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耶斯預測:聯準會印鈔助比特幣衝破25萬,以太幣上看1萬美元

海耶斯預測:聯準會印鈔助比特幣衝破25萬,以太幣上看1萬美元

内容 隐藏

前言:海耶斯再出狂言?這次他賭的是…印鈔機啟動!

華爾街也看不懂的男人:BitMEX 創始人 Arthur Hayes

Arthur Hayes,這位永遠走在風口浪尖的男人,又出來「語出驚人」了!你說他是預言家?還是瘋子?或許兩者兼具。這位 BitMEX 的聯合創始人,曾經準確預測了比特幣的多次暴漲暴跌,也曾因爲一些「過於大膽」的言論而備受爭議。但無論如何,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心弦。

這次,他把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敘事:聯準會的政策、川普的選戰、以及那台永不停歇的「印鈔機」。

海耶斯從來不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分析師,他更像是一個在牌桌上豪賭的玩家,永遠押注那些「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他的分析充滿了個人色彩,帶著一種近乎瘋狂的自信。你可能覺得他太過偏激,甚至覺得他是在危言聳聽。但你不得不承認,他的某些觀點,的確能讓你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市場。他這次的預測,依舊充滿了海耶斯式的「狂妄」:比特幣將衝上 25 萬美元,以太幣將突破 1 萬美元,而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政府的「印鈔」行動。

但這一次,他真的能再次押對嗎?這場豪賭,究竟是會讓他名利雙收,還是會讓他身敗名裂?讓我們拭目以待!

聯準會的原則?鮑威爾的豪賭?

數據?別鬧了!鮑威爾才不信這套!

海耶斯對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看法,可謂是相當「不客氣」。在他看來,那些每天盯著 CPI、失業率的分析師,簡直就是一群傻瓜!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數據就是垃圾,完全是黨派操控!CPI 也是垃圾,統計模型可以被隨意操縱!」海耶斯毫不留情地抨擊著這些被奉為圭臬的經濟數據。

他認爲,鮑威爾完全可以不理會這些「虛假的數據點」,直接來一記「鷹派重拳」,狠狠打擊那些期待降息的市場參與者。畢竟,誰說鮑威爾就不能成為「沃爾克 2.0」?誰說他就不能頂住川普的壓力,堅持維護聯準會的獨立性?

這種觀點聽起來是不是有點「陰謀論」?但海耶斯就是這樣一個喜歡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的人。他認爲,聯準會的決策,並非完全基於客觀的數據,而是受到政治、權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鮑威爾,也並非一個只會照本宣科的官僚,而是一個有著自己原則和底線的「賭徒」。

灰色地帶?還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我認爲我們正進入一個『灰色地帶』。」海耶斯這樣描述當前的市場。

傑克遜霍爾峯會即將召開,鮑威爾即將發表講話。屆時,他會釋放出什麼樣的信號?是鴿派的降息暗示,還是鷹派的繼續緊縮?沒人知道。

財政部還在發債,逆回購餘額已經清零。市場似乎也有些疲軟,以太幣甚至一度下跌了 10%。

「這是一個不確定的階段。」海耶斯總結道。但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才蘊藏著巨大的機會。如果你是個價值投資者,手上有閒錢,那麼這或許是個不錯的抄底機會。但如果你是個高槓桿玩家,那麼最好還是小心謹慎,以免被市場的波動所吞噬。

年底大爆發?海耶斯的「印鈔機」預言

比特幣 25 萬?以太幣破萬?這不是夢!

「年底的行情會不會比現在更高?我認爲會的!」海耶斯語氣堅定,彷彿已經看到了那一天。

他預言,比特幣將衝上 25 萬美元,以太幣將突破 1 萬美元!這聽起來是不是像天方夜譚?但海耶斯可不是隨便說說。

他認爲,這一切都將歸功於政府的「印鈔」行動。無論是川普政府,還是未來的民主黨政府,都必須通過「印鈔」來刺激經濟,贏得選票。而這些印出來的錢,最終都將流入包括加密貨幣在內的各類資產。

「我相信年底之前一定會『印錢』。」海耶斯強調說。

小心秋季!震盪是為了更好的爆發?

