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上升背后的真相:稳健表象下的隐忧
看似美好的数据:3月末外汇储备的“增长”幻觉
经济参考报煞有介事地宣称,截至2025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2407亿美元,较2月末上升了134亿美元,升幅为0.42%。这区区0.42%的涨幅,实在难以让人兴奋。与其说是增长,不如说是摇摇欲坠的守成。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个数字背后掩盖着的是全球经济动荡和潜在的金融风险。
外汇储备的增加,真的代表经济的健康发展吗?恐怕未必。外汇管理局轻描淡写地将增长归因于“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这种说法看似客观,实则避重就轻。美元指数下跌固然能带来汇率上的账面收益,但同时也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疲软,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下跌,更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直接体现。在这种背景下,外汇储备的“增长”更像是海市蜃楼,虚幻而不可靠。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增长”很可能只是短期现象。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各主要经济体都在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刺激经济增长。这种做法无疑会加剧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进一步削弱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换句话说,即便外汇储备的数字在增长,其真正的价值却在不断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