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幣圈”橙”風暴:Sign 掀起文藝復興,要革誰的命?**2. **紅杉資本”背叛者”:Sign 撕掉 VC 標籤,All in 社區的底牌是…**3. **愚人節的”真香”警告:Sign TGE 背後,藏著顛覆世界的野心?**4. **Sign 暴擊 Worldcoin?鏈上支付寶 App,要革傳統銀行的命!**5. **從 EthSign 到 Sign:這不只是一次改名,而是…**6. **幣圈大佬 All In 政府?Sign 的 ToG 戰略,是下一波财富密码?**7. **VC 幣已死?Sign 祭出“橙色王朝”大旗,要重寫加密貨幣的歷史!**8. **100枚比特幣空投:Sign 豪賭破圈,加密文藝復興真的要來了?**9. **鱿鱼游戏 or 文藝復興?Sign 創始人 Xin Yan 揭秘幣圈“存量博弈”真相**10. **Sign 的“超主權”野心:要讓全球人民都用上鏈上身份證!**

愚人節玩笑背後的真相:Sign 的野心與突圍

4月1日,當 Sign 官方丟出一個名為“Sign TGE info link”的鏈接時,加密社群裡一片嘩然,有人嗤之以鼻,覺得這不過是又一場無聊的愚人節鬧劇;也有人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畢竟,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裡,真真假假本就難以分辨,而這一次,“大來”(the cavalry is coming)是真的——Sign 的代幣 SIGN 即將粉墨登場。

Sign 聯合創始人 Xin Yan 隨後在社交媒體上的一番言論,更是將這場“玩笑”的真實意圖推向了高潮。在他看來,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代幣生成事件)對於 Sign 而言,僅僅是一個開始,社群不應過度聚焦於炒作 TGE 本身,而應將目光放長遠,關注即將上线的 Sign App。這款 App,才是使用者透過貢獻獲取獎勵,真正參與到 Sign 生態建設中的主要入口。

從 EthSign 到 Sign:擺脫 VC 依賴的自我革命

過去的 EthSign,頭頂著無數光環,最耀眼的一個莫過於「紅杉資本旗下三大部門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共同參與同一輪融資」。這讓它在成立之初就備受矚目,彷彿含著金湯匙出生。然而,VC 的光環在 Xin Yan 眼中,卻逐漸變成了一種束縛。

「VC 幣其實缺乏真正的社群,」他在一次採訪中坦言。依賴 VC 的資源和背書,看似風光無限,實則如同空中樓閣,缺乏穩固的根基。為了擺脫這種路徑依賴,Sign 團隊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將 EthSign 中的“Eth”拿掉,宣告與過去的 VC 敘事切割,開始真正地做自己。

這並非簡單的更名,而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它意味著 Sign 要徹底擺脫對 VC 的依賴,轉而將重心放在社群建設上。他們要用自己的產品和理念,去吸引那些真正認同 Sign 價值觀的使用者,而不是僅僅被 VC 光環吸引的投機者。

TGE 僅僅是開始:Sign App 的宏圖偉略

與其他項目將 TGE 作為圈錢工具不同,Sign 將其視為一個起點,一個激勵社群、回饋貢獻者的機會。SIGN 代幣總量的 40% 將分配給 TGE 前的貢獻者,包括團隊、社群和投資人。而剩餘 60% 中的一半(即總供應量的 30%),將持續為 Sign App 提供挖礦激勵。

這種代幣分配機制,體現了 Sign 對長期主義的堅持。他們希望透過一套可持續的代幣經濟模型,激勵使用者不斷地為網路做出貢獻,並從中獲取獎勵。目前作為激勵社群發放的 Sign SBT 以及 NFT 系列,也將在 Sign App 中繼續存在,並與未來的貢獻獎勵收益掛鉤。這意味著,早期參與者不僅能獲得代幣獎勵,還能在 App 上線後繼續享受額外的收益,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Sign App 究竟要做什麼?未來的規劃如何?普通使用者如何參與 Sign 社群建設?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更大的目標:為超主權世界建設基礎設施。Sign 的野心,遠不止於一個簡單的鏈上簽署平台,而是要成為未來數位時代的重要參與者。