但海耶斯也提醒大家,在年底的「大爆發」之前,秋季可能會比較震盪。

「也許本週還會再跌 15%-20%,如果手上有閒錢,這將是個不錯的抄底機會。」他建議道。

換句話說,海耶斯認爲,市場在「印鈔機」真正啟動之前,還會經歷一波調整。這波調整,既是風險,也是機會。對於那些有耐心、有準備的投資者來說,這將是一個以更低的價格買入優質資產的良機。但對於那些追漲殺跌、頻繁交易的投機者來說,這波調整可能會讓他們損失慘重。

所以,在迎接年底「大爆發」之前,請務必保持冷靜,控制風險,做好充分的準備!

以太幣的狂想:一萬鎂只是基本盤?

突破歷史新高?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海耶斯對以太幣的期待,顯然不僅僅是「突破歷史新高」而已。在他看來,一旦 ETH 成功突破之前的價格高點,那麽接下來的上漲空間,將會徹底被打開,想像力才是唯一的限制!

「我覺得 ETH 會到 10000 – 20000 美元。只要一旦突破歷史新高,上漲空間就完全打開了。」海耶斯如此預測。這數字聽起來是不是很瘋狂?但要知道,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一切皆有可能。

資金狂潮?政府印鈔?誰才是幕後推手?

那麽,究竟是什麼力量,能夠將 ETH 推向如此瘋狂的高度?海耶斯認爲,除了前面提到的政府「印鈔」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推手,那就是不斷湧入的資金。

「再加上數字資產財庫公司不斷募資,如果他們購買的資產正在不斷創下新高,那籌資過程將會更容易,價格也會持續往上推。」海耶斯解釋道。換句話說,就是一種「正向循環」:價格上漲 -> 募資更容易 -> 買入更多資產 -> 價格進一步上漲……

但這種循環能夠持續多久?關鍵還是要看政府願意印多少錢。

海耶斯的警告:別再死守四年週期!

海耶斯打破了許多人深信的「四年週期」理論。「我不是那種死守『四年一週期』的人。這個週期會持續多久,就看他們怎麼玩。」他強調。

他認為,目前川普政府還沒有完全進入「印錢節奏」,他們還在試水溫,測試各種方法,看哪種最有效。等到聯準會主席的人選和理事局人選確定之後,真正的「印鈔狂潮」才會來臨。而這一切,可能要等到明年中期才能明朗。

因此,不要再死守那些過時的理論,要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自己的策略!

川普的算盤:印鈔才能贏得選票!

2026 大選?錢包決定一切!

在海耶斯眼中,政治人物的終極目標,永遠都是贏得選舉。而要贏得選舉,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讓選民的錢包鼓起來。

「他必須在 2026 贏得選舉。選民唯一關心的是錢包,今天的我是不是比昨天更富?如果不是,我就投給另一個人。」海耶斯一針見血地指出。

這就是為什麼,無論是川普還是其他政治人物,最終都會走上「印鈔」這條路。因為只有通過印鈔,才能刺激經濟,讓選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從而贏得選票。

民主黨也得跪?放水才是王道!

海耶斯認爲,即使是民主黨,也無法抵擋「印鈔」的誘惑。「民主黨也會明確喊著『要印錢』,共和黨如果不發福利,就會失去選票。所以雙方都會拼命放水。」他分析道。

在這種「印鈔大賽」中,誰能更好地刺激經濟,誰就能贏得選民的青睞。而那些堅持財政紀律、反對印鈔的政客,最終只會被選民所拋棄。

所以,不要對政治人物抱有太高的期望,他們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是為了贏得選票。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是看清這一點,抓住「印鈔」帶來的機會!

SOL vs. ETH:兄弟登山,各自努力?

海耶斯站隊:我更愛 ETH!

