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科技IPO疑云:募投项目未批先建,劳务派遣暗藏风险?
营收增长难掩利润波动,上市之路蒙阴影
海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阳科技”)以尼龙6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业,多年来与巴斯夫、恩骅力等国际巨头以及金发科技、正新集团等国内一流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这无疑是其竞争力的有力佐证。然而,这家看似前景光明的企业,在IPO的关键时刻却面临着诸多质疑。
招股书显示,海阳科技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营收从40.67亿元一路攀升至55.42亿元,营收规模确实喜人。然而,其净利润却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分别为1.67亿元、1.40亿元和1.73亿元。这种营收增长与利润波动的反差,不禁让人对其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产生疑问。在当下这个资本寒冬,投资人可不是傻子,报表上的数字可要经得起推敲才行!
未批先建的募投项目:是效率优先还是违规操作?
此次IPO,海阳科技计划募资6.12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改性高分子新材料项目、年产4.5万吨高模低缩涤纶帘子布智能化技改项目(以下简称“帘子布智能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帘子布智能化项目预计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达产年平均销售收入近6亿元,平均利润总额超过5000万元。这看起来是一笔稳赚不赔的投资。
然而,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中。交易所的问询函揭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海阳科技的帘子布智能化项目竟然在备案和规划许可获批之前就已经开工建设!根据招股书和江苏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信息,该项目早在2021年5月就已经启动,而备案通过时间却在2022年10月,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取得时间也在2022年3月。这相当于“未批先建”,典型的违规操作!这种行为,往小了说,是内部管理混乱;往大了说,是视法规如无物,胆大包天!监管部门可得好好查查,是否存在其他猫腻。
更令人疑惑的是,海阳科技曾经为一同名项目编制过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在2018年获得了环评批复。这个获批的同名项目与本次募投项目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如果存在,为何又要“未批先建”?如果不存在,之前的环评批复又作何解释?这其中的疑点重重,需要海阳科技给出明确的解释。
交易所的质疑:劳务派遣与外包用工的合规性与合理性
除了募投项目的问题,海阳科技的劳务派遣和外包用工问题也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报告期内,海阳科技的劳务派遣费用和劳务外包费用逐年增加,虽然占总用工比例不高,但其合规性和合理性仍然值得深入探讨。尤其是在2021年和2022年期间,其子公司江苏同欣化纤有限公司存在劳务派遣用工人数超过总用工量10%的违规情形。这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暴露出海阳科技在用工管理上的漏洞。
社保缴纳的疑点:谁在侵犯底层劳动者的权益?
更令人担忧的是,海阳科技劳务派遣及劳务外包人员的薪酬水平,在可比年份都显著低于生产人员平均薪酬、泰州市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以及江苏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更离谱的是,部分劳务派遣公司甚至没有为派遣员工缴纳社保!这简直是对底层劳动者权益的赤裸裸的侵害!
例如,鸿盛达在与海阳科技合作期间,2021年至2023年缴纳社保的人数分别为0人、3人、4人。泰瑞淼在2022年与海阳科技合作期间,社保或工伤保险缴纳人数也为0人。这些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也让人对海阳科技的社会责任感产生质疑。这种企业,即使成功上市,又能走多远?这种行为简直比当年台玻(台玻,永遠的家族企業…)還誇張!我之前在kaohsiung看演唱會(BLACKPINK演唱會超讚!)時,就聽說過類似的勞資糾紛,沒想到現在還有企業敢這麼明目張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