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凱英北交所上市前夜:一場豪賭,還是一場豪賭?
2025年的盛夏,本該是青島泰凱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凱英」)揚帆起航的日子。北交所上市委的審議,像是一場期待已久的加冕典禮。然而,七年上市長跑的終點線前,這家公司卻顯露出一股揮之不去的霉味,讓人不禁懷疑:這究竟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豪賭,還是一場注定失敗的豪賭?
募資規模從7.7億人民幣腰斬到3.9億,這可不是鬧著玩的!砍掉的,不僅是那些花團錦簇的營銷網絡建設,還有本該用來續命的補流項目。更深層的原因,是那三重如山的困境:研發投入的嚴重不足,應收帳款的持續惡化,以及代工模式下積聚的風險。
小巨人?侏儒?揭開泰凱英研發投入的遮羞布
「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這名頭聽起來挺唬人。165項專利的光環,也足以讓不明就裡的人們眼花繚亂。但仔細一看,泰凱英的研發投入強度,簡直就像一個營養不良的侏儒,與其「小巨人」的身份嚴重不符,堪稱是皇帝的新衣。
2024年,泰凱英的研發費用只有可憐的0.48億人民幣,佔營業收入的2.1%。這不僅在行業內墊底(連龍頭企業的5%都不到),研發費率更是可比公司中的倒數第二。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其專利結構:發明專利只有28項,占比17%,遠遠低於三角轮胎(101項)、赛轮轮胎(177項)等企業。更別提那僅有4項的境外專利,與其70%的海外收入簡直是天壤之別,這叫哪門子的「國際領先技術」?
這種投入強度,簡直是漏洞百出,讓人不得不質疑:
- 成新率低得可疑: 你說你擁有「國際領先技術」,但招股書卻顯示,截至2024年底,貴公司的模具資產賬面價值成新率只有36.59%。別跟我說什麼折舊政策是五年,保養得好。這數據擺在這兒,誰信啊?
- 人力規模斷層: 74個人的研發團隊,連人家頭部企業的零頭都不到,卻聲稱要支撐600餘種場景化產品開發。這不是天方夜譚嗎?創新可持續性?我看是創新可「持續斷氣」吧!
- 募投項目懸空: 計劃投入1.09億人民幣建設研發中心,但現在年度研發支出只有0.48億。剩下的錢從哪裡來?難道要靠員工「用愛發電」?
輪胎行業,說白了就是個燒錢的行業,資金和技術缺一不可。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是保持產品性能領先、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生命線。看看那些國際巨頭,米其林、普利司通,他們的研發投入常年維持在營收的4%-5%,甚至更高。國內一線輪胎上市企業,研發費率普遍也在3%以上。泰凱英這點投入,簡直就是小兒科,和「小巨人」的身份形成了刺眼的落差。
這哪是什麼「小巨人」,我看是個營養不良的「小…矮…人」吧!
5.53億應收帳款:泰凱英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泰凱英啊泰凱英,你的業績增長是漂亮,但背後那5.53億人民幣的應收帳款,簡直就像一把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掉下來,把你劈得粉身碎骨!
- 規模激增,簡直是坐火箭: 2022年到2024年,應收帳款從3.12億人民幣飆升到5.53億,增幅高達77%。同期營收的複合增速才12.8%,這速度也差太多了吧!錢都收不回來,帳面數字再好看,也只是空中樓閣。
- 效率惡化,簡直是自由落體: 應收帳款周轉率從5.50次降到4.66次,回款週期延長到78天。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的錢要放在客戶那裡將近三個月才能回來!佔營收比重也攀升到24.11%,要知道,行業健康線通常低於15%。這已經遠遠超出安全範圍,簡直是紅燈閃爍,警報大作!
- 代工模式,雪上加霜: 你們100%外包生產,這就意味著要預付原材料款項。而銷售端回款又慢吞吞的,這簡直就是一個「資金剪刀差」,剪得你喘不過氣!更要命的是,你們的應收帳款裡,70%來自海外市場。國際結算週期長,匯率波動大,這簡直就是火上澆油,壞帳風險簡直是呈指數級增長!
如果回款能力持續惡化,這會怎麼樣?這會反向擠壓你的研發和市場投入,讓你陷入一個「低研發→產品競爭力下降→依賴賒銷擴張」的惡性循環。到時候,你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淵,萬劫不復!
這5.53億的應收帳款,可不是小數目。這不僅是數字遊戲,更是泰凱英的生死考驗。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應收帳款風險,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遲早會落下,給泰凱英帶來滅頂之災!
興達危機:一場供應鏈的風暴,還是海嘯?
泰凱英在問詢函中信誓旦旦地強調,他們「建立主輔備代工廠機制」,聽起來好像很有安全感。但數據卻無情地揭示了,他們的供應鏈脆弱得像一張薄紙,一捅就破!
