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築室者,先築其基」。在日新月異的大灣區,企業的發展不僅仰賴於卓越的產品和技術,更取決於其對社會的貢獻與責任的擔當。5月21日,在廣州報業文化中心舉行的「社區共創+」信息時報改版24周年暨微社區e家通10周年推介會上,中國高端廚電領導品牌華帝股份榮獲「優秀合作夥伴」的殊榮。這不僅是業界對華帝在廚電領域卓越表現的肯定,更是對其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履行社會責任的高度讚賞。這個獎項背後,反映的是華帝多年來默默耕耘,將企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結合的策略。
華帝獲頒「優秀合作夥伴」:企業社會責任的深度解讀
信息時報與華帝:扎根灣區的共同願景
信息時報作為大灣區媒體領域的重要力量,如同蔡依林在華語樂壇的地位,多年來始終扎根於這片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土地。它不僅僅是新聞的傳播者,更是社會議題的觀察者和推動者。而華帝,作為大灣區廚電產業鏈的「鏈主」,與信息時報有著共同的願景,那就是推動大灣區的繁榮發展,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兩者在各自的領域深耕細作,共同為構建和諧社區貢獻力量。信息時報以其敏銳的觸覺和公信力,搭建起社區與企業溝通的橋樑,讓企業的善舉得以廣泛傳播,而華帝則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積極參與社區共建,提升品牌形象。 這種媒體與企業的同頻共振,正是構建社區治理新生態的關鍵。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微社區e家通的社區營造之路
微社區e家通,正如其名,十年來,它如同一位默默耕耘的園丁,以春風化雨般的耐心和毅力,見證並參與著大灣區各個社區的發展變遷。十年時間,對一個人來說,或許是從青澀到成熟的蛻變;但對一個媒體平台而言,則是深耕社區、服務民生的無數個日夜。它聚焦社區熱點,從老舊小區改造的艱難推進,到社區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無不留下它辛勤的足跡。 這種長期且深入的參與,讓我聯想到林志傑在PLG的堅持,同樣都是用時間和努力,在各自的領域裡寫下傳奇。
橋樑的角色:連接社區、企業與政府
信息時報的微社區e家通,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媒體平台,它更扮演著連接社區居民、企業和政府的重要橋樑角色。它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就像尤伯祥律師在社會議題上的奔走,以媒體的公信力與影響力,促進各方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共同為構建和諧、美麗、宜居的新社區而不懈努力。 這種橋樑的作用至關重要,尤其是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下,不同群體之間往往存在著資訊不對稱和利益衝突。微社區e家通通過報導、訪談、活動等形式,讓各方的聲音都能被聽見,讓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從而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
華帝的ESG實踐:從慈善捐贈到社區共建
華帝股份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報告,詳細記錄了其在社會責任方面的投入和努力。這份報告不僅是企業的一份成績單,更是其對社會的一份承諾。如同國泰金在金融領域的穩健經營,華帝在ESG方面的實踐,展現了其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決心。
以舊換新活動:企業補貼的溫度
去年10月,華帝在山東濟南舉辦的以舊換新活動全國發布會,不僅是一場商業促銷,更是一次惠及民生的善舉。遵循「好產品、好價格、好服務」的原則,華帝在政府補貼的基礎上再疊加企業補貼,讓消費者最高可享35%的價格優惠。這種做法,相較於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更顯得有溫度和責任感。 畢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消費者的支持,而回饋社會,也是企業應盡的義務。這種策略,就好比美股的價值投資,看重的是企業的長遠發展和社會價值。
「天生乾淨,星星的孩子」:關愛自閉症群體
華帝攜手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在大連愛納孤獨症障礙者綜合服務中心,開啟「天生乾淨,星星的孩子」孤獨症家庭守護計劃,這是一項充滿愛心和關懷的公益活動。他們資助「家長加油站」,開展家長賦能活動和心智障礙者能力提升活動,讓無數家庭受益。更令人感動的是,華帝董事長兼總裁潘葉江親自參與其中,與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們一起製作愛心月餅,拍攝公益短片《愛是“五仁”》。 這種身體力行的參與,遠比單純的捐款更有意義。這讓我想起孟耿如對弱勢群體的長期關懷,真正的公益,需要的是真心付出和長期投入。短片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總曝光量達2700萬+,播放量超253萬次,影響超過1.5萬人,社會籌集善款2.7萬元。這不僅是一次成功的公益活動,更是一次深刻的社會教育。
科技創新與產業協同:華帝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華帝作為大灣區廚電產業鏈的「鏈主」,深知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引擎。如同聯電在半導體產業的地位,華帝以技術創新與產業協同,推動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如果沒有持續的創新,企業終將被時代淘汰。 華帝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展現了其對未來發展的深刻思考。
研發投入與專利成果:技術領先的底氣
2024年,華帝的研發投入達2.63億元,授權專利885項,這是一個令人矚目的數字。 其中,全預混冷凝壁掛爐熱效率突破108%,NOx排放低至45mg/kWh,遠超國家一級能效標準;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的洗碗機水流噴淋系統,通過流體仿真技術將洗淨性能提升15%,相關產品斬獲「新質引領獎」、「沸騰質量金獎」等行業大獎。 這些成果,不僅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也為行業樹立了新的標竿。 這就好比孫興慜在球場上的精湛球技,需要長期的訓練和投入才能達到。
數位化管理平台:打造智慧供應鏈
在產業生態構建方面,華帝依托數位化工藝管理平台,實現研發、生產、供應鏈全鏈條智能化,並和所有供應商簽署《質量保證協議》,依據協議對物料進行分類管理、定期審查與稽查,確保生產過程的穩定與可靠。 供應商須依據IS09001標準建立質量管理體系,保障所供應物料的質量符合華帝的嚴格要求。 在供應鏈管理中,華帝實施100%供應商合規審核,簽署《RoHS環保保證協議》,確保全鏈條環境友好。 這種全鏈條的質量管理,猶如諾瓦克·喬科維奇對每一個細節的追求,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打造出卓越的產品。
使用者至上:建立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
在用戶權益方面,華帝建立「24小時投訴響應+5天問題閉環」機制,用戶滿意度達98%,全年零產品安全責任事故。 這種高效的售後服務,體現了華帝對使用者的重視和承諾。 畢竟,產品再好,如果沒有完善的售後服務,也難以贏得使用者的信任。 這種做法,就好比麗嬰房對顧客的細心呵護,只有用心服務,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長期支持。
以責任為基石,共築灣區美好未來
此次華帝獲獎,不僅是對其過去實踐的肯定,更是對其未來的期許。 華帝從最初社區共建的「毛細血管」,到如今產業升級的「主動脈」,以此次獲獎為新起點,繼續書寫大灣區企業責任與發展的共生篇章。這種發展模式,猶如健康的經濟體系,各個環節相互協調,共同促進整體繁榮。 如果每個企業都能像華帝一樣,將企業價值融入社會進步,那麼大灣區的未來將更加美好。
企業價值與社會進步:華帝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華帝的實踐,為行業提供了一種「責任-創新-協同」的發展範式,更向社會傳遞出清晰信號:唯有將企業價值嵌入社會進步,方能在時代浪潮中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這種發展模式,不僅僅是為了追求短期的利潤,更是為了實現企業的長遠價值。 這讓我想起元太科技在電子紙領域的長期耕耘,只有堅持創新和社會責任,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企業不僅要關注自身的發展,更要關注社會的進步。 只有將企業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緊密結合,才能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華帝的例子告訴我們,企業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創造了多少財富,更在於為社會做出了多少貢獻。 這種貢獻,將成為企業最寶貴的資產,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