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科學家到企業家:一場豪賭,還是一場騙局?
宋亮,這位從實驗室裡走出的科學家,搖身一變,成了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芯生命”)的實際控制人。他的身份變了,但他說他的初心沒變:要把科研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技術,讓這些技術真正造福患者。北芯生命也打著響亮的旗號,聲稱要為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診斷和治療帶來革命性的變革,提供精準的解決方案。宋亮甚至公開宣稱,他們的解決方案已經服務了超過15萬名患者,還信誓旦旦地預計,到2025年,這個數字還要翻一番。這一切,都為北芯生命衝擊北交所的舉動,增添了幾分光環。
但故事到這裡,並沒有結束。這背後,疑點重重,讓人不禁要問:這到底是科學家的華麗轉身,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北芯生命的華麗轉身:從實驗室到北交所,這條路真的乾淨嗎?
一家公司,從默默無聞的實驗室,到即將登上資本市場的舞台,這中間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北芯生命的崛起,看似充滿了科技創新的光芒,但仔細審視,卻發現其中暗藏著不少令人不安的細節。產能數據的疑雲、實控人與“前東家”的曖昧關係、核心技術的歸屬爭議……這些問題就像一顆顆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北芯生命的招股書,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這家公司光鮮外表下的真實面貌。但問題是,這面鏡子是否真實?它是否隱藏了某些關鍵的信息?資本市場從來都不是慈善機構,它需要的是透明、真實的信息,來做出理性的判斷。如果北芯生命的信息披露存在問題,那麼它所講述的“科技創新、造福患者”的故事,可能只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數據迷霧:北芯生命的產能數字,是障眼法還是真金白銀?
準確的信息是資本流動的“導航儀”,也是維繫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生命線和基石。如果一家公司連最基本的數據都無法保證真實可靠,那它所描繪的藍圖,又有多少可信度呢?北芯生命此番衝擊北交所,其招股書披露的主要產品產能,卻似乎與環評報告中披露的已驗收產能“對不上”。這難道只是一個小小的疏忽,還是另有隱情?
環評報告的沉默:6萬根FFR導管的幽靈,在招股書裡遊蕩?
招股書中,北芯生命信誓旦旦地表示,其核心產品FFR系統(包括FFR導管和主機)的最大產能,在2022年至2024年間,最高峰也不過4.54萬根。然而,一份由深圳市同創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出具的“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坪山製造中心擴建項目”驗收報告,卻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早在2021年11月,北芯生命的坪山製造中心就已經驗收了6萬根FFR導管的產能!
這意味著什麼?難道北芯生命在環評報告中“虛報”了產能?還是說,這6萬根導管根本就是一個“幽靈”,從未真正存在過?更令人疑惑的是,該環評報告還顯示,北芯生命於2023年申請擴建項目,計劃將FFR導管的產能擴大到10萬根,但截至2024年3月,仍有4萬根產能尚未驗收。這是否意味著,北芯生命在產能擴張方面遇到了阻礙?還是說,這只是為了配合上市而玩弄的一個數字遊戲?
募資擴產的算盤:新瓶裝舊酒,還是空手套白狼?
北芯生命此次上市,計劃募資3.82億元人民幣,投入介入類醫療器械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名義上是為了擴大現有產品的產能,並為新產品的轉產和規模化生產做準備。但如果北芯生命連現有產品的產能數據都無法保證真實,那麼這個募資擴產的計劃,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更何況,如果北芯生命早在2021年就已經具備了6萬根FFR導管的產能,為何在招股書中卻隻字不提?這是否意味著,北芯生命在刻意隱瞞某些信息,以掩蓋其真實的經營狀況?如果真是如此,那麼北芯生命此次上市,是否只是一場“新瓶裝舊酒”的遊戲?甚至更進一步,是一場“空手套白狼”的資本運作?
謎樣的實控人:宋亮與先進院的藕斷絲連,是技術轉移還是利益輸送?
