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幣:重塑金融,全球支付新選擇

稳定幣:重塑金融,全球支付新選擇

内容 隐藏

稳定币:一场静悄悄的金融革命?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手里的“空气币”也能像支付宝一样直接消费?不是用来炒作暴富,而是真真切切地买一杯咖啡、支付房租?这听起来是不是像天方夜谭?毕竟,币圈给人的印象,要么是“一夜暴富”,要么是“血本无归”,和柴米油盐的生活似乎总隔着一层膜。

但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离奇。稳定币,这个曾经被币圈老炮儿们嗤之以鼻的“伪需求”,如今却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没有比特币的光环,也没有NFT的艺术加持,但它却像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渗透到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遗忘的角落,滋养着那些渴望更自由、更便捷的金融生活的人们。

这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没有硝烟,没有呐喊,但它却是一场静悄悄的金融变革。它正在重塑着“钱”的定义,挑战着传统银行的权威,甚至可能颠覆我们对未来金融的想象。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稳定币的“隐秘战争”,看看它如何在世界的另一边,改写着“钱”的模样。

Ella的越南奇遇:稳定币支付初体验

从怀疑到惊喜:Web3 老婆的视角

我得承认,第一次听到 Ella 的故事,我差点笑出声。一个 Web3 圈资深人士的老婆,居然对稳定币支付感到惊讶?这就像一个米其林三星大厨,第一次吃到路边摊的烤冷面,然后惊呼“太好吃了”一样,有点反常识。

但仔细想想,这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反应。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币圈“土著”,每天沉浸在各种 DeFi、NFT、DAO 的概念里,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需求——支付。就像 Ella 一样,为了把加密货币换成法币,开了无数张海外银行卡,甚至跑到香港去“蚂蚁搬家”,结果却在越南街头的咖啡馆,被一杯可以用 USDC 支付的拿铁“打脸”。

这种“时代追上自己”的错愕感,我想很多人都有过。我们总是高估短期内的变化,而低估长期内的趋势。稳定币支付,或许就是那个被我们低估的趋势。它没有一夜暴富的诱惑,也没有改变世界的豪情壮志,但它却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稳定币的「出圈」之路:远不止是炒币

回想一下,比特币的出圈靠的是什么?去中心化的价值共识,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普通人真的理解吗?NFT 呢?新一代数字文化符号和身份,听起来很酷炫,但又有多少人愿意花几千美元买一张图片?

说白了,它们都更像是属于特定圈层的“玩具”,穿越过热搜和朋友圈之后,又回到了少数人的钱包里。但稳定币这次不太一样,它讲的是生活,是现实。是一个在异国打工的人能顺利把工资汇回家乡,是数字游民在酒馆用手机里的 USDT 结账,是一个没有银行账户的年轻人也能接触世界、参与其中。

稳定币的“出圈”,靠的不是概念,而是实用。它解决了实际问题,满足了真实需求。它让金融变得更普惠、更便捷、更触手可及。它让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边缘化的人,重新找回了参与世界的机会。这才是稳定币真正的价值所在。

阿根廷:比索崩盘下的稳定币生存指南

Federico的烦恼:如何保住自己的血汗钱?

想象一下,你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拿到工资,还没捂热乎,就眼睁睁看着它贬值成废纸。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在阿根廷,这却是 Federico 每天都要面对的现实。

Federico 是一位游戏公司的 UI 设计师,26 岁,正值人生奋斗的黄金时期。但他最大的烦恼不是如何升职加薪,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血汗钱。每个月发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比索换成 USDT,像躲避瘟疫一样。

“我身边的朋友们基本上没人会留着比索了,谁知道明天还值不值钱。”他耸耸肩,一副早已习惯的样子。语气中带着无奈,也带着一丝对未来的不确定。

通胀猛于虎:货币失去意义的国度

阿根廷的通货膨胀有多严重?用“猛于虎”来形容,毫不夸张。2023 年全年通胀率高达 211%,比索兑美元贬值幅度达到 74%。这意味着,如果你年初有一百万比索,到年底就只剩下二十六万比索的购买力了。这简直就是一场金融灾难!

Sun,the-mu 的发起人,在阿根廷组建了一个 Web3 创业者社区。他对阿根廷的通胀深有体会:“2023 年底,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吃一顿午餐大概是 50 块人民币;到了 2024 年 3 月,一顿午餐的价格上涨到了 100 块人民币;而到了 2024 年底,这一餐的价格继续上涨到了 130 块人民币。”

货币失去了作为度量衡的功能,价格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飞涨。官方汇率形同虚设,黑市汇率令人瞠目结舌。甚至连 Coldplay 来开演唱会,都能搞出一个临时汇率来。这简直就是一个把荒诞当日常的国家。

USDT:床底下的美元替代品?

