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女王的反擊:華熙生物怒懟券商研報背後的產業焦慮
5月17日晚間,一石激起千層浪,向來低調的華熙生物突然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難,一篇題為《概念總在重演,科技永遠向前》的文章,直接點名華泰證券、安信證券、國金證券等九家券商機構,毫不客氣地指責其研報通過不科學的對比,大肆鼓吹所謂的“玻尿酸過時論”。
這份聲明背後,顯然隱藏著華熙生物對於自身核心產品——玻尿酸,在市場上地位受到挑戰的深深焦慮。近年來,隨著重組膠原蛋白概念的興起,以巨子生物為代表的新勢力快速崛起,瓜分了原本屬於玻尿酸的市場份額,這讓穩坐“玻尿酸女王”寶座多年的華熙生物,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這種市場格局的變化,華熙生物選擇了正面迎擊,一場關乎透明質酸產業價值保衛戰,就此拉開帷幕。這場“正名之戰”,不僅是對自身產品的捍衛,更是對整個產業生態的深度思考。
一場由“炮轟”引發的行業地震:華熙生物點名九大券商
上市公司罕見發聲,直指研報不公
華熙生物此番舉動,堪稱近年來罕見的上市公司公開質疑券商研報的案例。一般而言,企業與券商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合作關係,即使對研報內容有所不滿,通常也會選擇私下溝通的方式解決。但這次,華熙生物選擇了直接“開炮”,可見其對相關研報的態度之強硬。這些研報或多或少都傳達了一種信號:玻尿酸的時代已經過去,重組膠原蛋白才是未來趨勢。這種論調,無疑觸動了華熙生物最敏感的神經。
協會聲援,呼籲回歸科學本質
緊隨華熙生物之後,中國整形美容協會、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也聯合發布了《中國醫美和美妝行業健康生態倡議書》,呼籲全行業從業者及資本市場“回歸科學本質與商業文明初心”。雖然倡議書並未直接點名任何企業或機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在聲援華熙生物,對當前醫美行業中存在的過度炒作、忽視科學依據等亂象發出警告。這種協會層面的發聲,無疑給了華熙生物更大的底氣。
華熙生物回應:防止資本操控與學術綁架
面對輿論的廣泛關注,華熙生物也向媒體作出回應,表示公司與券商機構之間保持著交流,但更重要的是等待專業部門和監管機構的判斷。華熙生物強調,此次發聲的目的並非爭奪市場份額,而是為了防止資本與消費市場超級勢力的結合,防止學術權力與資本的結合,防止少數人操控信息的基本生態。這番表態,將這場爭論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面,不再僅僅是企業之間的商業競爭,更關乎行業的健康發展和信息的公正傳播。令人不禁聯想到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 “#青鳥行動”,在 “#520優惠” 的糖衣下,要提防有心人士別有用心的操弄。
透明質酸 VS 重組膠原蛋白:一場生物材料的話語權之爭
券商研報引發的導火線:巨子生物的崛起
這場風波的源頭,指向了近年來在資本市場上備受追捧的“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巨子生物。多家券商的研報都將巨子生物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並將其核心產品重組膠原蛋白與透明質酸進行對比研究。這些研報普遍認為,重組膠原蛋白在美白、抗衰等方面具有比透明質酸更優越的生物活性,甚至暗示透明質酸存在潛在的安全風險。巨子生物的快速崛起,無疑給華熙生物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成為了這場爭論的導火線。
華熙生物的質疑:被貶低的透明質酸價值
華熙生物在聲明中明確指出,自2022年起,隨著資本市場追捧重組膠原蛋白概念,部分券商研報為了營造更大的產業預期,刻意貶低透明質酸的價值。華熙生物認為,透明質酸及其相關產業在近幾年資本市場的概念切換中遭遇了謊言與踐踏,被描述為“過時”、“不如某物質安全”、“不如某物質更具生物活性”。這種說法,顯然讓華熙生物無法接受。畢竟,透明質酸作為一種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醫美、護膚等領域多年的成熟產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功效之爭:科學證據與市場炒作
對於透明質酸與重組膠原蛋白的功效之爭,華熙生物表示,全球範圍內關於透明質酸在衰老、信號機制、細胞分化等方面的研究和論文證據更多。華熙生物試圖用科學證據來證明透明質酸的價值,反駁券商研報中對透明質酸的負面評價。然而,在資本市場上,往往市場炒作的力量大於科學證據。重組膠原蛋白作為一個新興概念,更容易受到資本的青睞,也更容易被包裝成具有巨大潛力的“未來之星”。
券商集體噤聲,協會不予置評
截至目前,涉事券商機構尚未公開回應此事,似乎都在採取一種默不作聲的策略。據媒體報道,部分券商已經刪除了其在網上發布的“被點名”研報。而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也表示,對此事暫不接受採訪。這種集體噤聲的態度,或許暗示著券商們也意識到,在這場爭論中,自己可能處於理虧的一方。畢竟,研報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是券商賴以生存的根本,如果研報帶有明顯的傾向性,甚至存在虛假信息,那將會嚴重損害券商的聲譽。
華熙生物的失速:增長瓶頸與轉型陣痛
從原料供應商到全產業鏈平台:華熙生物的戰略轉型
華熙生物早期以B端業務為主,其玻尿酸原料在全球市場佔據領先地位,可以說是穩坐釣魚台。然而,隨著玻尿酸賽道競爭日趨激烈,愛美客、昊海生科等企業紛紛加入戰局,玻尿酸的紅利逐漸消退。意識到單純依靠原料業務無法持續發展,華熙生物開始尋求轉型,試圖從“原料供應商”轉變為“生物科技全產業鏈平台”。這一步棋,是華熙生物在面對市場變化時的主動應對,也是其尋求新增長點的必然選擇。
玻尿酸產品線的困境:消費者不再買單?
