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世界的狂野嚮導:OKX Web3錢包的生存哲學
在加密貨幣這個野蠻生長的鏈上世界裡,OKX Web3錢包就像一個時靈時不靈的指南針。它號稱一鍵管理多鏈資產,暢遊千餘個DApp,彷彿是為新手準備的貼心燈塔,為老玩家打造的高效利器。但別忘了,這玩意兒也曾因為監管的鐵拳,突然停擺過,差點就成了鏈上的斷線風箏。不過,它倒是挺會見風使舵,迅速換了個域名web3.okx.com,又重新殺回了戰場,韌性是夠強,就是不知道這“適應力”是不是也包括了對灰色地帶的遊走。
監管風暴下的韌性:OKX Web3錢包的快速反擊
這種死而復生的戲碼,在幣圈見怪不怪。但背後反映的問題卻值得玩味。監管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始終懸在所有Web3參與者的頭上。OKX Web3錢包這次能快速反擊,是真有金鐘罩護體,還是只靠著公關團隊的嘴皮子?這恐怕只有他們自己心裡清楚。
從傳統金融交易員到加密貨幣高管:Lennix Lai的Web3征途
而這次PANews採訪OKX全球首席商務官Lennix Lai,也給了我們一個窺探OKX Web3錢包內部的機會。這位從傳統金融交易員轉型的加密先鋒,據說是對比特幣的“數學之美”一見鍾情,才在2017年加入了OKX Web3錢包。從20人的小團隊到如今500多人的全球化樞紐,Lennix的升遷之路,也像是坐上了火箭。
本文核心
本文試圖透過Lennix Lai的視角,拆解OKX Web3錢包的战略演進,揭示其在合規探索上的掙扎,以及在全球品牌塑造上的算計。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對Web3從業者和創業者真正有價值的建議,而不是那些打了雞血的空話。
擁抱數學之美?金融老兵的Web3信仰
Lennix Lai是個典型的香港精英,金融工程的背景,加上摩根大通、AIG、CASH等一連串金光閃閃的履歷,讓他看起來像是華爾街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標準品。2017年加入OKX Web3,說是對比特幣的數學之美著迷,我總覺得這話多少帶點公關的味道。畢竟,在金融圈混久了的人,哪個不是見風使舵的高手?
從華爾街到區塊鏈:一次關於信仰的轉變?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Lennix的“信仰”。在傳統金融體系裡,交易員就像是精密的機器,每天重複著買入賣出的動作,追求的是數字上的精準和效率。而比特幣的出現,的確給了他們一個逃離枯燥、追求自由的機會。只不過,這種“自由”往往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Lennix究竟是被比特幣的“數學之美”打動,還是被加密貨幣背後的巨大利潤所吸引,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香港與新加坡:Web3人才的搖籃?
Lennix提到,香港和新加坡在文化氛圍和人才結構上具有相似性,兩地的技術人才往往具備堅實的金融背景,這讓他們在構建交易所、錢包和風控體系時擁有明顯優勢。這話聽起來沒錯,但背後也隱藏著一個問題:Web3需要的僅僅是金融人才嗎?如果只是把傳統金融的模式搬到區塊鏈上,那和那些中心化的交易所又有什麼區別?真正的Web3,需要的或許是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極客精神的人才,而不是只會算計利潤的金融老油條。
合規:Web3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對傳統金融的深刻理解,成了 Lennix 帶領 OKX Web3 深入發展的重要基礎?我對此持保留態度。傳統金融的那一套,在Web3世界裡,究竟是助力還是阻礙,還真不好說。
金融的本質:換湯不換藥?
Lennix 認為,金融的本質並未發生變化,Web3 只是讓交易工具做得更好、成本更低、速度更快。這話聽起來似乎沒什麼毛病,但卻忽略了Web3最核心的價值:去中心化。如果只是追求效率和低成本,那傳統金融的效率早就甩了Web3幾條街。Web3的意義,在於打破中心化的壟斷,讓權力回歸用戶。如果只是換湯不換藥,那Web3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FinTech vs. TechFin:誰是未來?
Lennix 認為,傳統金融領域的 FinTech 更側重於將現有服務體系數字化,而 Web3 的發展路徑更接近“TechFin”模式,即以技術為核心驅動,再將金融作為應用層加載在區塊鏈基礎設施之上。這個觀點倒是值得思考。FinTech 的確是在修修補補,而TechFin則試圖顛覆重構。但問題是,Web3 的技術基礎設施真的準備好了嗎?在區塊鏈的性能、安全性和易用性沒有得到根本性提升之前,TechFin 恐怕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區塊鏈+金融:一場註定的聯姻?
Lennix 強調,區塊鏈的本質是低成本、可驗證的轉賬和公開賬本,這使其天然適配金融場景。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卻忽略了區塊鏈的另一個重要特性:匿名性。匿名性在帶來自由的同時,也滋生了犯罪。洗錢、詐騙、暗網交易,哪個離得開匿名性?在監管的重壓之下,區塊鏈的匿名性還能維持多久?
