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力挺連連數字:目標價上看15.8港幣?別鬧了,這背後的水深得很!
中金發布研報,看似對連連數字(02598)一片看好,又是上調目標價,又是維持“跑贏行業”評級。但仔細一瞧,這研報背後恐怕沒那麼簡單。目標價15.8港幣?呵呵,聽聽就好,別太當真!
表面光鮮:中金研報的“春秋筆法”?
研報這種東西,你信幾分?三分不能再多了!券商報告,很多時候都是“屁股決定腦袋”,拿了錢,自然要說好話。中金這次上調目標價,說是考慮市場情緒改善,但市場情緒這東西,虛無縹緲,誰能說得準?說白了,還不是為了給股價打氣?
數據迷霧:TPV高增背後的真實利潤
研報裡提到,連連數字的TPV(支付交易總額)高增,聽起來很厲害,但魔鬼藏在細節裡。TPV高增不代表利潤也跟著水漲船高。費率呢?成本呢?這些才是決定盈利能力的關鍵。如果只是單純追求TPV,搞低價競爭,那不是做生意,那是燒錢!
跨境支付的暗流湧動:Web3、VATP牌照真的是萬靈丹?
連連數字積極擁抱Web3支付和VATP牌照,這聽起來很時髦,但實際上呢?Web3支付現在還處於早期階段,監管不明朗,風險很高。VATP牌照看似能打開增長空間,但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競爭也很激烈,能不能賺到錢,還很難說。
風險提示?還是免責聲明?
研報最後列了一堆風險提示,什麼市場競爭加劇、監管合規風險、宏觀經濟波動風險,看起來很全面,但實際上呢?這些風險誰都知道,寫出來只是為了免責,真出了問題,券商可以說:“我早就提醒過你了!”
1H25業績解讀:數字遊戲?還是真實成長?
連連數字的1H25業績,乍一看還不錯,營收增長,淨利潤扭虧為盈。但細細分析,總覺得有些數字遊戲的味道。這到底是真實成長,還是靠一些“財技”粉飾出來的?
營收增長的“甜蜜陷阱”:出售股權粉飾太平?
營收增長27%,看似強勁,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靠出售連通部分股權實現的。這種一次性收益,能持續嗎?把“家底”賣了,換來一時的風光,長遠來看,真的划算嗎? 這種操作更像是財報上的障眼法,把報表弄得好看一點,讓投資人覺得公司前景一片光明。
境外支付的“狂飆突進”:費率下滑的隱憂
全球支付TPV暴增94%,確實亮眼。但仔細一看,費率卻下降了。這說明什麼?說明連連數字為了搶佔市場,不惜降低利潤空間。這種“以價換量”的策略,短期內或許能帶來營收增長,但長期來看,很難持續。更何況,跨境支付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家都想分一杯羹,連連數字憑什麼能一直保持領先地位?
毛利率的“障眼法”:虛擬銀行卡業務的“甜蜜的負擔”
毛利率維持在52%的高位,看起來不錯。但增值服務的毛利率卻下降了7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虛擬銀行卡業務的增長。虛擬銀行卡業務雖然能帶來營收,但毛利率卻很低,這就像是“甜蜜的負擔”,吃多了反而會消化不良。更何況,虛擬銀行卡業務的監管風險也很高,一旦政策收緊,這塊業務可能會受到重創。
連通股權“大甩賣”:斷臂求生?還是戰略轉型?
出售連通子公司的部分股權,表面上是為了“更好的分配資源來發展公司主業”,但實際上呢?是不是因為連通的業績不佳,拖累了整體盈利能力?連連數字的解釋聽起來很合理,但背後的原因恐怕沒那麼簡單。這到底是“斷臂求生”,還是“戰略轉型”,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主業盈利能力的“擠牙膏式”提升
剔除出售股權的收益後,經常性經營利潤只有6,258萬元,而且這還是跟去年同期虧損888萬元相比。這種盈利能力的提升,只能說是“擠牙膏式”的,進展緩慢。如果連連數字不能在主業上實現真正的突破,光靠“賣家產”是撐不了多久的。
未來展望:支付業務穩增?全球戰略是“畫餅充饑”?
中金預計連連數字未來2-3年TPV穩增,支付收入保持20%+增速,毛利率50%+,盈利提升。這些數字看起來很誘人,但現實往往是骨感的。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連連數字真的能實現這些目標嗎?全球戰略的布局,會不會只是“畫餅充饑”?
支付業務的“美好願景”:20%+增速真的靠譜?
20%+的支付收入增速,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在全球經濟下行、貿易摩擦不斷的背景下,跨境支付業務的增長空間正在受到擠壓。連連數字要實現這個目標,恐怕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更何況,支付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巨頭也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連連數字要跟他們競爭,難度可想而知。
全球戰略的“宏偉藍圖”:牌照、技術、網絡,樣樣都要燒錢!
連連數字計劃將配售資金的30%用於全球業務,加強全球牌照布局和海外本地服務能力。這聽起來很宏偉,但牌照、技術、網絡,樣樣都要燒錢!跨境支付業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建立起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連連數字的資金實力,能否支撐起它的全球戰略?這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Web3支付的“泡沫”:VATP牌照是“彎道超車”的機會?
連連數字計劃將配售資金的50%用於加強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領域的創新及應用,並已獲批VATP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Web3支付現在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相關的監管政策還不明朗,風險非常高。VATP牌照雖然能讓連連數字進入虛擬資產交易領域,但這個領域的競爭也非常激烈,而且存在很大的監管風險。連連數字能否抓住這個機會實現“彎道超車”,還有待觀察。更可能的情况是,Web3支付最终变成一个巨大的泡沫,而VATP牌照也无法带来预期的收益。
風險提示:看似客觀,實則暗藏玄機
每個研報的結尾,總少不了風險提示。中金的研報也不例外,列出了市場競爭加劇、監管合規風險、宏觀經濟波動風險、潛在貿易摩擦風險等等。但這些風險提示,真的能讓投資者警醒嗎?還是只是券商為了規避責任而走個過場?
市場競爭加劇:紅海廝殺,誰能笑到最後?
跨境支付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競爭者眾多,而且實力都不容小覷。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巨頭憑藉著龐大的用戶基數和雄厚的資金實力,不斷拓展海外市場。PayPal等國際支付巨頭也在積極布局。連連數字要如何在這些強敵環伺的環境下生存和發展?這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監管合規風險: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
金融行業,監管永遠是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跨境支付業務涉及到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法規,監管環境複雜多變。一旦出現違規行為,可能會面臨巨額罰款,甚至被吊銷牌照。連連數字要如何確保自身的合規性,避免踩到監管的紅線?
宏觀經濟波動風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宏觀經濟的波動,對跨境支付業務的影響是巨大的。經濟衰退、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匯率波動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跨境支付交易量下降,影響連連數字的盈利能力。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連連數字要如何應對宏觀經濟波動帶來的風險?
潛在貿易摩擦風險:國際政治的“黑天鵝”
近年來,國際貿易摩擦不斷,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等事件,都給全球貿易帶來了很大的衝擊。貿易摩擦可能會導致關稅提高、貿易壁壘增加,進而影響跨境支付業務的發展。連連數字要如何應對潛在的貿易摩擦風險,確保業務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