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青股東減持風波:營收下滑,家族股權與公司自救

萬年青股東減持風波:營收下滑,家族股權與公司自救

萬年青的股東們,這次玩真的?減持背後的資本羅生門!

從招股書到股價跳水:萬年青的上市蜜月期結束了?

還記得2021年底,那支頂著「創業板新秀」光環的粵萬年青(301111.SZ)嗎?當時,以每股10.48元的發行價,募集了超過4億人民幣的資金,準備在中成藥市場大展拳腳。然而,短短幾年過去,萬年青的股價不僅沒有一飛沖天,反而像自由落體般,讓人捏一把冷汗。這家公司,究竟是真材實料,還是徒有其表?

誰在套現?銀康、合和的減持算盤

最近,萬年青的股東們似乎有些坐不住了。先是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汕頭市銀康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銀康管理”),接著是持股5%以上的股東合和投資控股(廣州)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合和投資”),紛紛發布減持計劃,總計要減持不超過960萬股,佔總股本的6%。

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要知道,銀康管理手裡總共才586萬股,這次就要減持480萬股,幾乎是清倉式減持。合和投資雖然持股較多,有1600萬股,但也要減持480萬股。這兩家股東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難道是對萬年青的未來不看好?還是另有財務上的考量?

不得不提的是,這兩家公司減持的時間點也相當微妙。在公司營收、淨利雙雙下滑的背景下,股東選擇減持,難免讓人產生聯想。這究竟是巧合,還是預示著什麼?

營收、淨利雙雙下滑:萬年青的基本面亮紅燈?

翻開萬年青的財報,數據可謂慘不忍睹。2019年營收還有3.17億,到了2024年只剩下2.79億,不增反降!更誇張的是淨利潤,從2019年的6663萬,一路跌到2024年的416萬,簡直是斷崖式下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更是直接變成負數,虧損653萬。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萬年青的主營業務不僅沒有賺錢,反而還在賠錢!

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如此糟糕,股東選擇減持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畢竟,誰也不想把錢投進一個看不到希望的黑洞裡。

家族企業的股權遊戲:誰是真正的贏家?

萬年青的股權結構也相當複雜,背後隱藏著錯綜複雜的家族關係。控股股東是廣東金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歐先濤、李映華。而合和投資則屬於郭紅奇家族成員共同設立的投資平台。這些家族成員之間,究竟是合作關係,還是利益衝突?

這次減持,會不會是家族內部的一次股權調整?又或者,是家族成員對公司經營策略產生分歧的表現?這些問題,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能說清楚。

萬年青的自救之路:除了賣股,還有什麼招?

面對營收、淨利雙雙下滑的困境,萬年青顯然不能坐以待斃。除了眼睜睜看著股東減持,公司更應該積極尋找新的增長點。中成藥市場競爭激烈,萬年青是否應該考慮轉型,或者開發新的產品線?又或者,加強研發投入,推出更有競爭力的創新藥品?

當然,這些都需要時間和資金。但如果萬年青不能拿出有效的自救措施,恐怕未來只會更加艱難。畢竟,資本市場是殘酷的,只會獎勵那些真正有價值的公司。

Wolfg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