當談到 Solana (SOL) 和以太幣 (ETH) 這兩大公鏈時,海耶斯並沒有選擇中立,而是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偏好。

「說實話,這兩個都會漲。問題只是哪個漲得更多。」海耶斯首先肯定了兩者的上漲潛力。但他隨即補充道:「我是 Solana 的項目顧問,所以我當然相信 SOL 會漲,但 ETH 是規模更大的資產,資金湧入更快。」

換句話說,海耶斯認爲,SOL 和 ETH 都將受益於市場的整體上漲,但 ETH 作為市值更大、流動性更好的資產,更容易吸引大規模資金的湧入,因此漲幅可能會更大。

「SOL 和 ETH 會是一場有趣的競賽,可能一方會漲的更快,但並不意味着另一方會輸,它們都會上漲。」海耶斯总结道。但他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對,我會更偏重 ETH。」

這句話無疑表明了海耶斯的立場:雖然他看好 SOL 的發展前景,但他更看好 ETH 的投資價值。對於那些需要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的投資者來說,海耶斯的觀點無疑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財庫公司的陰謀?海耶斯的「老鼠會」理論

花兩塊買一塊?被動指數基金才是真愛!

海耶斯對於「財庫公司」 (Treasury Companies) 的看法,可謂是既充滿期待,又帶有幾分懷疑。他認為,這些公司可能會成為下一輪牛市的重要推手,但也可能淪為一場精心策劃的「龐氏騙局」。

他的核心邏輯是:通過進入各種指數,強迫被動基金經理買入,從而推高股價。 「你實際上是在花 2 美元買入 1 美元的資產,因為你相信被動指數基金的力量。」海耶斯這樣形容這種模式。

他以 MicroStrategy 為例,稱讚 Michael Saylor 開創了一種新的玩法:「他們通過進入各種指數,強迫資金流入。被動基金經理不在乎價格,不在乎淨值,系統要求他們買,就必須買。收盤前必須把股票買齊。至於是 1 美元還是 5 萬美元,他們不在乎。」

別怕崩盤!財庫公司沒那麼好惹!

有人擔心,這種模式會不會導致「連鎖崩盤」?海耶斯認為,這種可能性不大。「(崩盤)理論上這是可能的,但實際上沒那麼容易。」他解釋說。

與 ETF 可以當天贖回不同,財庫公司更複雜。 「因為這些不是 ETF,而是公司。如果公司管理層要『硬剛』,你必須先買夠股份、召開股東大會、強迫他們清算。這過程很昂貴、很耗時,可能要幾年,還要打官司。」

因此,海耶斯認為,財庫公司的風險主要來自於管理層的決策,而不是市場的短期波動。

大者恆大?小魚只能等著被吃掉?

海耶斯預測,隨著市場的發展,財庫公司將會出現分化。「到時一些財庫公司可能會以淨值折扣被收購,或者直接清算資產。那些頭部項目會被動吸收資本,而落後者則會被淘汰。」

換句話說,就是「大者恆大」的局面:那些擁有優秀管理團隊、良好資產配置的頭部財庫公司,將會不斷壯大,而那些缺乏競爭力的小型財庫公司,則可能會被市場淘汰。

投行的狂歡?有利可圖,無所不做!

海耶斯毫不掩飾地指出,投行在財庫公司的熱潮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只要市場持續上漲——我不知道銀行家們在這些交易中具體抽多少成,但保薦人拿個 3%、4% 或 5% 肯定沒問題——這對投行來說可是絕佳生意,只要有利可圖,他們會為所有資產構建財庫公司。」

因此,投資者在參與財庫公司的投資時,務必要保持警惕,不要被投行的宣傳所迷惑,而是要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做出明智的判斷。

穩定幣的未來:海耶斯的「全球南方」大戰略

貝森特的秘密武器?用穩定幣扭轉乾坤!

海耶斯對穩定幣的未來,有著一個極具野心的構想。他認為,穩定幣不僅僅是一種加密貨幣,更是一種地緣政治工具,可以被美國財政部長葉倫 (Janet Yellen) 用來扭轉「去美元化」的趨勢。

「我的觀點是,大家對穩定幣的想像力還不夠大。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會利用穩定幣來扭轉『去美元化』的趨勢——也就是把全球離岸美元流引回美國,同時為所謂的『全球南方國家(即主要位於亞非拉的發展中國家)』提供銀行服務,哪怕當地監管不允許。」海耶斯解釋道。

這種構想的核心,是利用穩定幣的便捷性和無國界性,將美元滲透到那些傳統銀行服務難以觸及的地區,從而鞏固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霸主地位。

Ethena 的崛起:DeFi 包裝下的印鈔機?

