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落幕的2025(第十七届)商界木兰年会,以“风华·有为”为主题,看似汇聚了近百位商界领袖、科技先锋与跨界精英,共同探讨全球经济变局下的破局之道。然而,仔细审视这场年会,不禁让人思考:这究竟是一场真正赋能女性的盛会,还是又一场披着“女性力量”外衣的商业炒作?
商界木兰年会落幕:一场精心策划的“她”经济盛宴?
聚光灯下的女性力量:真赋能还是新噱头?
年会邀请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阳光媒体集团董事长杨澜、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赵依芳、快手科技副总裁张迪、壹心娱乐董事长兼畅销书作家杨天真等一众“重量级”嘉宾。这些名字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分量,但他们真的能代表中国女性在商业领域的普遍处境吗?或者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那些在职场中挣扎、面临性别歧视和职业天花板的普通女性,有多少实际的指导意义?
所谓的“高质量发展、女性力量的崛起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路径”,这些宏大的议题,在觥筹交错、精英云集的氛围中,是否会被简化为几句空洞的口号?亦或沦为企业宣传自身品牌形象的工具?
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社会,“她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商业概念。各种以女性为主题的论坛、峰会层出不穷,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关注女性权益、解决女性困境,又有多少只是借“女性力量”之名,行商业营销之实?商界木兰年会,是否也难以摆脱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嫌疑?
紧接着,我们聚焦到本次年会中“出海新征途”高峰论坛上,完美世界控股集团董事及SVP、洪恩董事及CFO王巍巍分享了洪恩的出海经验。洪恩,这家在儿童科技益智领域崭露头角的企业,真的能为其他想要出海的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吗?亦或是,这又是一次精心包装的成功案例展示?
洪恩的出海经:精确定位与合规之舞,真能舞出全球市场?
细分市场策略:看似精准,实则有待深耕?
王巍巍以洪恩旗下旗舰产品“洪恩识字”为例,阐释了“精准定位细分市场”的策略,即从海外华人需求切入全球化布局。她提到,全球有5000万华人,他们希望子女学习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洪恩识字”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工具。这个逻辑看似合理,但细想之下,却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海外华人市场虽然庞大,但需求也更加复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华人家庭,对于子女的中文教育有着不同的期望和要求。简单地将“洪恩识字”照搬到海外,是否能够真正满足这些差异化的需求?
其次,依赖海外华人市场,是否会限制洪恩的长期发展?如果仅仅满足于服务华人用户,那么洪恩在全球市场的潜力将难以充分释放。想要真正走向全球,洪恩需要思考如何突破华人市场的局限,吸引更多非华裔用户。
双轨战略的理想与现实:标准化能否真正适配本土化?
王巍巍提出了“核心标准化与运营本土化”的双轨战略。洪恩通过技术中台确保核心标准化流程,但在运营层面,则由专业团队结合每个国家的文化偏好和需求,制定定制化的活动和营销方案。这种策略听起来很美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可能面临诸多挑战。
“核心标准化”是否会扼杀创新?过于强调标准化,可能会导致产品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不同市场的特殊需求。而“运营本土化”又能否真正落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巨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市场调研和本地化改造。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合规先行:合作伙伴的“蜜糖”与“砒霜”?
面对日益复杂的法律风险,王巍巍分享了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实现初始合规的经验。她提到,洪恩借助应用商店平台的合规审核体系,以及儿童动画动漫业务合作伙伴的帮助,分步进入海外市场。这种做法看似稳妥,但却存在一定的风险。
过度依赖合作伙伴,可能会导致企业失去自主性。合作伙伴的合规标准,未必完全符合企业自身的利益。一旦合作伙伴出现问题,企业也可能受到牵连。因此,在借助合作伙伴力量的同时,企业也需要建立自身的合规体系,确保自身的长期发展。
在分享全球化成果时,王巍巍多次强调用户反馈的价值,特别是她动情地讲述了一个关于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故事,仿佛洪恩的产品成了拯救这些孩子的“灵丹妙药”。然而,我们是否应该对这种“科技向善”的叙事保持警惕?
科技向善的乌托邦:用户故事背后的商业逻辑?
ADHD儿童的“福音”?数据之外,伦理拷问几何?
王巍巍提到,一位妈妈反馈她的ADHD孩子唯有在Aha World中可以沉浸,并通过创造和畅想释放压力,心理问题得到显著改善。这样的故事无疑是动人的,但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这些个案。个别案例的成功,并不代表产品对所有ADHD儿童都有效。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将教育产品过度神化,将其视为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
此外,这种“科技向善”的叙事,往往掩盖了其背后的商业逻辑。企业通过强调产品的积极作用,来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用户。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我们需要警惕企业利用用户故事进行过度营销,甚至虚假宣传。ADHD儿童的案例,很容易被包装成一个感人的故事,从而引发家长的共鸣,刺激消费。但如果产品本身质量不过关,或者使用不当,反而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
因此,在面对这些“科技向善”的故事时,我们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能盲目相信企业宣传,更要关注产品的实际效果和潜在风险。对于ADHD儿童等特殊群体,更应该寻求专业的医疗和教育支持,而不是将希望寄托于单一的教育产品。
以“出海新征途”为主题的圆桌论坛,最终沦为了一场关于机遇与挑战的“老生常谈”。论坛上,嘉宾们探讨了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中的策略、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及实战案例,这些内容看似丰富,实则缺乏新意。对于真正想要出海的企业来说,这些信息或许早已耳熟能详。
出海新征途:一场关于机遇与挑战的“老生常谈”?
与其说这是一场“出海新征途”的探讨,不如说这是一场“公关秀”。嘉宾们分享的经验,大多是经过精心包装的成功案例,难以反映出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遇到的真实困难和挑战。而那些真正的问题,比如文化差异、市场竞争、政策风险等,往往被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
更令人失望的是,论坛缺乏深度和批判性思维。嘉宾们大多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分享自身的经验,缺乏对整个行业和市场的宏观分析。而主持人也未能有效地引导讨论,未能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
总而言之,“出海新征途”圆桌论坛,未能为企业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指导和启示。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旨在提升企业形象,而非真正解决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