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迷霧籠罩,聯準會利率決議、巨頭財報與中國政策添變數

中美貿易迷霧籠罩,聯準會利率決議、巨頭財報與中國政策添變數

詭譎的72小時:中美貿易迷霧與全球市場的忐忑不安

華爾街那群西裝筆挺的傢伙,最近恐怕連咖啡都喝得特別苦。別看他們表面上鎮定自若,實際上內心早就被接下來這72小時給攪得七上八下。中美貿易談判看似露出曙光,但這年頭,國際政治的變臉速度比翻書還快,誰敢打包票說一切都會順利?全球市場現在就像坐在雲霄飛車上,隨時準備迎接自由落體。

斯德哥爾摩的握手:中美貿易談判的煙霧彈?

瑞典斯德哥爾摩,這個以諾貝爾獎聞名的城市,最近成了中美兩國角力的舞台。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峯,與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和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在那裡展開了一場看似坦誠、深入,又富有建設性的會談。新華社和央視的報導聽起來四平八穩,但明眼人都知道,這種官方說法通常都經過精心修飾。他們回顧了日內瓦和倫敦的會談共識,還肯定了之前的成果,但重點來了:美方對等關稅24%的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又雙叒叕要展期90天!

等等,這是不是似曾相識?每次談判都說有進展,然後就是無限期的延遲。這種「拖字訣」已經玩了多少年了?難道這只是兩國為了避免貿易戰全面爆發,所釋放的煙霧彈?說白了,就是給市場一點甜頭,讓大家覺得「情況還沒那麼糟」,然後繼續觀望。至於這90天後會發生什麼事?誰知道呢!搞不好又來一次「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會談,然後再展期90天。這種循環,簡直比連續劇還長壽。

華爾街那些自詡為「市場專家」的分析師們,現在恐怕也只能兩手一攤,苦笑以對。畢竟,在政治面前,所有的經濟模型都可能失靈。川普(Donald Trump)時代留下的貿易陰影,至今仍然籠罩在全球經濟之上。而拜登(Joe Biden)政府雖然試圖修補與中國的關係,但在地緣政治的壓力下,能夠做出多少讓步,還是個未知數。斯德哥爾摩的握手,或許只是一場外交上的禮儀,背後隱藏的,卻是更深層次的戰略博弈。

數據風暴來襲:GDP、利率、財報與非農,誰將主導市場走向?

接下來的72小時,簡直就是一場數據轟炸。美國第二季度的GDP數據、聯準會的利率決議、微軟(Microsoft)、Meta(前Facebook)、蘋果(Apple)和亞馬遜(Amazon)的財報,再加上備受矚目的7月非農就業報告,這些重量級數據將輪番上陣,就像一場精心策劃的煙火秀,絢麗奪目,但也可能暗藏殺機。

華爾街的交易員們,現在恐怕連呼吸都放慢了。任何一項數據的意外波動,都可能引發市場的劇烈震盪。畢竟,在美股估值已經處於高位的背景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這些傢伙白天盯著螢幕,晚上恐怕連作夢都在分析數據,深怕一不小心就錯過了發財的機會,或是被市場無情地吞噬。

聯準會的內部分歧:鷹派與鴿派的拉鋸戰?

萬眾矚目的聯準會利率決議,無疑是這場數據風暴的核心。雖然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將維持利率不變,但投資者真正關心的是: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和其他決策者之間,是否出現了日益擴大的分歧?

要知道,聯準會內部一直存在著「鷹派」和「鴿派」之爭。「鷹派」主張繼續維持高利率,以確保通膨得到有效控制,哪怕這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的傷害。而「鴿派」則認為,應該盡快降息,以刺激經濟增長,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膨。

現在的問題是,鮑威爾到底站在哪一邊?他會不會受到川普總統的壓力,提前結束升息週期?還是會堅持自己的立場,繼續觀察關稅對通膨的影響?這些問題的答案,將直接影響市場的走向。如果鮑威爾釋放出偏「鷹派」的信號,美股可能會應聲下跌;反之,如果他暗示可能提前降息,股市則有望繼續上漲。這場聯準會內部的權力鬥爭,簡直比宮鬥劇還精彩。

至於美國第二季度的GDP數據,以及7月的非農就業報告,雖然也很重要,但相較於聯準會的利率決議,影響力還是略遜一籌。畢竟,在當前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貨幣政策才是王道。誰掌握了貨幣政策,誰就掌握了市場的命脈。

華爾街的豪賭:估值過高的美股能否經受考驗?

