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核心CPI同比上涨0.4%,全年CPI同比上涨0.2%。专家分析认为,这表明一揽子增量和存量政策对总需求有所提振,带动核心CPI持续改善。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但挑战依然存在
2024年12月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但细分数据显示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例如,临近元旦假期,出行、娱乐和家庭服务需求增加,带动相关价格上涨;部分品牌新款上市也推高了通信工具价格。然而,消费端的回暖尚未完全传导至出厂价格,需求压力仍然较大。
展望2025年,CPI同比涨幅预计将持续回升。春节假期延长至8天,将对餐饮、旅游等消费产生显著带动作用。猪肉等食品价格也可能因节日需求增加而出现反弹。然而,稳定居民消费信心仍然至关重要,这需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进一步加大促消费政策力度,例如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
PPI同比降幅收窄,但弱势运行状态未改
2024年12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这与部分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有关。
虽然2024年第四季度PPI环比跌幅有所收敛,这与9月底出台的增量政策对大宗商品和工业品价格的提振作用有关,但整体经济回升力度温和,市场需求回暖对工业品价格的拉动作用有限。PPI弱势运行状态尚未扭转,这与地方政府稳增长能力的提振效应传导时间以及楼市改善的可持续性有关。
展望2025年,PPI同比降幅预计将有所收窄,但走出负区间仍需时日。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放缓及全球需求趋弱,将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落。然而,增量政策渐进显效、市场供需关系边际修复以及“抢出口”持续,都将推动国内工业品价格回升。
政策建议: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提振内需
由于国内需求仍然偏弱,政策仍需继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促进物价合理回升成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货币政策有望保持宽松,并配合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以提振居民消费,扩大内需,扭转市场主体预期,增强经济内生动力。这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包括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增强居民信心等。同时,关注国际市场变化,积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区块链技术应用展望:
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数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政策的执行效率和监管效果。例如,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消费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消费市场动态,为政府制定精准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