北芯生命能夠聲稱其完全自主研發整套IVUS系統,並擁有高清、高速、智能三大特點,以及業界最快的成像速度,這背後,實控人宋亮的角色至關重要。但正是這位關鍵人物,卻牽扯出更多複雜而令人費解的謎團。他在“前東家”先進院的經歷,究竟是單純的技術積累,還是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利益關係?
停薪留職的羅生門:宋亮的身影,為何頻繁出現在“前東家”的研發項目中?
根據北芯生命在首輪問詢回復中的說法,宋亮於2016年3月起停薪留職,並離崗創業,與先進院的勞動關係也隨即中止。2022年3月,他正式與先進院終止勞動關係。這一切似乎都在表明,宋亮已經與先進院劃清了界限,全身心地投入到北芯生命的發展中。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先進院的官網信息卻顯示,在2018年至2022年期間,宋亮仍然以研究員的身份,頻繁參與先進院的光聲技術等合作項目。這難道是平行宇宙?還是說,北芯生命在信息披露上有所隱瞞?更令人玩味的是,北芯生命在回復問詢時,僅披露了宋亮在2011年至2016年間,於先進院任職期間的科研項目、論文、專利情況,卻對2018年至2022年間的參與情況隻字未提。這是否是刻意為之?目的又是什麼?
光聲成像的煙霧彈:超聲換能器的秘密,北芯生命真的說清楚了嗎?
北芯生命一再強調,宋亮在先進院期間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光聲成像技術的研發上,與北芯生命現有的主要產品超聲成像系統“無任何直接聯繫”。但這種說法,似乎並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首先,光聲成像技術本身就離不開超聲技術。北芯生命自己也承認,光聲成像需要利用成熟的超聲換能器去探測激光激發的超聲信號。而超聲換能器,恰恰是北芯生命主要產品IVUS系統最關鍵的組件。這難道不是一種間接的聯繫嗎?
更令人疑惑的是,宋亮在先進院任職期間,還曾公開招聘具有超聲成像系統、換能器設計等領域研究或技術開發經驗的人員。這是否意味著,宋亮在先進院的研究工作,實際上也涉及到超聲成像技術?北芯生命為何要如此極力地撇清兩者之間的關係?難道是為了掩蓋某些技術來源上的問題?
60MHz的驚天巧合:北芯生命與先進院的論文合作,是自主研發還是聯合收割?
2022年,北芯生命宣稱其IVUS系統作為國產首個60MHz高清高速IVUS系統獲批上市,並強調其自主研發的血管內超聲換能器頻率可達60MHz,是國內唯一掌握60MHz高頻微型超聲換能器開發與加工製造技術並實現產業化生產的企業。
然而,就在同一年,一篇由先進院、中國科學院大學、北芯生命共同署名的期刊論文發表,該論文的主題正是“用於血管內成像的60MHz高頻超聲換能器設計及其成像實驗”。這篇論文的作者中,赫然出現了宋亮的名字!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北芯生命和先進院共同合作研發了60MHz超聲換能器,然後北芯生命將其包裝成“自主研發”的成果?還是說,宋亮利用在先進院的研究成果,為北芯生命的新產品上市提供了技術支持?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讓人對北芯生命所謂的“自主研發”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這種種巧合,讓人不禁要問:北芯生命的技術,究竟有多少是真正自主研發的?又有多少是來自於“前東家”先進院的技術轉移?而這種轉移,是否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北交所魅影:北芯生命能否經受住市場的拷問?
北芯生命一路走來,頭頂著“科技創新”的光環,腳踏著“造福患者”的口號,如今終於站在了北交所的大門前。但資本市場從來都不是溫室,它是一個充滿挑戰和競爭的叢林。在這裡,只有真正具有實力和價值的企業,才能生存下去。
北芯生命能否經受住市場的拷問?它的產能數據是否真實可靠?它的技術是否真正自主研發?它與先進院之間的關係是否清白透明?這些問題,都需要北芯生命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如果它無法做到,那麼等待它的,或許就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投資者的質疑和市場的拋棄。
畢竟,資本市場最不喜歡的,就是虛假和欺騙。任何試圖蒙混過關的行為,最終都將付出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