自託管錢包的合規困境:OKX的下一步挑战
Lennix 指出,OKX Web3 當前聚焦的是以金融為主的去中心化應用(DApp)生態,並強調接下來的重心是如何在自託管的錢包裏面做到合規。這才是真正的挑戰。自託管錢包的核心在於用戶掌握私鑰,完全掌控自己的資產。但如果用戶利用自託管錢包進行非法活動,平台又該如何監管?如何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前提下,履行反洗錢等合規義務?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OKX Web3 想要在自託管錢包裏面做到合規,恐怕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甚至可能因此失去其最大的優勢:去中心化。
產品至上:OKX Web3的生存法則
在產品願景上,OKX Web3 團隊確立了兩個核心方向:一是建立簡單易用的自託管錢包解決方案,二是推動多鏈世界的交互體驗。這兩個方向看似美好,但實現起來卻困難重重。
自託管的未來:理想還是烏托邦?
Lennix 認為,OKX Web3 像是一個自託管的未來。打造一款人人都能輕鬆掌管虛擬資產的自託管錢包工具,聽起來很誘人。但現實是,私鑰一旦丟失,資產就永遠找不回來了。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保管私鑰的難度,不亞於保管銀行的保險箱鑰匙。而且,自託管錢包也面臨著安全漏洞的威脅,一旦被黑客攻破,用戶的資產將面臨巨大的風險。自託管的未來,或許只是一個美好的烏托邦。
多鏈的迷思:是趨勢還是陷阱?
Lennix 認為,單一公鏈難以承載未來所有的應用,Web3 的真正趨勢將是多鏈並存。然而,多鏈生態也帶來了用戶體驗複雜、轉帳成本高和操作風險高的問題。多鏈並存,聽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卻把用戶搞得暈頭轉向。不同的鏈有不同的規則、不同的token,用戶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生存。而且,跨鏈轉帳的手續費也高得嚇人,一不小心就會被gas fee榨乾。多鏈的未來,或許只是一個充滿陷阱的迷宮。
產品即基因:OKX的核心競爭力
Lennix 強調,產品是 OKX Web3 的核心基因,也是團隊最具辨識度的 DNA。團隊在識別並解決用戶痛點方面極為專注。但問題是,OKX Web3 真的解決了用戶的痛點嗎?還是只是把問題轉移了?自託管的安全性、多鏈的複雜性,這些都是Web3用戶揮之不去的痛點。OKX Web3 或許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緩解這些問題,但卻無法根除。在這些根本性的問題沒有解決之前,所謂的“產品至上”,也只是一句空話。
CEX vs. DEX:一場永無止境的戰爭?
隨著 Web3 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用戶對去中心化交易體驗的需求正在提升。2024 年,OKX Web3 錢包的 App 下載量和全球用戶增長都取得了顯著的增長,OKX DEX 的日交易量也大幅提升。這是否意味著 DEX 將全面取代 CEX?
DEX崛起:用戶體驗優化是關鍵?
Lennix 指出,市場的增量從 CEX 向 DEX 轉移,背後存在兩大關鍵驅動力:鏈上發展更快、更多有趣的事情,以及 OKX Web3 不斷優化用戶體驗,降低了用戶從 CEX 向 DEX 遷移的門檻。這話說對了一半。鏈上創新固然是 DEX 吸引用戶的重要原因,但用戶體驗仍然是 DEX 的短板。相較於 CEX 的絲滑體驗,DEX 的操作複雜、gas fee高昂,讓很多新手望而卻步。OKX Web3 想要真正推動 DEX 的發展,必須在用戶體驗上狠下功夫。
主板 vs. 創業板:CEX與DEX的角色分工
對於“DEX 交易量是否會全面超過 CEX”的討論,Lennix 持較為中立的看法。他認為,雖然 DEX 交易量未來有望超過 CEX,但兩者服務的用戶群體將逐漸分化,分別承載不同的角色與功能。CEX 在資產篩選和監管方面更加嚴格,更接近傳統金融體系中的“主板”角色;DEX 則更像是“創業板”,承載著各種創新應用。這個比喻倒是挺形象的。CEX 適合穩健投資者,DEX 則適合風險偏好者。但問題是,在一個缺乏監管、充滿泡沫的“創業板”上,散戶的命運往往是被割韭菜。
從鏈上分析工具到Web3入口:OKX的轉型之路
Lennix 在回顧 OKX Web3 錢包創立之初時介紹,團隊早期並未計劃推出錢包產品,最初的方向是構建鏈上分析工具。這也說明了 OKX Web3 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和轉型的過程。從鏈上分析工具到 Web3 入口,OKX Web3 的轉型,既是順應市場的選擇,也是自身戰略的調整。
重新定義錢包:OKX的野心
隨著 Web3 用戶數量的持續增長,OKX Web3 也在思考如何在更深層次推動鏈上基礎設施的發展。Lennix 表示,OKX Web3 團隊正在重新定義“錢包”的邊界與角色,不再僅僅將其視作資產存儲與轉賬的工具,而是將其升維為鏈上世界的合規基礎設施。OKX Web3 的野心,可見一斑。但問題是,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野心越大,風險也越大。
DEX聚合服務暫停:監管的鐵拳?
