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安全升级、行业洗牌与投资机遇
政策加码,行业升级: 2025年1月13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正式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新国标的出台,与国家加力扩围实施以旧换新政策的基调相符,有望在2025年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行业需求。
新国标核心变化:11项关键升级
新国标(GB17761-2024)对旧国标(GB17761—2018)进行了11项重要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强化防火阻燃: 提升非金属材料防火阻燃要求,限制塑料用量(不超过整车质量的5.5%),降低火灾风险。
- 提升电机性能及防篡改: 明确电动机低速运行转矩、空载反电动势、电感值差异系数的要求,完善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要求,有效限制非法改装,提升安全性。
- 加强制动性能: 提升制动性能要求,缩短最大制动距离,保障骑行安全。
- 调整整车重量: 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kg提升到63kg,提升续航能力,减少消费者因续航不足进行改装的需求。
- 提升企业质量保证能力: 明确生产企业应具有与电动自行车整车产能相匹配的整车及车架等主要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
- 增加北斗定位及安全监测: 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ToC产品销售时消费者可选择是否保留北斗定位模块),实时监控车辆状态,例如车辆被盗、蓄电池温度异常或电压过高等情况,提升安全性并方便消费者。
- 取消脚踏强制要求: 不再强制要求所有车型均安装脚踏骑行装置,为产品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
- 鼓励安装后视镜: 明确鼓励电动自行车安装后视镜,进一步提高骑行安全性。
- 明确使用年限: 要求生产企业明确电动自行车的建议使用年限,并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进行标注。
新国标带来的影响:
- 安全提升: 通过强化防火阻燃、提升电机性能、加强制动性能以及增加安全监测等措施,显著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
- 行业洗牌: 新标准对企业生产能力、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淘汰一些缺乏规模和技术实力的小企业,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将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 技术升级: 新标准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新型电池、新型材料等先进技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 消费者权益保障: 北斗定位和安全监测功能的加入,让消费者能够更及时地了解车辆状态,有效保障自身权益。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国投证券看好电动自行车头部企业,例如雅迪控股(01585)、爱玛科技(603529.SH),以及在产品智能化和多元化业务方面表现突出的九号公司-WD(689009.SH)。
风险提示: 以旧换新补贴力度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都可能对行业发展造成影响。
区块链技术的潜在应用:
虽然本文未提及,但未来电动自行车行业可以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以下方面的应用:
- 产品溯源: 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电动自行车的生产、流通和使用信息,实现产品溯源,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 电池管理: 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电池的使用寿命和维护信息,提高电池管理效率,延长电池寿命。
- 安全监测数据管理: 利用区块链技术存储和管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监测数据,提升数据安全性及可靠性。
总而言之,2025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实施将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既带来安全升级和技术进步,也将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投资者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动态,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