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朔迷離的比特幣謎團:美國政府的加密貨幣消失術?
一份「重磅炸彈」般的 FOIA 文件:消失的比特幣
各位幣圈的看官,最近這齣戲碼可真是高潮迭起,比連續劇還精采!話說一位獨立記者 L0la L33tz(這名字聽起來就很有故事),她可是個狠角色,直接祭出《信息自由法案》(FOIA)這把尚方寶劍,硬是從美國司法部那兒挖出了一份不得了的文件。7月16日,這份文件一公開,整個加密社群簡直炸了鍋,就像在平靜的池塘裡丟了一顆手榴彈。
這份 FOIA 請求其實早在今年三月就提交了,裡面揭露了美國法警局(US Marshals Service)的家底:他們手頭居然握有 28,988.35643016 枚比特幣!按現在的市價來算,這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大約 34.4 億美元啊!
但重點來了,這個數字跟之前大家估計的,簡直是天差地遠。之前披露的數字可是高達 20 萬枚比特幣,現在縮水了九成!比如說,鏈上分析機構 Arkham Intelligence 就曾經估計,美國政府持有的加密貨幣資產總價值逼近 250 億美元。這下可好,數字一出來,大家紛紛開始懷疑:難道美國政府偷偷摸摸地把手上的比特幣都拋售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要知道,政府的一舉一動,都可能牽動整個市場的神經。
法警局的「持有」不等於政府的「全部」?解讀關鍵詞:已沒收 vs. 已查獲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L0la L33tz 跳出來解釋了。她強調,她從美國法警局拿到的清單,僅僅是「美國法警局持有」的所有比特幣列表。這句話很重要,劃重點!也就是說,除了法警局之外,其他執法機構查獲的比特幣,可能還留在它們自己手上,並沒有統一交給法警局保管。所以,法警局的數據,根本不能代表美國政府比特幣的「全部家當」。
要搞懂這個數據,關鍵是要區分「已沒收資產」(forfeited assets)和「已查獲資產」(seized assets)這兩個概念。
- 已沒收資產: 這些是經過法律程序,所有權已經合法轉移給政府的資產。美國法警局作為聯邦法院的執法機構,主要負責管理和拍賣這些資產,它們通常是由 FBI 和 IRS 等單位查獲的。
- 已查獲資產: 這些是被執法機構在調查過程中暫時扣押的資產。它們還沒有經過最終的法律判決,所有權還沒完全歸政府所有,所以也不能隨便拿出來賣。
這個解釋,稍微澄清了市場上對於那些鏈上追蹤工具(像是 Arkham、BTC Treasuries 等)所列出的政府相關錢包地址的疑惑。有些人認為,這些追蹤工具顯示的,往往是「已查獲」但還沒被政府合法沒收的比特幣。舉個例子,Arkham 追蹤到來自 Bitfinex 駭客事件的 9.4 萬枚比特幣,但這些資產的沒收程序還沒走完。這就意味著,即使這些比特幣現在被政府控制,也可能因為法律程序還沒完成而「無法出售」。
總之,這水很深啊!
