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4日,中国央行宣布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7000亿元人民币。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降准。
降准是指央行减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央行降准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准释放的资金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从而间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企业投资和发展。
-
刺激信贷增长。增加的流动性将刺激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促进信贷市场增长。
-
稳定市场预期。央行降准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然而,降准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
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如果释放的资金过多,可能会导致货币供应过剩,推高物价,加剧通货膨胀。
-
可能会引发资产泡沫。如果释放的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等资产市场,可能会推高资产价格,形成资产泡沫。
-
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效力下降。如果多次降准导致市场对降准预期增强,降准的政策效力可能会下降。
总的来说,央行降准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