海耶斯特別看好 Ethena 這個穩定幣項目。他認為,Ethena 將加密市場裡的「資金利差」打包,變成一種自帶收益的穩定幣,本質上是在把錢借給投機者(做多的人),然後獲得收益。

「這種交易模式在加密市場存在十多年了,只是 Ethena 團隊把它包裝成了 DeFi 產品,讓所有人都能方便參與。」海耶斯評價道。

他甚至預測,Ethena 將在未來 12 個月內超過 Circle,成為僅次於 Tether 的穩定幣。 「所以我認為 Ethena 每年能通過此路徑賺取上億美元的利息收入。等他們開始回購代幣時,ETH 又在暴漲,那 ENA 的價格肯定會飛。」

分發才是王道!誰能拿下 Facebook 和 X?

海耶斯認為,穩定幣的成功與否,關鍵不在於兌換,而在於分發。 「其實關鍵不是兌換,而是分發。」他強調。

他認為,社交媒體平台才是分發穩定幣的「矛尖」,誰能給那些還沒接觸美元的人開戶,誰就能贏得這場遊戲。 「答案是 Facebook(Meta)和 X(馬斯克的 Twitter),他們會推出錢包。到時候,哪個穩定幣能被選中,就取決於這些平台的分發能力。」

Telegram 出局?美國資本家才是真爸爸!

海耶斯並不看好 Telegram 在穩定幣領域的發展。 「Telegram 的鏈在我看來有點虛假,沒什麼真實活動,還有法律麻煩。我不認為美國政府會把『美元國策』的分發權交給 Telegram。更可能交給 Musk 和 Zuckerberg 這種『美國資本家』,他們交稅、捐款、受控。」

他認為,美國政府更傾向於與那些能夠掌控的美國企業合作,而不是將穩定幣的分發權交給一個不受監管的海外平台。

Ether.fi 的野望:穩定幣的消費場景?

有了穩定幣,下一步就是要解決消費場景的問題。海耶斯認為,Ether.fi 有望成為穩定幣的消費場景。

「等大家都有穩定幣了,那下一步就是要花錢。比如在 7-11 買咖啡、在便利店刷卡,國內銀行卡在海外可能不太行,但 Ether.fi 就很好用。我在 iPhone 上有 Etherfi 應用,還有實體卡,到哪兒都能直接刷。等未來幾億、幾十億人通過 Facebook 和 X 拿到美元穩定幣後,他們也需要消費場景。Ether.fi 就能承接這個需求,把穩定幣花出去。」海耶斯解釋道。

總而言之,海耶斯認為,穩定幣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它不僅將改變全球金融體系,也將為普通民眾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

Hyperliquid 的逆襲:幹掉 Binance?

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的春天?

海耶斯預測,隨著穩定幣的普及,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 (Decentralized Derivatives Exchanges, DDEX) 將迎來春天。他甚至大膽預言,Hyperliquid 將超越 Binance,成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

「我認為 Hyperliquid 會成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超越 Binance。因為當穩定幣普及後,大量新用戶會進入,他們唯一能對抗通脹的方式就是投機,而投機場所就是鏈上衍生品交易所。」海耶斯解釋道。

他認為,穩定幣的普及將會帶來大量新用戶,而這些新用戶為了對抗通脹,必然會選擇參與投機,而 DDEX 正是他們理想的投機場所。

項目方的救星?拒絕被中心化交易所剝削!