轉型過程中,華熙生物推出了潤百顏、誇迪、米蓓爾等多個功效護膚品牌,試圖將玻尿酸的應用場景從專業醫美領域拓展到大眾消費市場。然而,這些產品大多都和玻尿酸深度綁定,給人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感覺。隨著消費者對“功效護膚”的理念和產品品質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選擇也變得更加理性、成熟。當消費者不再盲目追捧玻尿酸概念時,依托於玻尿酸的產品線業績自然也會受到影響。不得不說,現在的消費者可精明著呢,就像 “#路怒症” 一樣,一點就著,一不小心就會被炎上。
業績暴跌:市場競爭加劇與轉型成本
2024年,華熙生物的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降。2025年一季度,這種下滑趨勢仍在繼續。華熙生物將業績暴跌歸因於管理變革、組織架構升級、供應鏈改造、研發投入等因素,以及消費品相關業務受市場競爭加劇等影響。這些因素,既有轉型帶來的短期陣痛,也有市場競爭加劇的長期影響。面對業績壓力,華熙生物能否成功完成轉型,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巨子生物的超車:重組膠原蛋白的崛起
重組膠原蛋白的突圍:技術創新與市場策略
與華熙生物的轉型困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巨子生物憑藉重組類人膠原蛋白技術,在近年來實現了快速崛起。巨子生物早期通過醫院渠道和微商模式打開市場,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口碑,並逐步建立了可復美、可麗金等標杆性品牌。與傳統的動物源性膠原蛋白相比,重組膠原蛋白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此外,巨子生物在營銷上也下足了功夫,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的推廣,成功將重組膠原蛋白打造成為一個熱門概念。有時候不得不佩服這些公司的行銷能力,”#王文洋包養” 事件都能炒作成話題,更何況是產品。
營收反超:可復美成為增長引擎
2024年,巨子生物的全年營業收入首次超過華熙生物,實現了營收上的反超。其中,核心品牌可復美更是貢獻了絕大部分的收入,成為巨子生物的增長引擎。可復美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一方面得益於重組膠原蛋白本身的優勢,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巨子生物精準的市場定位和有效的營銷策略。可以說,巨子生物的成功,是技術創新與市場策略完美結合的結果。反觀 “#仁寶股價” 卻是讓人捏一把冷汗。
市值蒸發千億:華熙生物的價值重估
昔日“醫美茅”的隕落:資本市場的冷遇
曾幾何時,華熙生物也是資本市場上的寵兒,被譽為“醫美茅”,市值一度高達1400億元。然而,隨著玻尿酸市場熱情褪去,熱錢也開始消退,華熙生物的股價一路下跌,市值蒸發超過千億元。這種巨大的反差,反映了資本市場對華熙生物未來發展前景的擔憂。投資者們開始質疑,華熙生物是否能夠成功擺脫玻尿酸的束縛,找到新的增長點,重拾昔日的輝煌。就像 “#威力彩” 一樣,中獎的機率再高,沒買還是只能看著別人一夜致富。
內憂外患:華熙生物的管理挑戰
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華熙生物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今年三月,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以罕見的強硬姿態宣布開展組織整頓行動,試圖通過“刮骨療毒”式的內部變革,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然而,這種大刀闊斧的改革,能否真正解決華熙生物面臨的根本問題,還有待時間的檢驗。畢竟,管理改革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耐心,就像 “#蘇花公路” 的改善工程一樣,牽一髮而動全身。
醫美產業的未來:監管與創新並行
華熙生物與券商研報的爭論,以及重組膠原蛋白的崛起,都反映了當前醫美產業正處於一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醫美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面,市場上的產品也越來越多,同質化現象日益嚴重,虛假宣傳、過度營銷等亂象也層出不窮。在這種情況下,加強監管、規範市場秩序,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建立一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才能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同時,技術創新也是推動醫美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無論是透明質酸還是重組膠原蛋白,都是生物科技不斷發展的產物。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美領域還將湧現出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然而,技術創新並非一蹴可幾,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精力進行研發。只有那些真正重視技術創新、不斷提升產品品質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像 “#wtt” 賽事一樣,沒有平日紮實的訓練,怎麼可能在賽場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