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突发!全球市场崩盘,黄金原油血洗,谁在裸泳?

内容 隐藏

贸易战阴云下的全球市场:黄金、原油双双承压

周一,全球市场一片腥风血雨,与其说是“黑色星期一”,不如说是对某些人一意孤行政策的血淋淋控诉。现货黄金一度跌破3000元大关,最低探至2991.19元,创下近一个月来的新低。当然,这并不是黄金本身的价值崩塌,而是市场恐慌情绪下的“流动性踩踏”。在股市、原油等风险资产遭受重创时,投资者被迫抛售黄金以弥补其他市场的损失,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恰恰反映出市场信心的脆弱。

黑色星期一:恐慌性抛售席卷而来

别再说什么“避险资产”了,黄金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更像是一个被拖下水的无辜者。贸易战加剧引发的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才是这轮抛售的真正幕后黑手。当所有人都意识到,经济衰退可能真的要来了,流动性才是王道,什么“保值”、“增值”,都得靠边站。

股市崩盘:技术性熊市与修正泥潭

重磅突发!全球市场崩盘,黄金原油血洗,谁在裸泳?

美股上周五的暴跌,更是为这轮恐慌性抛售添了一把火。纳斯达克指数正式宣告进入熊市,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从高点到低点跌幅超过20%,意味着科技股的估值泡沫正在破裂,曾经被吹上天的“未来”,现在看来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梦。道琼斯工业指数也确认进入修正区域,这意味着传统产业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全球贸易战升级,让本就脆弱的经济复苏雪上加霜。

华尔街的哀嚎:政策失误的代价

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均创下了自特朗普时代新冠疫情引发全球恐慌以来的最大两日跌幅。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纪录,这分明是对现行政策的无声抗议。短短两天,美国企业蒸发了数万亿美元的市值,这笔账,最终还是要由投资者来承担。华尔街的哀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政策失误的深刻反思。

经济衰退的幽灵:摩根大通敲响警钟

摩根大通直接将全球经济在年底前陷入衰退的几率从40%上调至60%,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对当前形势的理性判断。贸易战的本质,就是一场零和游戏,最终只会两败俱伤。当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商品流通越来越困难,经济衰退自然就会成为必然。

鲍威尔的困境:进退两难的美联储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终于出来发声了,承认新关税的规模“比预期要大”,经济影响也可能更大。但他同时也警告称,现在为时过早,无法知道美联储应该采取什么正确的应对措施。说白了,就是两难。降息吧,可能进一步刺激通胀;不降息吧,经济衰退的风险又会加剧。鲍威尔的困境,也是整个美国经济的困境。

银行股的噩梦:收益率曲线反转与关税双重打击

美国公债收益率下跌,直接拖累了银行股。在全球范围内,银行股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多国央行降息的前景,以及关税对经济增长的打击,都将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收益率曲线反转,更是银行股的噩梦,这意味着银行的贷款业务将变得更加困难,盈利空间也将受到挤压。

黄金避险光环褪色?流动性危机下的无奈抛售

黄金价格的下跌,让不少人大跌眼镜。长期以来,黄金都被视为抵御经济衰退、对抗通货膨胀的避风港,但这次,它似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把所有责任都推给黄金,也未免有失公允。在极端市场环境下,任何资产都可能被抛售,黄金也不例外。

金价跳水:恐慌情绪蔓延

重磅突发!全球市场崩盘,黄金原油血洗,谁在裸泳?

上周五,黄金下跌超过3%,抹去了之前的涨幅。金价一度触及3016.49美元的盘中低点,与上周四创下的历史新高3167.57美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种剧烈的波动,反映了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当投资者都在争相抛售资产时,黄金也难以幸免。

渣打银行的解释:黄金的角色定位

渣打银行分析师Suki Cooper给出的解释是:“我们倾向于将黄金视为一种流动性资产,用于满足其他地方的追加保证金要求,因此,考虑到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作用,黄金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出现抛售并不罕见。它的表现符合历史趋势。” 这种解释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黄金不仅仅是一种流动性资产,更是一种价值储存工具。

