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两会热”:神州数码的AI野心与现实困境
2025年,“人工智能”再次成为两会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这看似为科技企业指明了方向,也显示了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但其中也隐藏着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AI普惠的口号与数据安全的隐忧
神州数码自称致力于成为领先的数字化转型合作伙伴,以AI为核心驱动力,探索人工智能新场景,赋能企业、组织与个人,加速实现AI普惠。这种“普惠”的提法,总让人感觉似曾相识。互联网时代,无数企业打着“普惠”的旗号,最终受益的往往只是少数头部玩家。AI的“普惠”之路,恐怕也不会一帆风顺。
“AI for Process”:流程再造还是概念炒作?
神州数码创造性地提出“AI for Process”,声称通过AI实现流程再造和优化,帮助企业更深入地结合自身业务流程实现创新与突破。然而,流程再造并非易事,需要对业务逻辑有深刻理解,并付出大量的实际操作。简单的将AI套用到现有流程上,恐怕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这种“AI for Process”会不会最终沦为一种概念炒作,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AI原生赋能平台:空中楼阁还是降本增效?
神州数码推出的AI原生赋能平台“神州问学”,号称整合算力、模型、知识与应用四大核心要素,为企业构建可迭代的AI开发环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AI模型的训练和部署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中小企业是否有能力承担这样的成本?即便是大型企业,也需要仔细评估投入产出比,避免盲目跟风。
鲲鹏问学一体机:自主可控的迷思
面对企业用户个性化市场需求和行业特定场景,以及对数据保密性的严格要求,神州数码推出了神州鲲鹏问学一体机。这款产品为企业提供软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旨在实现私域生成式AI的快速部署。
然而,这不禁让人想起国产替代的浪潮下,很多企业为了“自主可控”而强行采用国产软硬件,结果却发现性能低下、兼容性差、生态不完善,最终反而降低了效率,增加了成本。神州鲲鹏问学一体机能否避免重蹈覆辙,还需要观察。
“爱问学”:为每台电脑注入AI生产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发展人工智能终端,既可以跟制造业优势结合,加快商业落地,也可以跟老百姓的需求更好结合,让老百姓更快享受智能生活。神州数码顺势推出了“爱问学”产品,宣称秉承“Bring AI to Data, not Data to AI”理念,让个人用户也可以体验到企业级的AI能力。
这种“让每个人都拥有AI”的口号听起来很美好,但仔细想想,真的有必要吗?有多少人真的需要本地化部署的大模型?又有多少人能够充分利用这些AI能力?会不会最终只是让电脑变得更卡,让用户多了一个不常用的软件?
“爱问学”通过本地化、轻量化设计,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和成本。用户可以在个人PC上完成包括Deep Seek – R1在内的本地化模型一键安装,同时支持用户在本地无缝切换多种AI模型。
用户无需担心数据泄露,可构建专属私密知识库。此外,“爱问学”还集成了国内外主流AI工具与应用模版,实现开箱即用。
生态共建:是合作共赢还是利益博弈?
神州数码表示,将继续与合作伙伴共建共创,面向企业级客户的AI转型需求,提供从底层基础设施、到模型、到应用平台的端到端落地解决方案。科技创新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更需构建起产业协同、开放共赢的生态体系。
然而,生态共建并非易事,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建立公平透明的合作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避免利益博弈,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是每个参与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企业在追逐AI浪潮的同时,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盲目跟风,才能真正实现AI赋能产业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