在这样不可信的体系中,人们开始寻找替代品。美元现金当然是首选,但获取难度太大,而且不安全。于是,USDT、USDC 等稳定币开始像一块块浮冰,从水面浮现。

一开始是偷偷摸摸地换,黑市的美元不安全,放在床底下也怕被偷、被毁。后来人们发现,手机上的钱包地址,也许是更安全的储蓄方式。

“我小时候家里还用玻璃罐存美元,那是我对「存钱」最早的印象。后来瓶子换成了床底下的鞋盒、厨房吊顶上的夹层,他父亲甚至还把几张美元纸钞藏在抽油烟机的后盖里。” Federico 的回忆,也反映了当时阿根廷人对美元的渴望。

本地平台崛起:拥抱稳定币,告别比索

2024 年,拉丁美洲成为全球加密生态扩张最快的地区之一,阿根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Lemon Cash、Belo 这些本地的稳定币平台像雨后春笋般长出来,吸收着整个国家对法币的失望。

“我们的法币就是一个极度垃圾的 memecoin。” Sun 的这句话,道出了所有阿根廷本地 Web3 创业者的共识。他们不再等一个更好的比索政策,而是选择不再等待。

这些年轻人逐渐建立起一套新的秩序。他们仍然会留着一点比索用来支付日常的小额消费,而更贵重的东西,比如手机、电脑、房租,则直接用美元以及稳定币结算。生活经验在逼迫人们不断寻找一个最可行的方案。

米莱事件:信任崩塌后的无奈选择

原本被看作希望象征的新总统米莱,却被卷入了一场加密闹剧,这无疑是对阿根廷人脆弱的信任又一次打击。骄傲的潘帕斯草原子民心里的那点区块链好感又一次回到冰点。

Web3 创业者们被迫重新进入“地下”,很多人开始避免对外公开自己是阿根廷人,只为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但即便如此,稳定币还是慢慢渗透了下来。

稳定币支付:阿根廷的星星之火

“你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上随便走走,10 家店里可能有两三家能收稳定币。” Sun 说,“你还可以去用 Lemon Cash 的 U 卡,这样你就可以在几乎所有商户中花稳定币了。”

比索在法律上仍是“法定货币”,但在人们的生活中,它已经逐渐被冷落。它不再是价值尺度,而更像一个必须绕过的障碍。在这个政府频繁违约、经济持续下坠的国家里,人们开始用 USDT 延续储蓄,用稳定币搭建一个不被拖垮的日常。他们的金融生活不再依赖国家,甚至不再依赖银行。他们的信任,从国家机器上,转向了一个个链上地址。

东南亚:扫码支付与稳定币的无缝衔接

Alex的数字游民生活:钱包即银行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数字游民,没有固定的住所,每天都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穿梭。你靠着一台电脑和网络,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服务。但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不是语言障碍,也不是文化差异,而是如何安全、便捷地管理你的资金。

Alex,一位来自乌克兰的数字游民,找到了他的解决方案——稳定币。对他来说,USDC 不仅仅是一种加密货币,更像是一个全球通用的银行账户。发工资、日常消费、储蓄,全部链上解决,不受当地银行系统影响,也不担心账户冻结。“钱包才是我真正的银行。” 他语气平静,像在陈述一个不言自明的常识。

金融结构的错位:银行卡缺席,扫码支付称王

东南亚的金融结构,有着一种奇特的错位。一方面,银行卡普及率极低,很多人甚至没有银行账户。另一方面,二维码支付却异常发达,几乎覆盖了所有消费场景。

在印尼,几乎一半的成年人没有储蓄账户;在菲律宾,44% 的工薪族还在用纸袋装工资回家;而越南,信用卡持卡率只有 4%。但与此同时,手机上的二维码早已成为支付主角,从街边摊贩到按摩小店、奶茶铺,几乎人人都习惯了扫码。

印尼全国性的 QRIS 支付网络在短短几年内覆盖了超过 3,200 万商户,用户数量超过 5,000 万人,交易年增速达到 226%。Lowy Institute 形容这场浪潮是“从夜市烤串摊到嘟嘟车尾灯,支付在无声中完成。”

Bitget Wallet:稳定币支付的先行者

这种“卡难普及但扫码极盛”的现实,为稳定币提供了天然入口。Bitget Wallet 是最早打通这条路径的尝试者之一。他们联手本地有牌照的法币承兑商,构建起一整套后台清算机制:用户前端扫码付款,后台则实时完成稳定币到本地法币的兑换与结算。Bitget Wallet 的 CEO Karry 说道,“我们上线不到半个月,就已经每天跑上千笔交易了。”