被忽视的基本面:央行购金与地缘政治风险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上涨了约15.6%,这主要得益于央行的强劲购买,以及它作为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安全对冲工具的整体吸引力。但这些基本面因素,在恐慌性抛售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当市场情绪占据主导地位时,理性的分析往往会被抛诸脑后。

就业数据迷雾:降息预期再受干扰

美国公布了好于预期的就业数据,这似乎给了美联储继续推迟降息的理由。Allegiance Gold首席运营官Alex Ebkarian认为,这将有助于美联储继续推迟降息。但问题在于,就业数据的真实性到底有多高?有多少是虚假的繁荣?如果经济衰退真的来临,就业数据又能支撑多久?

贵金属全线下跌:白银、铂金、钯金无一幸免

不仅仅是黄金,白银、铂金、钯金等贵金属也未能幸免于难。白银下跌7.2%,创下2020年9月以来的最差表现。铂金下跌3.6%,钯金下滑1.9%,都录得了周跌幅。这表明,整个贵金属市场都受到了恐慌情绪的影响,投资者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感到悲观。

原油市场血流成河:需求崩塌的恐惧

原油市场的情况更加惨烈。油价暴跌,不仅仅是市场情绪的宣泄,更是对未来需求崩塌的恐惧。全球贸易战的升级,意味着经济活动的放缓,而经济活动的放缓,必然会导致原油需求的下降。

油价暴跌:创多年新低

重磅突发!全球市场崩盘,黄金原油血洗,谁在裸泳?

上周五,油价大跌7%,创下三年多来的最低收盘水平。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报每桶65.58美元,美国原油期货结算价报61.99美元。盘中,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低见64.03美元,美国原油期货低见60.45美元,均为四年最低水平。这种跌幅,简直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

摩根大通的预言:衰退阴影笼罩

摩根大通再次强调,认为年底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从之前的40%上升到60%。这无疑给原油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原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其需求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一旦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必然会大幅下降,油价自然也会受到重创。

技术分析师的警告:价值洼地还是下跌中继?

United ICAP能源专家Scott Shelton称:“我认为,在我们看到某种迹象表明需求实际减少了多少之前,这可能接近原油的公允价值。” 他警告称,“我的看法是,美国原油短期内可能会走势非常震荡,将升至50美元区间的中高端,” 并警告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需求将受到影响。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市场情绪往往会放大价格波动。

OPEC+的增产决定:火上浇油的愚蠢行为

OPEC+产油国联盟决定推进增产计划,这无疑是火上浇油的愚蠢行为。在需求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增加供应只会加剧供需失衡,导致油价进一步下跌。这种做法,简直是自掘坟墓。

高盛的降价: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高盛分析师将布伦特和美国原油2025年12月的目标价大幅下调5美元,至66美元和62美元。这表明,高盛对未来的原油市场前景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即使在经济复苏之后,原油需求也不会出现大幅反弹。

汇市风云突变:美元绝地反击

在外汇市场,美元一改颓势,绝地反击。这主要是因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大于预期,并对未来放松政策释放出谨慎基调。然而,这种反弹能持续多久,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鲍威尔的鹰派表态:市场解读的偏差?

重磅突发!全球市场崩盘,黄金原油血洗,谁在裸泳?

鲍威尔表示,关税增加了通胀上升和增长放缓的风险,凸显了美联储决策者面临的困难。法国巴黎银行资产管理外汇投资组合经理Peter Vassallo认为,这是一种更鹰派的反应,他关注关税对通胀的影响。但问题在于,市场对鲍威尔的表态,是否出现了解读偏差?他真的在暗示美联储将放弃降息吗?

非农数据的真相:虚假的繁荣?