Sign 的產品版圖:鏈上合約、身份認證與資金管理

Sign 的產品線,並非一蹴可幾,而是歷經四年沉澱,逐步構建而成。目前,其核心產品主要集中在三個方向:鏈上合約 Sign Protocol、鏈上身份認證和簽證系統 SignPass,以及 Token 資金流管理工具 TokenTable。這些產品相互協作,共同構成了 Sign 生態的基石。

TokenTable:重塑幣圈的券商模式?

TokenTable 的定位十分明確:成為幣圈的券商。它專注於代幣的分發、解鎖和空投管理,透過智能合約實現從項目方到投資人及使用者的分發流程。此外,基於 unlocking 的智能合約,TokenTable 還提供 OTC 交易服務。

這項業務的邏輯並不複雜,但卻解決了加密領域的一個痛點:代幣分發的效率和透明度。傳統的代幣分發方式,往往需要人工操作,容易出錯且效率低下。而 TokenTable 透過智能合約實現自動化分發,保證了流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Xin Yan 透露,TokenTable 的模式已經基本驗證成功,今年將繼續平穩發展。近期,他們服務了 Kaito 和 Virtuals 兩個大客戶,並首創了基於 X 平台做空投的案例。此外,TokenTable 還將為一些國家提供空投服務,即 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全民基本收入)相關的代幣分發,實現低保發放。

TokenTable 的成功,也引發了人們對於加密券商模式的思考。在傳統金融領域,券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連接了項目方和投資人。而在加密領域,TokenTable 似乎正在嘗試扮演類似的角色,為項目方提供代幣分發和管理服務,為投資人提供 OTC 交易等服務。

Sign Protocol:讓信息在全球範圍內可驗證的底層邏輯

如果說 TokenTable 專注於代幣分發,那麼 Sign Protocol 則更側重於信息的驗證。Sign Protocol 的核心目標是:讓任何信息都能在全球範圍內被驗證。

Xin Yan 認為,現實世界中的數位信息,例如 ID、畢業證書、納稅證明等,驗證起來十分困難,且容易被偽造。而 Sign Protocol 的技術,則可以實現讓驗證像區塊鏈交易一樣,在數據上被證明。

基於 Sign Protocol,Sign 團隊推出了 EthSign 和 SignPass 等應用。EthSign 允許主權國家的 ID 在區塊鏈上發行和驗證,而 SignPass 則專注於鏈上身份驗證和簽證系統。去年,Sign 已經與塞拉利昂和阿聯酋兩個主權國家展開合作。

Sign Protocol 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提供一種新的信息驗證方式,更在於構建一個更可信的數位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信息的真實性不再依賴於中心化的機構,而是透過區塊鏈技術實現自證清白。

Raas 戰略:Sign 如何撬動政府市場?

Sign 在 ToG(服務政府)業務上的野心,可謂是昭然若揭。今年,他們計劃重點推進 Sign Protocol 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並推出一整套區塊鏈公共服務解決方案,來和政府合作。

具體而言,Sign 將透過 Raas(Rollup-as-a-Service)為政府開發一條主權區塊鏈,解決 Gas 費問題,讓普通使用者更易使用。然後,Sign Protocol 會在這條鏈上運行,提供 KYC 身份驗證以及穩定幣支付等服務。

這種 Raas 戰略,實際上是將區塊鏈技術打包成一個易於部署和使用的服務,提供給政府。這不僅降低了政府使用區塊鏈技術的門檻,也為 Sign 帶來了新的商業機會。

目前,Sign 的主要合作夥伴包括亞洲的泰國及周邊國家、中東的阿聯酋以及美洲的巴巴多斯等國家。今年,他們計劃透過這種方式覆蓋 20 個國家。

然而,ToG 業務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政府決策流程複雜、專案落地周期長,這些都是 Sign 需要克服的難題。此外,不同國家的法規和政策也存在差異,Sign 需要針對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解決方案。

