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割韭菜”新套路:贸易战背后,竟是加密货币的惊天阴谋!

“美國優先”下的貿易戰:加密產業的危與機?

明日,那奉行“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美國,就要正式鳴響貿易戰的第一槍了(美東時間4月2日)。“美國優先”這面大旗,早已赤裸裸地凌駕於所謂的多邊主義之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哪是什麼“協商”,分明就是赤裸裸的霸權宣言!全球經濟早已如驚弓之鳥,市場的反應也提前上演,黃金價格從年初就一路狂飆,漲幅高達18%,不斷刷新歷史記錄,這簡直是避險資金的瘋狂湧入,是對未來經濟局勢投下的不信任票!

特朗普家族的加密商業版圖:一場豪賭?

但危機之下,向來不乏投機者。你看,特朗普家族最新的加密商業布局,就讓人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要知道,現在的挖礦成本居高不下,利潤空間早已被壓縮到極致,可他們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從穩定幣到礦機,全面進軍加密產業,這葫蘆裡賣的究竟是什麼藥?難道僅僅是小唐納德·特朗普口中的那句“未來沒有上限”?

OKG Research 「特朗普經濟學」系列:第七篇的批判性解讀

OKG Research的這篇2025年特別策劃「特朗普經濟學」第七篇,號稱要從危機中尋找生機,深入解析關稅對加密行業整個產業鏈的影響,我倒是想看看,他們能挖掘出什麼不一樣的東西。畢竟,在這樣一個充滿變數的時代,任何看似確定的事情,都可能在下一秒被徹底顛覆。

關稅:一把雙刃劍,重塑加密產業鏈?

關稅,這玩意兒自古以來就被稱作“關市之稅”,說白了就是對過境的貨物雁過拔毛,最早是為了管理古代絲綢之路貿易。但在現代,它搖身一變,成了宏觀經濟調控的工具,直接影響商品的市場價格和流通效率。對於加密產業來說,這可不是小事一樁。

從“關市之稅”到宏觀經濟工具:關稅的本質與影響

關稅這東西,聽起來好像只是針對特定商品的價格,但實際上,它的影響遠比想像的要深遠。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指揮棒,左右著商品的流通,影響著市場的供需關係。

加密產業鏈的“蝴蝶效應”:價格、效率與市場結構的重塑

對於加密產業來說,關稅不僅僅是影響礦機、芯片這些直接相關的商品和技術的價格,更深遠的影響在於它對整個行業效率、供應鏈流動性以及市場結構的重塑。說白了,這就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蝴蝶效應”。一個小小的關稅政策,可能就會引發整個加密產業鏈的巨震。

比特幣挖礦:成本飆升的寒冬,還是集中化的盛宴?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比特幣始終是那個耀眼的明星,它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市場的脈搏。根據CoinMarketCap的數據(2025年4月2日),比特幣的市值佔據了整個加密市場的59%,遠遠超過其他數字資產。比特幣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地位,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它的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但這種機制也決定了礦機的價格和供應鏈,成了影響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

17%的成本漲幅:關稅對比特幣挖礦的直接衝擊

儘管美國礦池的算力份額從37.64%增加到了45.15%,但礦機供應鏈依舊牢牢掌握在中國廠商手中,尤其是比特大陸、MicroBT和嘉楠科技,它們佔據了全球70%以上的礦機市場份額。這就尷尬了,特朗普政府喊著要“將比特幣挖礦帶回美國”,這口號喊得震天響,可現實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美國對中國電子產品加徵的關稅,無疑是火上澆油,讓本就緊張的供需關係雪上加霜。據說,如果對中國電子產品加徵20%的關稅,礦機成本將直接上漲約17%!這對礦場的投資回報周期(ROI)產生了直接影響。

“美國制造”的迷思:礦機供應鏈的困境與轉型

這對於新入場的礦場運營者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他們不得不重新評估自己的盈利模型,看看這筆買賣還能不能做。雖然MicroBT和比特大陸已經宣布要在美國和馬來西亞建立製造中心,試圖推動礦機生產的“去中國化”,但這種轉變並非一蹴而就,交付延遲成了無法迴避的問題。客戶可能需要等待1到3個月才能收到設備,這對於那些急需擴張的礦場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礦業集中化加速:小型礦場的生存危機

全球半導體短缺,加上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出口限制,迫使礦機廠商不得不分散風險,在多個國家建立生產基地。但這種分散也導致了礦機供應的不穩定,短期內很可能出現供應瓶頸,進而影響礦場的擴展和運營能力。隨著礦機價格的上漲和交付延遲的加劇,礦業行業可能會逐漸走向集中化。大型礦企憑藉著雄厚的資金實力,將會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而小型礦場則可能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投資回報期的延長會迫使它們退出市場。

超越比特幣:其他區塊鏈項目的連鎖反應

總而言之,關稅政策和供應鏈的波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比特幣挖礦產業。成本上升、交付延遲以及供應鏈的不穩定,使得礦場的投資回報期延長,同時也加速了行業的集中化進程。大型礦企可能會主導市場,而小型礦場將面臨更嚴峻的生存挑戰。不僅僅是比特幣,其他依賴進口非美國地區電子硬件的區塊鏈項目(比如AI等),也將面臨類似的成本上漲壓力。

美国“割韭菜”新套路:贸易战背后,竟是加密货币的惊天阴谋!
美国“割韭菜”新套路:贸易战背后,竟是加密货币的惊天阴谋!

鏈下封鎖,鏈上狂歡:美國的金融戰略?

