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减”计划:细看之下,几分真心,几分秀?
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2025年“三减”行动计划,瞄准了减盐、减油、减糖这“老三样”。出发点当然是好的,毕竟高盐高油高糖饮食对健康的危害,现在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但是,仔细琢磨一下,这个计划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还是说,更多的是一种姿态?
“三减”的必要性:老生常谈,但依然重要
食盐过多导致高血压,油脂过剩引发肥胖,糖分超标增加龋齿和糖尿病风险,这些道理谁都懂。问题在于,我们真的能控制住自己吗?尤其是现在这个食品工业高度发达的时代,各种加工食品里都藏着大量的盐、油和糖,一不小心就超标了。
“三减”餐,真能管住孩子们的嘴?
家长用限盐勺,让孩子了解盐的危害,选择低盐食品,这些听起来都很美好。但是,孩子们真的会乖乖听话吗?学校门口的小卖部里,各种高盐高糖的零食琳琅满目,孩子们能抵挡住诱惑吗?更何况,很多家长自己都做不到“三减”,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呢?
行动计划: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职业人群健康食堂建设”、“基层医务人员加强培训”、“厨师膳食技能培训”、“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这些措施看起来都很全面。但是,落实起来呢?
- 健康食堂:真的能保证菜品低油低盐低糖吗?还是说只是换个名字,味道依然很重?
- 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培训完了,他们真的有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居民“三减”吗?
- 厨师培训:培训完了,他们真的会改变烹饪习惯吗?还是说为了保证口感,依然我行我素?
-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患者真的有足够的意识和能力去控制饮食吗?还是说只是医生开了医嘱,患者却无动于衷?
数据监测:发现了问题,然后呢?
编写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评估膳食油盐摄入现状,这些工作当然很重要。但是,发现了问题之后呢?仅仅是发布一个报告,然后就万事大吉了吗?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监测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且确保这些措施能够真正落地。
总而言之,“三减”行动计划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要真正实现目标,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要拿出实际行动,从各个环节入手,才能真正改善居民的饮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而这,恐怕不是一份计划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