Kari和Q的故事:稳定币支付的真实用户画像

这些稳定币的使用者中,很多人甚至并不“炒币”。曼谷的 Kari 是一位视频剪辑师,客户大多来自欧美。她以前用 Wise 或 SWIFT 收款,直到某次账户因风控被冻结三天。自那之后,她就转向了使用起了 USDC,“我不懂区块链,但我知道稳定币好用,不需要跟平台扯皮。”

Q 是另一位数字游民,常年在清迈生活,曾用 Infini 推出的 U 卡完成一切:吃饭、叫车、订酒店、甚至买菜。直到 Infini 停止服务,她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早就把生活押注在了这一套“链上到线下”的支付系统上。

“我现在还在找替代卡。”她说。

影子金融系统:不被看见的基础设施

这一幕幕细节,像是拼贴出了一套影子金融系统。不依赖银行,不需要信用历史,也绕开了监管的叙述与定义。使用它的人们,是自由职业者、打工人、游客、摊贩,靠着一串串链上地址,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金融生活。

这种“不被看见的基础设施”,也许才是 Mass Adoption 真正的模样。

监管入场:官方与民间的合流

监管者也察觉到了潮水的方向。2023 年,新加坡金管局出台稳定币合规框架,明确要求 1:1 储备、可赎回机制与透明审计。民间需求与官方政策,在某种奇妙的时刻,默契地开始合流。

而放眼整个东南亚,稳定币的普及,从来不是等出来的,它早已悄悄融入街头巷尾:一笔工资汇款、一顿饭的 AA 转账、一场兑换现金的交易。对年轻的数字游民来说,它是自由迁徙的底层资产系统;对本地的自由职业者与蓝领人群,它是汇款、储蓄、支付的更优解。

非洲:被银行抛弃的年轻人与稳定币的救赎

Joy的非洲生意经:稳定币支付的效率革命

“我们这次去看动物大迁徙,就直接付的稳定币。” 屏幕那头的 Joy 回忆起她前几天刚结束的旅程。你能想象吗?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用加密货币支付旅行费用,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赛博朋克?

Joy 是一位在非洲做生意的华人创业者。她说,和这边做生意,美元到账太慢,用人民币也需要比较繁琐的换汇流程。但稳定币就不一样了,快捷、方便,而且手续费低廉。

Joy 花了五分钟,教旅行社怎么用钱包收稳定币,USDT 一发出去,几秒钟的时间就到账了。然后旅行时立刻就开始给她们提供各种服务。这效率,简直比闪电还快!

“很多人早就知道这回事了,” 她笑着说,”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始。”

银行账户:遥不可及的金融起点

非洲,这片充满生机的大陆,却在金融地图上显得格外黯淡。54 个国家,33 个被联合国归类为“最不发达国家”。对这里的很多人来说,“银行账户”不是金融的起点,而是一道始终进不去的大门。

你得有身份证明、有固定住址、有稳定收入、有信用历史,而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无法获得贷款、无法进行投资、无法参与现代金融体系,被彻底边缘化。

稳定币:钝但可靠的工具

稳定币不是那种高概念的加密货币,更像是一把钝但可靠的工具。它没有改变世界的野心,只想解决最基本的问题——让人们能够收钱、存钱、花钱。

它给这片大陆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可以绕过银行、直接参与全球经济的机会。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对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抛弃的人来说,意义非凡。

Gimlet:为本地商户搭建链上结算系统

Joy 是 Gimlet 的创始人,一家稳定币支付平台。他们为本地商户搭建链上结算系统,B 端客户用 USDT 支付,商户确认订单后,几秒钟之内就能收到款项,比以前快了不止一点。

她讲述的时候语气平静,像在讲一个非常正常的指标改进。可你能感受到那背后,是原本寸步难行的资金流动突然变得可控的那种释然感。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权力的解放。

用USDT发工资:高知年轻人的主动选择

“你现在在非洲旅行、喝咖啡,有时候会看到接受加密货币支付的小店。” 她说,”当然还没到非常普及的程度,但比一年前已经常见得多。”

目前,这里接受稳定币支付的大多是一些大中型商户,或是和跨境客户打交道频繁的酒店、旅行社、批发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在用,但你能看到这个系统正在往日常生活的边缘渗透。它已经不再“新奇”了,只是还不够“无所不在”。

Joy 回忆,她们公司在当地招人的时候,很多高知年轻人都会主动提出:“可不可以直接用 USDT 发工资?”