前不久,OKX Web3 錢包因 MiCA 監管要求暫停了 DEX 聚合服務,這無疑給了 OKX Web3 一個沉重的打擊,也暴露了 Web3 監管的困境。
自託管監管:一個全新的概念?
Lennix 表示,自託管這個概念對於監管來說是非常完全新的概念,團隊需要花費一定時間與監管機構深入討論。這話不假。自託管的核心在於用戶掌握私鑰,平台無法直接干預用戶的交易行為。這與傳統金融的監管模式格格不入。如何監管自託管錢包,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監管機構和行業參與者共同探索。
先行者的困境:沒有劇本可抄
Lennix 坦言,OKX Web3 錢包走在到行業最前沿探索了一條路徑,也給很多其他同行從業機構一個參考。“我們沒有一個現成的 playbook 可以抄,沒有辦法面對這種情況。” 這也反映了 Web3 監管的現狀: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先行者往往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和挑戰。
自建鏈上KYC: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Lennix 提到,OKX Web3 很有可能要自己開發並建立自己的鏈上 KYC 標准系統。這聽起來很美好,但實現起來卻困難重重。鏈上 KYC 的核心在於如何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前提下,驗證用戶的身份。這是一個技術難題,也是一個倫理難題。如果鏈上 KYC 系統被濫用,用戶的隱私將蕩然無存。而且,鏈上 KYC 也面臨著數據安全的問題,一旦數據洩露,後果不堪設想。OKX Web3 想要自建鏈上 KYC 系統,需要慎之又慎。
營銷的藝術:品牌調性至上
除了在合規布局上持續推進,OKX 在品牌營銷方面同樣走在行業前沿。Lennix 表示,團隊在市場推廣上的表現尤為出色,達成包括上海 F1 賽在內的一系列高質量合作。
不僅僅是曝光:OKX的合作邏輯
在談及 OKX 在營銷合作中的理念時,Lennix 表示,自己更像是“把關人”,真正優秀的執行來自整個市場團隊。他強調,OKX 在選擇合作夥伴時並不僅僅追求曝光量,更注重品牌調性的一致性。這話聽起來很官方,但背後也反映了 OKX 對品牌營銷的重視。在加密貨幣這個魚龍混雜的市場裡,品牌形象至關重要。
極致的追求:與合作夥伴的共鳴
Lennix 提到,OKX 在選擇合作夥伴時,會考慮對方在公司管理、團隊管理以及對極致的追求上是否和自己非常契合。他舉例說,OKX 在交易所領域追求幾十、幾百毫秒的響應速度,而他們的賽車合作夥伴在數據傳輸中也會提到“300 毫秒”這樣的時間單位。這種對效率和精確的極致追求,其實和 OKX 的技術文化如出一轍。這種說法,聽起來有點玄乎,但卻能有效提升 OKX 的品牌形象,讓用戶覺得 OKX 是一家專業、高效的公司。
給Web3從業者和創業者的忠告
在採訪的最後,Lennix 面對新一代 Web3 從業者也給出了自己的經驗和建議。這些建議,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卻需要結合具體的環境和情況來分析。
BD的自我修養:跳出舒適區
Lennix 表示,年輕的 00 後 BD 應跳出“只跑會、拼人脈”的慣性,更深入理解產品邏輯、用戶痛點與行業挑戰。他強調,BD 不僅是市場拓展的執行者,更應成為連接用戶、產品與市場的橋梁。這話說得沒錯。在 Web3 這個快速變化的市場裡,BD 需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但是,人脈仍然很重要。畢竟,在幣圈,消息就是金錢。
創業的本質:產品,還是產品?
對於 Web3 創業者,Lennix 建議摒棄“發幣即項目”的傳統思維,在熊市中專注於產品建設。他強調,現在的創業邏輯已不同於過去,真正有價值的是落地的、被用戶認可的產品。這話聽起來很實在。在熊市裡,只有那些真正有價值的項目才能生存下來。但是,發幣仍然是 Web3 創業的重要手段。畢竟,沒有錢,項目就無法運轉。如何在發幣和產品建設之間找到平衡,是 Web3 創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宏觀市場:比特幣的困境
談及宏觀的市場環境,Lennix 指出,目前加密市場仍以比特幣為主導,其市佔率持續上升,並與美國宏觀政策高度相關。由於面臨關稅政策、利率變化及通脹預期等多重不確定性,市場波動性顯著上升。他認為短期內比特幣不太可能出現強勁爆發,交易者應保持防守姿態,並關注關稅談判進展和關鍵經濟數據,如 CPI,作為市場走向的信號。這是一個比較保守的觀點。比特幣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是,只要人們對去中心化和數字貨幣的信念不變,比特幣就永遠不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