美股自從四月觸底反彈以來,一路高歌猛進,屢創新高。但就像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樣,這波漲勢也讓人感到不安。標普500指數今年已經上漲了8.3%,其未來12個月的預期市盈率更是高達22倍!這意味著,投資者願意為每一塊錢的盈利支付22塊錢的價格。這數字,簡直高得離譜。

華爾街那群西裝筆挺的傢伙,現在正陷入集體焦慮。一方面,他們不想錯過這波牛市行情,畢竟,誰會跟錢過不去呢?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市場估值過高,隨時可能崩盤。這種矛盾的心情,就像走鋼索一樣,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

科技巨頭的財報盛宴:AI能否點燃下一輪漲勢?

在這種高估值的背景下,科技巨頭的財報就顯得格外重要。微軟、Meta、蘋果和亞馬遜,這四大科技巨頭的總市值超過11萬億美元,它們的股價表現對華爾街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果它們的財報表現亮眼,超出市場預期,那麼美股的漲勢或許還能延續下去。但如果它們的財報讓人失望,或者對未來的展望不夠樂觀,那麼美股很可能會面臨一波大幅度的回調。

近年來,人工智慧(AI)成了科技產業最熱門的關鍵字。市場普遍認為,AI將成為科技巨頭們下一輪增長的引擎。微軟在AI領域的佈局,Meta在元宇宙(Metaverse)的探索,蘋果在AR/VR(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的投入,亞馬遜在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的領先地位,這些都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如果這些科技巨頭能夠在AI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那麼它們的股價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但如果它們在AI領域的發展不如預期,那麼市場可能會對它們的估值進行重新評估。

這場科技巨頭的財報盛宴,不僅是對它們自身的一次考驗,也是對整個華爾街的一次考驗。AI這把火,究竟能否點燃下一輪漲勢?讓我們拭目以待。

川普的貿易豪賭:關稅大刀何時落下?

別以為中美貿易的紛擾暫時平息,川普那把高懸的關稅大刀,隨時可能落下。雖然美國與歐盟、日本、英國等主要夥伴達成貿易協議,也與中國暫停關稅措施展期90天,讓投資者情緒略為緩和,但別忘了,川普畢竟是川普,他的決策永遠讓人難以捉摸。

Satori Insights的全球市場策略師Matt King一語道破:「川普畢竟是川普,關稅風險及相關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這句話簡直是真理!川普的行事風格向來出人意表,他 puede隨時改變心意,推翻之前的協議。這對於全球市場來說,無疑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政治局會議前的猜想:北京的政策工具箱裡有什麼?

市場的目光除了緊盯美國,也關注著東方。中國即將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將釋放出哪些經濟政策信號,備受投資者關注。華泰研究分析認為,基於上半年經濟數據展現韌性、10月前中美關係有望保持一定確定性並出現邊際改善兩大宏觀背景,政治局會議的關注點可能在於:

  1. 經濟形勢判斷:近期地產、消費、出口等高頻數據走弱後,穩樓市和提振消費的政策基調是否會進一步增強?畢竟,中國經濟要穩住陣腳,內需的提振至關重要。

  2. 房地產對「止跌回穩」判斷是否有更一步強化,後續的政策抓手能否明晰?房地產市場的健康與否,牽動著無數家庭的財富,也是中國經濟穩定的關鍵。

  3. 「反內卷」和去產能政策目標、任務分解和實施路徑。「內卷」這個詞,近年來在中國社會非常流行,指的是過度競爭,導致大家都疲憊不堪。如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考驗著政府的智慧。

  4. 財政貨幣或延續4月以來政策基調,市場預期較低。換句話說,市場對中國政府的政策刺激,已經不抱太大的期望。

這次政治局會議,將為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定下基調。北京的政策工具箱裡,究竟還有什麼牌可以打?讓我們拭目以待。

Wolfg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