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WB赴港IPO:一场技术包装下的地产豪赌?
港交所最近迎来了一位新玩家——AIWB INC.,一家号称是美国首家“一站式智能物业建筑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企业。浦银国际担任其独家保荐人。不得不说,这年头,只要跟“AI”、“智能”沾边,似乎就能吸引眼球。但仔细研究招股书,我总觉得这其中有些“不对劲”。
“智能”外衣下的传统地产逻辑
AIWB的核心业务,无非是项目规划设计、总承包和建筑材料销售这老三样。他们确实推出了一个名为“WBS平台”的数字平台,声称能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人技术提高效率。但问题是,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尝试早就不是新鲜事了。很多公司都在用BIM(建筑信息模型)、ERP(企业资源计划)等工具来管理项目。AIWB的WBS平台,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智能”含量?
他们宣称WBS平台简化了工作流程,实现了运营效率的提升。但从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亏损34.7万美元,2025年前五个月又亏损了53.1万美元。这期间的盈利,更多依赖于业务规模的扩张。如果说WBS平台真的如此神奇,为何在盈利能力上没有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更让我怀疑的是,招股书中提到,WBS平台整合了设计与施工、预算与采购、财务与会计等模块。但这些模块本身的技术门槛并不高,市场上已经有很多成熟的解决方案。AIWB的优势到底在哪里?仅仅是把这些模块整合在一起,就能称之为“智能”吗?
市场集中度过高:押宝德州,风险几何?
AIWB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达拉斯和奥斯汀等城市。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策略,固然能让他们在特定区域建立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旦德州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或者当地政策发生变化,AIWB的业绩将受到直接冲击。
此外,AIWB的供应商网络虽然庞大,每年与大约400个供应商合作,但这种广泛的合作关系,是否意味着他们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如果他们过于依赖外部供应商,就很难在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方面掌握主动权。
盈利模式单一:建筑材料销售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AIWB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物业规划及设计、总承包和建筑材料销售。其中,建筑材料销售业务在2025年开始向第三方客户开放,似乎想将其打造成新的增长点。但建筑材料销售的利润空间相对有限,而且竞争激烈。AIWB如何在这个红海市场中脱颖而出?
更重要的是,AIWB的建筑材料销售业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总承包项目。如果总承包业务发展受阻,建筑材料销售业务也将受到影响。这种业务模式的单一性,让我对AIWB的长期发展前景感到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