Sign App:超級應用背後的野望

在使用者端,Sign 正在開發一款類似 Worldcoin 的超級應用 Sign App。這款 App 既可以驗證身份,也可以做區塊鏈交易,並且具有社交屬性。

Xin Yan 將 Sign App 比作支付寶,認為它將成為信息和各種服務的分發管道。Sign 會將目前所有的產品都裝在 Sign App 裡,並將推動 App 的使用者下載作為今年最重要的工作指標。

Sign App 的願景,是成為使用者進入 Web3 世界的入口。透過 Sign App,使用者可以輕鬆地驗證身份、進行交易、參與社群互動,並享受各種基於區塊鏈的服務。

然而,超級應用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目前市場上已經存在許多類似的應用,例如 Worldcoin、幣安等。Sign App 如何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超主權世界的生存哲學:Sign 的產品願景

Sign 的產品,似乎一直在關注超主權世界/數位時代裡的人如何生存。這種關注,源於 Xin Yan 對於加密貨幣本質的思考,以及對於世界資源分配不均現狀的深刻認識。

重新定義區塊鏈:分配優質服務與資產的平台

Xin Yan 認為,區塊鏈不應僅僅被視為一種技術,而應被視為分配最優質服務和資產的平台。他指出,這個世界上大多數資源是分配不平衡的。例如,美國、新加坡等地的人可以有美元帳戶,但非洲、越南、土耳其等地的人卻無法透過美元帳戶來觸達優質資產,包括好的公共服務也是分配不均衡的。

在這個前提下,Sign 將區塊鏈視為一個新的標準。這個新的標準,就像 Sign 為阿聯酋提供的 ID 系統。當一個人來阿聯酋申請居住證,那麼這張居住證同時也會成為他的 KYC 過的穩定幣帳戶,就免去了只能等申請完居住證再申請銀行帳戶的繁瑣流程。

這意味著,未來人們可能不再需要傳統銀行開戶,一個經過政府驗證的帳戶就足夠了。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更新、更大的標準,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公司會向這個標準靠攏。Worldcoin 在做世界最大的鏈上 ID 系統,而幣安也針對 2 億多的 KYC 過的客戶推出了 BABT(Binance Account Bound Token)。這些 ID 都在 EVM 上。如果更多公司和政府的 ID 上鏈,EVM 就能成為不同國家身份驗證的最大公約數。基於這個標準,跨國身份和信用驗證會變得更簡單。

在這個超主權世界中,不僅比特幣、以太坊這樣的數位貨幣可以超主權運行,服務也可以超主權提供。例如,未來可能會出現一家公司面向全球提供超主權的養老金或保險服務。相比一些小國家的政府,這些公司的信用可能更可靠。一旦人們手中持有超主權的 USDT 或其他資產,這種服務的可行性會大大提升。

Sign 正在做的,就是為這個超主權世界建設基礎設施。

AI 時代的信任橋梁:Sign 與 AI 的共舞

AI 的崛起,是近年來科技領域最引人注目的趨勢之一。Sign 也一直在思考 AI 與加密貨幣的價值。

Xin Yan 認為,從本質上講,加密貨幣就是為 AI 建的,因為區塊鏈和智能合約是數位系統,天然適合 AI,而非人類。人類不擅長記憶複雜的 20 多個字的地址或 16 進制字符串。傳統的體系,如銀行帳戶,都是以人為核心設計的,但區塊鏈和智能合約更像是為 AI 量身打造的工具。

智能合約可以成為 AI 和人類、AI 和 AI 之間建立信任的橋梁。因此,Sign 正在努力將 Sign 的所有智能合約變成 AI 可直接使用的工具。例如,他們的文檔會盡量寫得讓 AI 更好讀,接口設計也讓 AI 能更方便地調用。

目前,AI 已經可以透過 Sign 的智能合約進行 Sign、發行代幣、分發空投等操作,例如 Sign 與 Virtuals 的合作。

Sign 與 AI 的結合,體現了他們對於未來科技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他們認為,AI 將會成為未來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區塊鏈則可以為 AI 提供安全、可信賴的基礎設施。

RWA 的基石:Sign 如何賦能現實資產上鏈?

