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乱象、加密迷雾、比特币豪赌与监管收紧:一周加密货币观察

1inch“漏洞赏金”背后:技术漏洞还是利益博弈?

最近1inch被黑客攻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后报告显示,大部分被盗资金已经归还,黑客还被“赏”了一笔钱作为漏洞赏金。这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说是黑客攻击,最后却成了双方协商,这难道不是变相鼓励黑客找漏洞,然后敲诈一笔吗?

DeSecurity的报告说是因为Fusion v1智能合约的漏洞,影响的是使用旧版本的解析器用户。说白了,就是1inch自己技术没做好,留下了后门。出了事儿不先想着怎么弥补用户的损失,反而跟黑客谈判,这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来源:Decurity事后报告)。 这件事情也提醒我们,选择DeFi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别光看收益,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

加密货币“沙皇”的审计宣言:真的能揪出美国政府的“暗仓”?

David Sacks放出豪言,要审计美国政府的加密货币持有量。这话说得挺提气,但仔细想想,真的能查清楚吗?政府部门的资产向来是迷雾重重,更何况是这种新兴的数字资产。先不说审计难度有多大,就算查出来了,又能怎么样呢?

与其说是为了查清资产,不如说是想借此机会摸清政府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和布局。毕竟,掌握了政府的动向,就能更好地预测市场走向,从中获利。Sacks的这番举动,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为自己和背后的利益集团争取更多话语权。

德州“比特币储备基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德克萨斯州要搞比特币储备基金,还要让美国成为全球加密货币领导者,听起来是不是很激动人心? 副州长丹·帕特里克把这件事跟特朗普的愿景联系起来,想借势炒作一番。

但问题是,这种政府主导的加密货币基金,真的能成功吗? 先不说加密货币市场波动巨大,风险极高,政府的决策效率和监管能力能否跟得上市场变化都是个问题。更何况,这种基金很容易被政治因素左右,最终变成某些利益集团的提款机。

Saylor的“万亿美元”加密战略:画饼充饥,还是真知灼见?

Michael Saylor又出来喊单了,说建立明确的监管框架,美国就能释放100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这话说得太大了,让人感觉很不靠谱。他把数字资产分成几类,还建议美国囤积比特币,想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巨额收入。

这种“囤币致富”的逻辑,其实就是一种赌博心态。把国家的前途命运,寄托在一种高风险的数字资产上,实在是不负责任。而且,这种战略很容易造成市场垄断,让少数人掌握大量的财富,加剧贫富差距。

Garantex被查:洗钱天堂的覆灭,加密货币监管的开始?

美国和欧洲联手查封了Garantex,指控它为网络犯罪分子洗钱。这说明,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监管正在逐步加强。

Garantex的覆灭,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一个警示。那些打着“去中心化”旗号,暗地里进行非法交易的交易所,终将会被绳之以法。这也意味着,加密货币行业正在走向规范化,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健康。

Cocoro“鲸鱼”爆仓:Meme币炒作的残酷真相

Doge原型柴犬主人的新宠物cocoro Meme币,短短12个小时就完成了一轮暴涨暴跌,有人在高点买入,然后割肉离场,亏了31.7万美元。这就是Meme币炒作的残酷真相。

这种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Meme币,纯粹就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谁是最后的接盘侠,谁就要承担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这种高风险的投资,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被短期的利益蒙蔽了双眼。

Wolfg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