海耶斯還認為,Hyperliquid 能夠吸引大量新項目方。 「舉個例子,有項目要上線,一般要付出 7%-10% 的代幣給中心化交易所(如 Binance)作為上市費,但在 Hyperliquid 上幾乎不花錢,還能立即擁有流動性。這樣,項目方完全沒必要把代幣『白送』給中心化交易所。」海耶斯分析道。

傳統的中心化交易所收取高昂的上市費用,讓許多項目方苦不堪言。而 Hyperliquid 則提供了一種更具吸引力的選擇:幾乎零成本的上市費用,以及即時的流動性。

此外,Hyperliquid 還將 97% 的利潤回購代幣,直接反饋給用戶,這也吸引了大量用戶參與交易。 總而言之,海耶斯認為,Hyperliquid 憑藉其低成本、高流動性以及對用戶友好的模式,有望在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領域脫穎而出,甚至挑戰 Binance 的霸主地位。

海耶斯的新投資哲學:只要現金流!

不再追求千倍回報?穩健才是硬道理!

曾經,海耶斯也是一個追求「千倍回報」的風險投資家。但現在,他的投資哲學發生了轉變。他不再追求一夜暴富的神話,而是更加注重項目的基本面和現金流。

「我現在也只投能帶來真實現金流的項目。我不再追求千倍回報,因為那意味著要承受一堆歸零的項目,我只想大資金進來後還能安心持有。」海耶斯坦言道。

他舉了 Hyperliquid、EtherFi 和 Ethena 等項目為例,這些項目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能夠產生實際的現金流,並將利潤分配給代幣持有者。

「比如 Hyperliquid 把 97% 的利潤都回購代幣,EtherFi 已經開始回購,Ethena 也會很快啟動。這些協議的利潤會直接分給我們代幣持有者,而不是被協議團隊截留。」海耶斯解釋道。

這種投資哲學的轉變,反映了海耶斯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在經歷了幾輪牛熊轉換之後,他更加明白,穩健的投資才是長期成功的關鍵。與其追求虛無縹緲的「千倍回報」,不如選擇那些能夠產生實際價值的項目,與之共同成長。

Chainlink 被無視?海耶斯:我沒空理它!

主持人問及 Chainlink 這個華爾街新寵時,海耶斯直言:「老實說不太關注。我對預言機這塊沒怎麼深入研究,也不太清楚他們現在的定位是不是還只是做預言機。」

這句話簡潔明瞭,透露出海耶斯對 Chainlink 的不感興趣。或許在他看來,預言機的概念已經過時,又或許他認為 Chainlink 的發展方向並不明確。無論如何,海耶斯的表態都讓人感到意外,畢竟 Chainlink 近期在華爾街備受追捧。

但海耶斯就是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他不會因為市場的熱度而盲目跟風,而是堅持自己的判斷。即使是華爾街的新寵,如果不在他的關注範圍之內,他也會毫不留情地予以無視。

CryptoPunks 永不滅:這是身份!是信仰!

以太幣兩萬?炫富新姿態?

在海耶斯眼中,加密貨幣不僅僅是一種投資工具,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而 CryptoPunks,則是這種身份象徵的終極代表。

「當然。因為除了生存必需品以外,人類做的一切都是『身份遊戲』,現實裡身份象徵是藝術品、豪車、大房子;互聯網上的身份象徵就是這些稀缺的、帶有故事的數字藏品。 CryptoPunks 是最具代表性的 NFT 項目,它的地位不可替代。 所以我一定要持有 CryptoPunks,它永遠是『第一個』,而且 CryptoPunks 的流動性很好,是 NFT 裡最有市場的系列。」海耶斯如此解釋他持有 CryptoPunks 的原因。

他認為,當以太幣漲到 2 萬美元的時候,會有大量有錢人需要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品味。而他們炫耀的方式,不再是傳統的名牌商品,而是那些獨一無二的數字藏品。

「等 ETH 漲到 2 萬美元的時候,會有很多有錢人需要炫耀身份。他們可能不會曬名牌皮帶,而是會說:『看,我有個 CryptoPunk,花了幾百萬買的像素頭像。』這就是新的身份象徵。」海耶斯總結道。

因此,持有 CryptoPunks,不僅僅是一種投資行為,更是一種信仰,一種對未來世界的期許,一種對數字身份的認同。

Wolfg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