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是近年來加密貨幣領域的一個熱門概念。它指的是將現實世界的資產,例如房地產、股票、債券等,代幣化並放到區塊鏈上進行交易。

Xin Yan 認為,RWA 的核心是將現實世界的資產證券化後放到超主權平台上,讓全球使用者可以自由買賣。在這個過程中,關鍵在於向鏈上使用者證明鏈下的資產所有權。

Sign 的產品,尤其是 EthSign,在 RWA 的應用場景中具有廣泛的潛力。他們已經服務了 Plume 和 XDAO 兩個典型的大客戶。

Plume 專注於將現實世界的資產證券化並包裝成代幣在鏈上發行。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使用者購買資產前,還是資產發行方發布資產時,都需要簽署協議,這些協議都透過 EthSign 完成。EthSign 提供了一個平台,確保鏈上鏈下的所有權歸屬一致,並證明鏈下資產的法律地位得到承認。

XDAO 支持使用者註冊 DAO 公司。在註冊過程中,涉及的股東協議和公司章程等文件都使用 EthSign 進行簽署,確保法律文件的鏈上可驗證性。這種服務在國際化的 DAO 場景中應用非常廣泛。

Sign 在 RWA 領域的探索,體現了他們對於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的積極拓展。他們認為,RWA 是區塊鏈技術走向主流的重要途徑,而 Sign 的產品則可以為 RWA 提供安全、可信賴的基礎設施。

橙色王朝:社區驅動的加密文藝復興

Sign 的社群建設,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進化的過程。從最初的 VC 敘事,到如今的「橙色王朝」,Sign 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轉變。

VC 幣的沒落:社群的重要性被重新發現

在過去的幾年裡,VC 在加密貨幣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許多項目方都將獲得頂級 VC 的投資,視為成功的關鍵。然而,這種 VC 驅動的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Xin Yan 坦言,在 2023 年的某一個剎那,他突然意識到,VC 幣其實沒什麼社群。VC 敘事正逐漸失效,依賴 VC 背書的項目已經很難真正建立自己的根基。相反,社群成熟之後,才能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作為一個創始人,必須擺脫從別人身上借力的路徑依賴,擺脫「蹭大佬」的思維。真正的出路應該是做自己的社群,打造自己的品牌。

基於這種想法,Sign 把 EthSign 的「Eth」拿掉了,決定就做自己。這之後,他們就開始做社群和梳理自己的文化。他們意識到,社群的吸引力不完全依賴產品本身,而是需要讓人覺得「好玩」、有歸屬感。就像 SpaceX 雖然是 ToB 和 ToG 業務,但它的願景和使命吸引了大量不直接使用其產品的人的關注。

去年開始,Sign 也做了很多品牌簡化的工作,視覺上他們選擇了「橙色」作為核心元素。橙色既醒目又具有包容性,使用者可以將自己的頭像背景換成橙色,並且不需要換掉 pfp 就可以融入社群,「橙色眼鏡」的元素也是基於這個理念,你可以很容易把自己 pfp 和社群身份結合,完全不用改變自己。

這種以社群為核心的發展模式,被 Xin Yan 稱為「加密貨幣文藝復興」。他認為,從 2017 年開始,幣圈在很大程度上被 VC 劫持,變成了一個 VC 驅動的行業。項目方急於向 VC 展示創始人的背景履歷、大機構背書。但項目的成功關鍵在於社群,只要你有一個活躍的社群,並且社群內有一個流通的代幣,這個代幣就能在社群中找到各種應用場景。