1、集中度過高風險: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然後還把籃子放在懸崖邊上!
根據回复函披露,2021年—2024年6月,前五大代工廠採購占比高達87%-91%。其中,興達輪胎(通過貿易商採購)就佔了採購額的13%-21%。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們的命脈,有五分之一都掌握在興達手裡!而公開信息顯示,這個核心供應商已經41次被列為被執行人,債務總額高達43.9億人民幣,主要生產設備都被查封了!這簡直就是一個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炸!泰凱英自己也在招股書中承認:「若興達輪胎因查封停產,將導致公司面臨短期業績下滑風險。」短期業績下滑?我看是直接崩盤吧!
2、可替代性存疑:備胎是有了,但都是漏氣的!
泰凱英聲稱「多數工廠具備加工能力」,但替代選項同樣問題重重!另一個代工廠躍龍橡膠,簡直就是一個環保黑名單!屢次遭到環保處罰,不是VOCs廢氣直排,就是硫化車間未密閉。這種企業,你敢用嗎?你確定你的產品不會被貼上「污染企業製造」的標籤?
更何況,新代工廠準入需要6-12個月的測試認證。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興達一旦斷供,你們根本無法及時切換產能!到時候,只能眼睜睜看著訂單流失,客戶跑光!
3、被替代風險未解除:養老鼠咬布袋,遲早的事!
泰凱英辯稱「代工廠受協議約束不競爭」,但現實卻是啪啪打臉!主要代工廠浪馬輪胎、中策橡膠,都是全球工程輪胎十強,自有品牌覆蓋90餘國,與泰凱英的客戶高度重疊。這不是引狼入室嗎?更何況,同類產品中,代工廠自有品牌價格低20%-30%,而且無需承擔研發成本,價格優勢明顯。客戶會怎麼選?這還用問嗎?
更可怕的是,生產工藝知識都沉澱在代工廠那裡。像高熱場景輪胎的冠帶層技術,還需要依賴代工廠參數調試。這簡直就是把自己的核心技術拱手讓人,等著被技術反噬!
興達危機,不是一場小小的供應鏈風暴,而是一場可能吞噬泰凱英的海嘯!如果不能及時修復供應鏈的漏洞,泰凱英的上市之路,將充滿荊棘,隨時可能擱淺!
代工模式:泰凱英的阿喀琉斯之踵?
泰凱英的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个代工模式。这种模式在初期或许能带来快速增长,但就像希腊神话里的阿喀琉斯,看似战无不胜,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脚踝。而泰凯英的脚踝,就是它对代工厂的依赖。
北交所也不是傻子,两轮问询函都直指核心问题:「说明是否对代工厂存在重大技术依赖」,这简直就是明摆着质疑你的场景化创新是不是只是个幌子!
你号称自己是研发主导,但如果核心技术都掌握在代工厂手里,那你算什么?一个空壳公司吗?一旦代工厂釜底抽薪,你还能剩下什么?
更可怕的是,这种模式还潜藏着巨大的道德风险。代工厂掌握了你的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一旦他们起了异心,想自己单干,那你岂不是引狼入室,自掘坟墓?
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果泰凯英不能摆脱对代工厂的过度依赖,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它的上市之路,注定充满风险,随时可能功亏一篑。
这代工模式,看似省时省力,实则危机四伏。泰凯英想要真正做大做强,就必须摆脱这种模式的束缚,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它永远只能是一个寄生虫,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達沃特疑雲:泰凱英的潘朵拉魔盒?
泰凱英的上市之路,簡直就像一部懸疑劇,高潮迭起,疑點重重。而青島達沃特輪胎,就像是潘朵拉魔盒,裡面藏著各種未知的風險。
先說說這青島達沃特輪胎,由王傳成控制,2014年成立,集輪胎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產品銷往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銷量近3000萬條。聽起來是不是很厲害?依托多家企業形成含乘用車、卡客車輪胎等的產品陣營,其卡車輪胎業務與泰凱英存在重疊。這就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是存在同業競爭?
更詭異的是,第一輪問詢函披露了王傳成控制或投資的5家企業,卻隻字未提達沃特輪胎——而達沃特正是其中歐記投資的全資子公司。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你隱瞞什麼?你怕什麼?
這種關聯交易的隱匿,簡直就是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如果達沃特輪胎與泰凱英存在不正當競爭,那泰凱英的盈利能力豈不是要大打折扣?投資者的利益又將如何保障?
泰凱英啊泰凱英,你到底還隱瞞了多少秘密?這達沃特疑雲,就像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籠罩在你的上市之路上。如果不能坦誠面對,徹底揭開這潘朵拉魔盒,你的上市之路,恐怕難以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