鏈上追蹤的盲點?托管方與場外交易的陰影
鏈上足跡的失效性:David Bailey 的大膽推測
正當大家以為謎團快解開的時候,新的線索又浮出水面,讓這齣戲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關於美國政府到底有沒有「拋售」比特幣的討論,不僅沒有平息,反而因為一些內幕消息而變得更加複雜。你知道的,幣圈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小道消息和陰謀論。
比特幣的早期信徒、Bitcoin Magazine 的 CEO,同時也是 Nakamoto 創始人 David Bailey,這位老兄語出驚人,他說:「在這種情況下,只追蹤鏈上足跡根本就是緣木求魚,因為交易很可能是透過托管方進行的!」這話一出,簡直像一顆深水炸彈,把大家炸得暈頭轉向。 Bailey 的意思是說,如果政府真的想神不知鬼不覺地脫手比特幣,他們完全可以透過大型的加密貨幣托管機構,進行不留下任何鏈上紀錄的交易。
Coinbase 成為幕後推手?Sani 的場外交易猜想
加密分析師 Sani (@SaniExp) 對 Bailey 的說法進行了深入探討。這位 Sani 可不是泛泛之輩,他在幣圈也算是個意見領袖,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Sani 表示,他和許多業內人士一直在追蹤那些被認為與美國政府持有量相關的鏈上地址,而且確實沒有發現近期有大規模的鏈上轉移。這原本似乎支持了「沒有出售」的假設。但 Sani 隨即話鋒一轉,引用多個消息來源指出,托管方可能正在代表某些實體促成「場外互換」(off-chain swaps)。這種操作厲害了,它允許幣種在不產生鏈上交易記錄的情況下完成所有權轉移!換句話說,政府可以透過這種方式,把比特幣賣給其他人,卻不留下任何痕跡,簡直是瞞天過海。
Sani 猜測,如果真的存在這種大規模的場外交易,那唯一能夠處理如此龐大交易量的托管方,可能就只有 Coinbase 了。Coinbase 作為美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擁有龐大的客戶群和雄厚的實力,自然有能力促成這種檯面下的交易。
Sani 的觀點是,在這種情況下,鏈上追蹤的有效性變得「不再具有決定性」(not conclusive),但他並沒有完全否定鏈上追蹤的價值。畢竟,鏈上數據仍然是我們了解市場動態的重要參考。不過,他也提醒大家,不要過度迷信鏈上數據,要時刻保持警惕,多方驗證信息。
對此,David Bailey 本人更是直接推測:「儘管可能存在更多細節上的差異,但廣泛的結論是,美國法警局一直在出售(比特幣),而且沒有在鏈上留下任何足跡。」他強調,這是一個「重大的發展」。這意味著,我們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美國政府在比特幣市場中的角色和影響力。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幕後玩家,一直在暗中操控著市場的走向。
特朗普的「戰略比特幣儲備」:一場豪賭還是未雨綢繆?
特朗普的加密貨幣政策:從懷疑到擁抱
劇情反轉!誰能想到,曾經對比特幣嗤之以鼻的川普(特朗普),竟然搖身一變,成了加密貨幣的擁護者?這轉變之快,簡直比變臉還精彩。要知道,以前的他可是把比特幣視為空氣幣,對加密貨幣市場充滿懷疑。但自從他宣布要競選總統後,風向就變了。為了爭取年輕選民的支持,川普開始積極擁抱加密貨幣,甚至提出了要建立「戰略比特幣儲備」(Strategic Bitcoin Reserve,SBR)的宏偉計畫。
據說,川普私底下也開始研究區塊鏈技術,還找了一堆專家來給他上課。這位老兄,一旦認真起來,也是挺嚇人的。他發現,比特幣不僅是一種數位資產,更是一種能夠挑戰美元霸權的潛在力量。這可不得了,要知道,川普最喜歡的就是挑戰傳統、打破常規。
今年 3 月,他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機構將其持有的加密資產轉移至財政部,由財政部負責監管這個戰略儲備。這就意味著,美國政府正式將比特幣納入國家戰略資產的範疇。川普還任命了一位加密「沙皇」——大衛·薩克斯,負責推動加密貨幣政策的實施。薩克斯這位老兄,也是個狠角色,他提出了一個「預算中立」的策略,旨在為政府基金獲取更多的比特幣。簡單來說,就是用政府現有的資源,去投資比特幣,讓政府的錢包越來越鼓。
同時,3 月 6 日的行政命令還設立了一個「美國數字資產儲備」,用以存放除了比特幣以外,在刑事或民事訴訟中被沒收的數字資產。這就意味著,美國政府不僅要囤積比特幣,還要囤積各種各樣的加密貨幣,打造一個龐大的數字資產帝國。