SBT:Sign 社群的身份與榮譽系統

為了更好地激勵社群成員參與社群建設,Sign 設計了一套 SBT(Soul Bound Token,靈魂綁定代幣)系統。Xin Yan 將做一個社群比作設計一個遊戲,你需要一套成就系統或勳章系統,讓成員有參與感。

Sign 的 SBT 類似於《魔獸世界》中的公會的職業設定,代表了社群中不同的角色。目前,Sign 社群的 SBT 分為幾種角色,每種角色對應不同的貢獻類型:

  • Series Builder: 這是「建造者公會」,適合那些為社群開發工具或產品的成員。
  • Support Warrior: 這是「支持者公會」,鼓勵社群成員之間互動。
  • Content Creator: 這是「內容創作者」角色,授予那些為社群創作內容的成員。
  • Orange in the Veins: 指的是積極參與社群活動,並且透過推廣和邀請帶動更多人加入 Sign 「橙色王朝」社群的成員。

如果你在社群中做出了相應貢獻,Sign 會直接發放對應的 SBT,上面還會記錄你的名字,象徵你在社群中的「職業」身份。此外,對於那些想加入但暫時沒有時間參與的成員,Sign 推出了 NFT。這些 NFT 適合有經濟能力但無法頻繁互動的使用者購買,未來可以在 Sign App 中轉換為類似 SBT 的激勵形式。

透過 SBT 系統,Sign 建立了一個更完善的社群激勵機制,鼓勵使用者參與社群建設,並從中獲得榮譽和獎勵。

BTC 激勵:圈外用戶的破圈嘗試

Sign 的使用者,並不僅僅局限於加密貨幣圈內人士。為了吸引更多的圈外使用者,Sign 採取了一種不同尋常的策略:購買了 100 個比特幣作為圈外人的激勵。

Xin Yan 解釋說,Sign 的很多使用者是圈外人,他們可能對 SIGN 並不熟悉。但 BTC 作為一個廣為人知的資產,對他們來說更容易接受且噱頭更大,而且比特幣價格相對穩定。

這種策略,實際上是一種破圈嘗試。透過 BTC 激勵,Sign 希望吸引更多的圈外使用者關注並參與到 Sign 的生態中來。

長期主義的社區建設:Sign 的代幣經濟學

在 Xin Yan 看來,建立一個長期主義的社群,最關鍵在於經濟模型的設計。他認為,這本質上是一個經濟問題,要持續讓大家透過給這個網路做貢獻來得到幣,而不是發了一個幣,不停地賣給散戶。

Sign 的代幣經濟學其實很簡單,40% 分配給 TGE 前的貢獻者,包括團隊、社群和投資人,剩餘 60% 中的一半(即總供應量的 30%)用來做 Sign App 的 Mining(挖礦)。Sign 會設計多種方式鼓勵使用者貢獻,讓他們持續拿到 SIGN 代幣獎勵。

大多數項目的使用者獲得激勵的方式可能在空投和 TGE 之前就結束了。Sign 會盡量做一個更連貫的體系,Sign 的 NFT 和 SBT 在 Sign App 中會持續存在,並與未來的挖礦收益掛鉤。

這種代幣經濟模型,體現了 Sign 對於長期主義的堅持。他們希望透過一套可持續的激勵機制,吸引使用者長期參與社群建設,並與 Sign 共同成長。

Xin Yan 的市場洞察:存量博弈下的新秩序

Xin Yan 對於當前加密市場的理解,以及對於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體現了他作為一名創業者,對於行業發展的深刻思考。

VC 主導模式的危機:技術蒸汽機的幻滅

Xin Yan 認為,目前的加密市場是一個存量博弈的市場,參與者和資金都是存量的,沒有太多增量資金進入。整個行業就像一個「魷魚遊戲」。存量市場無法帶來真正的牛市,牛市需要增量資金和使用者作為基礎。比如去年的牛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些項目帶來了新的使用者流量和增量資金。