一方面是对抗通胀,一方面也是出于避税的考虑。在这些人的成长路径中,银行和现代金融从未真正站在他们一边。能直接收稳定币,反而成了更稳妥的路径。

西联汇款的替代品:更便宜、更快捷的选择

Tether CEO Paolo Ardoino 在 2025 年的比特币大会上说:“他们已经被传统金融体系抛弃了。”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西联汇款动辄收走 10%–15%,最慢需要数日到账;银行电汇看似专业,却经常需要辅助验证、本地中介和代理清算机构,到账时间不可控,还极易中断。

相比之下,链上的稳定币转账快、便宜、可见、可验证。数据测算,通过稳定币从撒哈拉以南非洲汇出 200 美元,成本大约能低 60%。那个加密钱包就是很多人此生第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账户。这不仅仅是金融工具的替代,更是尊严的回归。

Noones:加密货币交易平台的非洲攻略

“那边的银行系统还挺排外的。” Martin 说起同事的遭遇时,语气里透着无奈,”账户被无预警冻结了,想解冻必须交一笔‘保护费’,这个情况已经有好几年了。”

Martin 是 Noones 在中国的代表。这家支持礼品卡、银行转账等多种支付方式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近年来在尼日利亚与加纳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

波场USDT:非洲用户的偏爱

“他们只认波场链,基本都用 USDT。” Martin 说起平台用户的习惯时笑了笑,”什么 Solana、TON,他们压根没听说过。主流币里也就知道个比特币,连以太坊在他们那儿吃不开。”

他们经历过通胀如何在三个月内把钞票变成废纸,股票、债券和黄金遥不可及。对他们来说,稳定币能保值,不缩水,就已经是优等生了。

“他们做的都是小额转账,多的也就几百 U,上千 U 已经是很大的数字了,那几乎是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 Martin 说。

中国企业的新选择:稳定币支付助力中非贸易

整个非洲大陆的稳定币交易量已经超过 300 亿美元,而撒哈拉以南的采用率也已达到 9.3%。这是个正在发生的未来,不是加密圈的想象。

在跨境贸易层面,稳定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在非洲做生意的默认工具。支付效率高,规避换汇难题,还能省去中介的种种不确定性。2025 年中非经贸博览会签署了 176 项合作项目,总金额超过 113 亿美元。这场系统性的资金流动,本质上也在为稳定币构建使用场景。

稳定币:走进更多非洲人的日常

Joy 相信,一旦港币稳定币落地,它们在非洲会迅速打开局面。

加密货币正在重写非洲金融的地图。尼日利亚已经排到全球 adoption 指数第二位,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南非也都进入前 30。稳定币在非洲的普及已经渐渐露出了苗头,Joy 说:“等 2027 年大选一来,通胀再推一把,稳定币就会走进更多人的日常。”

在非洲,钱没有离开他们,反而是银行从他们生活中消失了。没有柜台,没有凭证,没有信用历史。这里的人们从来不属于传统金融的坐标系,只是这一次,坐标反过来落在了他们身上。在这里,不是每个人都懂加密货币,但越来越多人用稳定币来收工资、存生活费、绕过银行。

钱的未来:超越银行账户的金融可能性

在我们的日常里,钱是银行 App 上的一行数字,是收银台响起的扫码声,是工资入账时收到的短信。我们习惯了银行账户的存在,以至于很难想象没有银行的生活。

但稳定币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它让我们重新思考“钱”的本质,重新定义金融的边界。它不再依赖于银行的信任背书,而是基于代码和共识,创造了一种更自由、更开放的金融体系。

稳定币不仅仅是一种支付工具,更是一种赋能工具。它让那些被传统金融体系排除在外的人,重新获得了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它让跨境支付变得更快捷、更便宜、更透明。它让人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

当然,稳定币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监管的不确定性、安全风险、以及大众的接受程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金融生活,并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一天,你可能会在世界各地遇见这样的收银条:

“3.7 USDC Received” 闪过越南街角的二维码灯箱;

“0.85 USDT Confirmed” 映在肯尼亚咖啡杯的侧影里;

“Rent Paid 350 USDT” 写在阿根廷合租公寓的备忘录上。

这些数字悄悄改写着“钱”的词义。他们把货币的脸从总统头像换成了十六进制,把信任从纸钞油墨搬到区块链上。

稳定币悄悄接住了那些被传统金融抛下的人,无数人用指尖完成的一次次微小支付,在日复一日中,把未来的金融系统拼接起来。

钱的模样,在世界的另一边,正在悄悄改变。

Wolfg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