投医。它没有认真分析市场需求,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只是盲目跟风,结果自然是事倍功半。
资本市场的背离:飞鹤还能飞多远?
资本市场是最敏感的,它能最快地反映出一家公司的真实情况。飞鹤的业绩下滑,资本市场早就看在眼里。贝莱德、摩根大通这些机构,纷纷减持飞鹤的股份,卖方机构也下调了飞鹤的评级。这就像一群鸟,看到了即将沉没的船,纷纷飞走了。
飞鹤的市盈率从巅峰期的30倍,跌到了现在的15倍,市值蒸发了近千亿港元。这意味着,投资者对飞鹤的未来,已经失去了信心。没有了资本市场的支持,飞鹤想要东山再起,恐怕难上加难。
寒冬已至,乳企如何破局?
出生率滑坡的残酷现实:奶粉行业的凛冬
别再跟我说什么“金九银十”了!对于奶粉行业来说,现在只有“寒冬腊月”。新生儿数量断崖式下跌,就像釜底抽薪,直接动摇了整个行业的根基。那些曾经躺着赚钱的乳企,现在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我认识一个在妇产科工作的朋友,她说现在产房里冷冷清清的,以前一天能接生十几个宝宝,现在一天能有两三个就不错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意味着未来的奶粉市场,将会越来越小,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那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乳企,注定会被淘汰。
全生命周期营养:乳企的诺亚方舟?
既然婴幼儿奶粉这条路走不通了,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乳企开始转型,进军“全生命周期营养”市场。说白了,就是不只卖婴幼儿奶粉了,还卖孕妇奶粉、儿童奶粉、中老年奶粉,甚至还有特医食品。
这就像一艘船,遇到了风暴,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自救。全生命周期营养,就像是乳企的诺亚方舟,能不能逃出生天,就看能不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了。
科技研发:乳企的护城河?
但是啊,转型不是说说而已,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撑。那些只会搞营销,只会打价格战的乳企,注定会被时代抛弃。只有那些拥有核心技术的乳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现在,乳企都在加大研发投入,搞什么“双酶解技术”、“益生菌配方”、“活性成分添加”,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想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吸引消费者。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江湖上立足。
转型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
乳企的全生命周期转型,前景是美好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营养需求差异很大,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实验。消费者对功能性奶粉的认知度还不够,需要时间和宣传。保健功效的宣传边界模糊,容易触碰法律红线。
这就像攀登一座高山,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到达顶峰。乳企想要成功转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创新思维,更需要坚定的决心。未来的乳业竞争,将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从研发到生产,从营销到服务,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那些能够构建完整价值链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