他預測,未來,VC 主導的大型項目可能會批量死亡,進而導致 VC 行業的批量洗牌。他用「技術蒸汽機」(Tech Vaporware)這個術語,來形容那些生產「空氣」的 VC:它們講了一堆讓人聽不懂的概念,估值極高,但最終沒有實際價值,也沒人真正從中獲利。比如一些 Layer 1 項目,估值高達幾十億美元,但實際用途和盈利模式卻不清晰。這種項目會逐漸被市場淘汰。

這種對 VC 主導模式的批判,體現了 Xin Yan 對於市場現狀的深刻反思。他認為,真正的價值,應該來自於產品本身,以及社群的參與,而不是僅僅依靠 VC 的背書。

加密貨幣文藝復興:多元化與社區驅動的未來

與 VC 主導模式的沒落相對應的是,Xin Yan 更看好「加密貨幣文藝復興」的趨勢。他認為,未來市場會更加多元化,社群驅動的項目會成為主流,而不是依賴少數「幣圈大哥」的聲音。

過去,幣圈的核心圈層似乎能決定一切,但現在不同社群有不同的核心。過去幾年,許多公鏈項目如 Aptos、StarkNet、Movement 等,實際上是由同一群人推動的。他們的資金和智能合約開發者往往從一個鏈流動到另一個鏈,社群成員的重合度很高。但現在,以太坊有自己的核心圈,Solana 有 Solana 的核心圈。社群之間的聯繫會越來越鬆散獨立,但每個社群內部會更加緊密,加密貨幣的故事會更多元化。

這種對於多元化和社群驅動的強調,體現了 Xin Yan 對於未來市場發展的樂觀預期。他認為,只有透過更多元的社群,才能創造出更多的應用場景,並吸引更多的使用者。

團隊的表達能力:講述 Sign 的故事

在 Xin Yan 看來,團隊的表達能力至關重要。他認為,就像我之前提到的,社群建設比單純做產品更重要,而社群建設的核心在於文化和價值觀的輸出。你需要透過講故事讓使用者了解你的願景和精神。

他會特別引導團隊成員在 Twitter 上活躍發聲,不只是他個人,整個團隊都很活躍,頻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他們鼓勵每個人打造個人品牌,這對個人成長和公司發展都有很大益處。

Xin Yan 認為,團隊的表達能力,是社群建設的關鍵。只有透過不斷地講述 Sign 的故事,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 Sign 的價值觀,並參與到 Sign 的社群中來。

Xin Yan 的理想:參與構建新秩序

過去幾年,世界的變化速度非常快,全球秩序正在加速重構。比如,烏克蘭從一個相對穩定的國家,迅速陷入戰亂,20 到 35 歲的年輕男性幾乎死傷殆盡。戰後,這個國家可能面臨巨額債務,類似於過去的中國被列強侵略後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賠款、割地,財富被掠奪。這種歷史和現實讓 Xin Yan 深刻感受到,新秩序的建立速度很快。如果你不主動參與構建新秩序,就會被迫接受別人強加的秩序。

他理想中的「新秩序」是一個由國際組織提供穩定服務的世界:每個人都能透過 Sign 獲得金融服務、身份驗證服務,甚至簽證服務。未來,他希望 SignPass 能成為全球通用的身份和簽證憑證,使用者只需一個 SignPass 就能進入任何國家。

要實現這樣的新秩序,最重要的是主動參與博弈。新秩序是多方博弈的結果,如果你不參與,就會被動接受損失,成為被「割」的一方。因此,Xin Yan 一直在鼓勵團隊,也在推動自己,明確他們想要的未來是什麼,然後投入更多資源去努力實現。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成為新秩序的一部分,發揮重要作用。

Xin Yan 的理想,體現了 Sign 對於未來世界的願景。他們希望透過區塊鏈技術,打破國界和權力的限制,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

Wolfgang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