美国公布的3月非农就业岗位增加22.8万个,远高于预期。但失业率却从4.1%上升至4.2%。这种矛盾的数据,让人对美国经济的真实状况产生了怀疑。或许,这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掩盖了潜在的危机。

欧元回落:前期涨幅尽数吐回

欧元兑美元纽约盘尾下跌0.95%,至1.10947美元。上周四,欧元曾跳涨1.8%,创2022年11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但这种涨幅,很快就被市场消化,并被尽数吐回。这表明,市场对欧元区经济的信心仍然不足。

英镑跳水:英国经济的隐忧

英镑下跌1.61%,至1.2889美元。英国首相斯塔默甚至表示,伴随着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生效,“我们所知道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这表明,英国经济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澳元崩盘:大宗商品出口国的困境

澳元兑美元稍早跌至2020年4月初以来最低,纽约盘尾下跌4.42%,报0.60490美元。作为大宗商品出口国,澳大利亚的经济与全球贸易息息相关。贸易战的升级,无疑给澳大利亚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

日元的挣扎:避险天堂不再?

美元兑日元收复失地,上涨0.58%,至146.92日元。日元作为传统的避险货币,在市场动荡时往往会受到追捧。但这一次,日元的表现却差强人意。或许,避险天堂的光环正在逐渐褪色。

国际政治经济观察:贸易战的连锁反应

贸易战的影响,早已超越了经济层面,开始渗透到国际政治的各个角落。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应对措施,试图在乱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英国首相的悲观预言:世界秩序的终结?

英国首相斯塔默的表态,颇有些“世界末日”的味道。他说,“我们所知道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这或许并非危言耸听。贸易战的本质,就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是对多边贸易体系的破坏。

德国的疑虑:黄金储备撤离美国

德国正考虑将黄金储备撤出美国,这反映了德国对美国经济政策的担忧。数十年来,德国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保险库内存了1200多吨黄金储备,总值上千亿欧元。如果德国真的撤回黄金储备,无疑将是对美元信用的又一次打击。

伊朗的强硬回应:谈判大门未完全关闭

伊朗对特朗普来信的回应强调寻求地区的和平与安宁,但同时也表示,不会进行直接谈判,但不反对间接谈判。这表明,伊朗虽然姿态强硬,但仍然为对话保留了一定的空间。

阿克曼的猜测:关税暂停的可能性

亿万富翁投资者比尔·阿克曼正在考虑特朗普可能会在4月7日暂停实施其有争议的关税提议的可能性。这种猜测,或许并非空穴来风。毕竟,政策制定者也需要给自己留有回旋的余地。

美国气象机构的困境:人手短缺与灾害预警

由于美国联邦政府的大幅度裁员,美国国家气象局的职位空缺率居高不下。这无疑会影响到灾害预警和灾后损失评估工作。在自然灾害多发的季节,气象部门人手短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法国总理的担忧:GDP增长受损

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贝鲁表示,由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法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会降低0.5个百分点。这表明,贸易战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马斯克的呼吁:美欧零关税区的设想

埃隆·马斯克呼吁美国和欧洲之间建立一个“零关税”体系,从而有效地在欧洲和北美之间创建一个“自由贸易区”。这或许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但在现实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泽连斯基的矿产协议:乌克兰的战略选择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方已经选定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该事务所将代表乌克兰与美国就矿产协议进行谈判。这表明,乌克兰正在积极寻求与美国加强经济合作,以应对国内的困境。

分析人士的警告:人工智能发展受阻

美国分析人士警告称,面对美国即将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科技巨头斥巨资在美建设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可能会遭到反噬。这表明,贸易战不仅会影响传统产业,还会对新兴产业造成冲击。

中国经济扫描:消费市场的一抹亮色

在全球经济一片黯淡之际,中国消费市场却展现出了一丝亮色。在各项促消费政策的推动下,线下消费正在加速复苏。

消费市场回暖:线下消费加速复苏

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高频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各项促消费政策加速显效叠加春节假期效应带动下,我国消费市场加速升温,呈现向好势头。线下消费的快速回暖成为一季度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国家信息中心线下消费热度指数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4.2%,较上季度升高9.1个百分点;其中3月同比增长20.0%,比前两个月高出4.7个百分点,增速持续攀升。

假日经济:清明出游热潮

清明假期、春季出游热情高涨。国家信息中心监测互联网搜索热度数据显示,多个与清明出游、踏青赏花相关的关键词搜索热度在近期出现了超4倍的增长。这表明,人们的消费意愿正在逐渐恢复,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回暖势头。

Wolfg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