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发布的Willow芯片在解决特定数学问题上速度远超传统计算机,再次点燃了量子计算领域的热情。这并非首次,2019年谷歌的Sycamore处理器也曾引发类似热潮,但当时的技术尚未成熟,难以大规模应用。

传统计算机使用比特处理0和1信息,而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比特处理0和1之间的数值,使其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然而,量子比特的脆弱性导致错误率高。谷歌此次的突破在于能够更有效地纠正这些错误,从而提升量子计算的可靠性。

目前,一些公司如IonQ和Rigetti已经开发出可通过云平台访问的量子计算机,虽然易出错且功能有限,但其进展已吸引了学术界和投资者的关注。加州理工学院的约翰·普雷斯基尔教授也对量子硬件的进步表示乐观。

这场竞赛中,两种主要技术路线并存:一种是使用超导量子比特(如谷歌、IBM),另一种是利用天然粒子如原子或光子(如IonQ、Quantinuum)。两种路线各有优劣,最终可能都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在于增加量子比特数量并降低错误率,从而实现足够的纠错量子比特来进行高级计算。基于原子的量子计算机制造商声称其错误率较低,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Quantinuum利用30个物理量子比特构建了4个逻辑量子比特。

量子计算尚未进入主流市场,但其发展速度正在加快,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投资者应保持耐心,关注这个充满活力且竞争激烈的领域,因为这场竞赛的最终赢家可能并非单一技术路线,而是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累积提升。

Wolfg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