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杜鹏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面向百余名青少年作了题为《揭秘跨物种基因工程:未来科技的魔法棒与奇妙应用》的报告。
杜教授首先回顾了青霉素的发现历程,以此引出基因工程技术发展的灵感来源。他讲解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肿瘤治疗、眼部疾病、血液病等疾病治疗以及动植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杜教授重点介绍了他团队利用植物免疫蛋白RDR1,研发出的针对肿瘤细胞中缺陷miRNA的编辑和修复技术,该技术有望开发出广谱低毒的原创抗肿瘤药物。
报告后,杜教授与青少年就AI与基因工程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的广泛性、基因编辑与濒危动物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AI能辅助生命科学研究,但生命科学研究存在不确定性;基因编辑技术主要用于疾病治疗,已在镰刀细胞贫血症等疾病治疗中取得进展;基因编辑并非拯救濒危动物的有效策略,动物克隆技术更适用,但克隆技术也受限于动物特性。
活动中,青少年还观看了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纪录片,并获赠《“未来”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访谈实录》书籍,以激励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热情。此次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鼓励他们投身科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