美國的關稅政策,絕不僅僅是影響商品成本這麼簡單,它更深遠的影響,在於全球金融秩序的重塑。近年來,美元穩定幣的快速崛起,正在成為美國金融戰略中一個不可忽視的棋子——鏈下築起壁壘,鏈上加速開放,這步棋,下得可謂精妙!

14117行政令:數據脫鉤背後的金融暗流

長期以來,全球貿易的結算體系,都牢牢地依賴著銀行網絡。SWIFT、CHIPS這些清算系統,就像一條條血管,主導著國際資金的流動。然而,隨著地緣政治衝突的加劇,美國不僅揮舞著關稅的大棒,還通過數據脫鉤、金融監管等手段,對全球貿易進行深度重塑。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24年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的第14117號行政命令(下文簡稱“14117行政令”)。這玩意兒,名義上是為了限制“受關注國家”獲取美國數據,實際上卻是釜底抽薪,切斷了跨國企業的供應鏈數據共享,對貿易融資、支付結算產生了連鎖反應。

美元穩定幣:繞過銀行體系的全球支付新通道?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元穩定幣就成了全球資金流動的新通道。這意味著,當傳統銀行網絡受到監管限制時,穩定幣網絡仍然能為全球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比如說,阿根廷的金融公司、東南亞的出口商,甚至某些中東貿易商,已經開始繞過銀行系統,直接使用USDC或USDT進行供應鏈支付。穩定幣的低成本和即時結算特性,讓它成為跨境貿易的理想工具。想想看,傳統銀行轉帳可能需要2-5天,而且費用高昂(SWIFT轉帳平均費用為20-40美元),而用USDC進行轉帳,費用通常低於1美分,而且可以在數秒內完成!這效率,簡直是秒殺傳統銀行!

阿根廷、尼日利亞的溢價:資本管制的“避風港”?

更具像徵意義的是,在阿根廷和尼日利亞這些實施嚴格資本管制的國家,穩定幣的需求愈加迫切。2024年,阿根廷購買穩定幣時,需要支付30%的溢價,尼日利亞則為22%。這些溢價背後,正是因為傳統金融通道的閉塞和本國貨幣的貶值,穩定幣成為居民和企業繞過銀行網絡、保護財富的關鍵工具。說白了,這就是資本在尋找出口,在尋找自由!

美国“割韭菜”新套路:贸易战背后,竟是加密货币的惊天阴谋!

“影子美元市場”:美聯儲失控的流動性?

關稅政策之下,美元穩定幣的需求只會越來越旺盛。更準確地說,一個繞開美聯儲監管的“影子美元市場”正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擴張。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它正在悄悄地改變著全球金融的格局。

穩定幣的“去銀行化”發行:美聯儲監管的盲區?

除了它們的流通路徑“去銀行化”之外,在發行方面,USDT和USDC等美元穩定幣的發行,都依賴美債作為抵押品。表面上看,這種模式仍然受到美聯儲政策的間接影響——畢竟美債的收益率決定了穩定幣發行的成本。但實際上,穩定幣的流動性創造機制,卻不受美聯儲直接控制。當市場對美元的需求高漲時,穩定幣發行方可以迅速增發,而無需美聯儲批准。這意味著,即便美聯儲希望通過緊縮政策收緊流動性,穩定幣市場依然可以“變相放水”,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擴張美元供應。

DeFi、CEX的內部循環:鏈上美元的獨立王國?

以往,美聯儲可以通過銀行體系調整美元的供應速度,但現在,這些“鏈上美元”已經完全遊離在銀行網絡之外,美聯儲的傳統調控手段,在穩定幣市場幾乎完全失效。穩定幣的流動性,主要集中在加密市場內部。DeFi平台、中心化交易所(CEX)以及鏈上支付體系,形成了一個穩定幣的“內部循環”。大量的資本並未回流至美聯儲監管的金融體系,而是滯留在這個新興的鏈上美元經濟中。更甚的是,許多DeFi平台提供的美元存款利率,遠高於傳統銀行,這進一步削弱了美聯儲的利率傳導機制。即便美聯儲調整基準利率,穩定幣市場的資金流動,依然按照自己的邏輯運行,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美元金融體系。

穩定幣與美債市場:一場相互博弈的“共舞”?

來自穩定幣市場的需求,也推高了美債的市場需求,並壓低了美債的收益率。值得注意的是,隨著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的引入,穩定幣的流動性也開始進入更加廣泛的資產池,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這意味著,穩定幣市場和美債市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將更加複雜,甚至可能在未來影響全球資本市場的資金定價邏輯。

美国“割韭菜”新套路:贸易战背后,竟是加密货币的惊天阴谋!

“解放日”的真相:重塑全球金融架構?

號稱“解放日”的關稅宣布之日,無論是成本還是流通上,或多或少都會帶來限制。但美國通過強化鏈下封鎖,與擴大鏈上美元流動性,正在悄然重塑全球金融架構。這場變革,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刻。

金融變革的開端:從供應鏈脫鉤到穩定幣崛起

從供應鏈數據脫鉤,到銀行清算受限,再到穩定幣的迅速崛起,我們似乎正在見證一場金融變革的開端。這場變革,挑戰的是傳統的金融秩序,重塑的是全球資金的流動方式。美國正在利用其在科技和金融領域的優勢,打造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金融生態系統。

比特幣的初心:我們真的站在了門檻上嗎?

還記得寫在比特幣白皮書上的初心嗎?“一種完全的點對點電子貨幣應當允許在线支付從一方直接發送到另一方,而不需要通過一個金融機構。” 或許,我們已經站在了這一願景的門檻上。但這扇門的背後,究竟是真正的自由,還是另一個形式的控制?這一切,都還有待時間來驗證。

Wolfg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