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Willow量子芯片:量子纠错的里程碑式突破

谷歌近日发布了拥有105个量子比特的全新量子芯片Willow,实现了量子比特增加的同时错误率指数级降低,这是量子纠错领域30年来一直难以突破的关键挑战。Willow仅需五分钟即可完成当前顶级计算机需要10^25年才能完成的计算。

量子计算之所以强大,源于其基本单位——量子比特(qubit)可以处于“既是0又是1”的叠加态,实现并行计算。此外,量子纠缠使得量子比特之间信息传递和计算效率成倍提升。量子计算利用叠加态筛选正确结果,避免了传统计算的冗长试探。

然而,量子计算也面临挑战:量子态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坍缩,导致计算错误。随着量子比特数量增加,错误率会急剧上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尝试了重复编码和拓扑量子码等方法。Willow的突破在于,通过构建“逻辑量子比特”,利用多个物理量子比特协同工作,有效降低了错误率,实现了“低于阈值”的性能,即在增加量子比特数量的同时降低错误率。

虽然Willow的突破意义重大,但目前量子计算距离商业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Willow选择的基准测试依然是随机电路采样,主要用于证明量子计算机在特定问题上的优势,而非实际应用。虽然量子计算潜力巨大,有望应用于药物发现、聚变能源等领域,但其在AI领域的应用仍面临挑战,例如大模型训练数据及量子芯片本身的错误率都会影响其精确度。

谷歌Willow量子芯片:量子纠错的里程碑式突破

Wolfg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