Lummis 的震驚與 Bailey 的預言:一場政治與經濟的博弈
然而,美國政府比特幣儲備大幅縮水的消息一出,立刻引發了軒然大波。參議員 Cynthia Lummis,這位戰略比特幣儲備的主要支持者,直接在 X 平台(前身為 Twitter)上發文,表達了她的震驚和擔憂。她說:「我對美國已出售超過 80% 的比特幣儲備——僅剩下約 2.9 萬枚的報道感到震驚。如果這是真的,那將是一個徹底的戰略失誤,並讓美國在比特幣競賽中倒退多年。」
Lummis 的反應,代表了許多加密貨幣支持者的心聲。他們認為,美國政府拋售比特幣,不僅是一種經濟上的損失,更是一種戰略上的失誤。要知道,在數位時代,誰掌握了加密貨幣,誰就掌握了未來。
David Bailey 則認為,美國政府的比特幣持有量大幅減少,可能解釋了過去價格的長期停滯,並將其視為「看漲」信號。他的邏輯是,政府的拋售行為,壓制了比特幣的價格,一旦政府停止拋售,甚至開始回購,比特幣的價格就會一飛沖天。這位老兄,永遠都是這麼樂觀。
他的最新推文還提到,在「發現美國可能需要回購幾十萬枚比特幣來補充戰略比特幣儲備」時,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的去留問題也浮出水面。這在他看來,是一種「昭昭天命」。這句話,可就耐人尋味了。難道,比特幣的命運,真的與美國聯準會主席的命運,緊密相連?
鮑威爾的命運:一個關於比特幣的「天命昭昭」?
關於鮑威爾的去留,這可是一個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要知道,聯準會主席的任命,直接關係到美國的貨幣政策和經濟走向。如果川普真的當選總統,他很有可能會撤換鮑威爾,換上自己的人馬。而這個新人選,很可能就是一位對加密貨幣持友好態度的專家。
這就意味著,美國的貨幣政策,可能會發生重大轉變。如果新的聯準會主席,開始積極擁抱加密貨幣,甚至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那將對比特幣市場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到時候,比特幣的價格,可能真的會突破天際。
所以,鮑威爾的命運,不僅關係到他個人的前途,更關係到整個比特幣市場的未來。這場政治與經濟的博弈,究竟會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從拋壓到需求:流動性重構的潛在影響
總之,這 2.8 萬枚 BTC 是否代表美國政府的全部持倉,現在還很難說。但無論如何,這件事已經為市場注入了一個關鍵變數。如果之前的市場回調或停滯,真的是因為美國政府在場外偷偷拋售比特幣所導致的,那麼當這些被拋售的「菜鳥籌碼」,轉移到「鑽石手」的手中之後,比特幣的上漲基礎,或許就會變得更加堅實。要知道,「鑽石手」是指那些長期持有比特幣,即使價格下跌也不輕易拋售的投資者。這些人對比特幣有著堅定的信仰,他們相信比特幣的長期價值,所以不會輕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
更值得玩味的是,這件事背後所隱藏的戰略層面的暗示。當美國從潛在的最大拋壓方,轉變為可能的補倉需求方,這種角色轉換所帶來的流動性重構,可能比單純的數據爭議,影響更為深遠。簡單來說,就是美國政府的態度轉變,可能會引發比特幣市場的供需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如果美國政府真的開始回購比特幣,那麼市場上的比特幣供應量就會減少,而需求量則會增加,這將對比特幣的價格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此外,美國政府的角色轉換,還可能對其他國家的加密貨幣政策,產生影響。如果美國開始積極擁抱加密貨幣,那麼其他國家也可能會跟進,這將推動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因此,這件事的意義,遠遠超出了比特幣本身,它可能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一個加密貨幣被主流社會認可和接受的時代。
各位看官,這齣戲碼,現在才剛剛開始。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精彩的情節,等待我們去發掘。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比特幣的未來,究竟會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