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豪赌粮价?CBOT持仓异动背后的市场逻辑
最近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可谓暗流涌动。表面上,各种消息满天飞,一会儿是美国国内乙醇工厂提价刺激玉米需求,一会儿又是南美大豆丰收在望。但拨开这些迷雾,你会发现,真正牵动市场神经的,是那些手握重金的大宗商品基金的动向。
小麦:赌徒的困境
国际粮仓里的“老鼠仓”?
先说说小麦。这玩意儿吧,最近价格是跌到姥姥家了。美国硬红冬麦(HRW)现货基差虽然稳住了,但农户也不是傻子,捂着不卖,想等个好价钱。基金那边呢?你说看不懂也正常,虽然最近五个交易日稍微增持了点多头,但拉长时间线一看,最近30个交易日净空头增加了5000手。这说明啥?说明这些基金大佬们心里还是觉得小麦要跌啊!
这种操作,我个人感觉有点像“老鼠仓”。表面上可能跟着国际采购节奏走,比如阿尔及利亚买了45万吨小麦,黑海和东欧的货占了大头。但是,他们更可能提前布局,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收割散户。
天气:最后的救命稻草?
当然,他们也不是完全没风险。万一美国中部平原真像气象公司Maxar预测的那样,3-5月降水偏少,小麦减产了,那这些空头就得哭了。这就像赌徒一样,输红了眼,只能指望老天爷赏饭吃。
大豆:政策风险下的困兽之斗
特朗普的“蝴蝶效应”
大豆就更惨了。美国国内CIF基差回落,出口让人担忧,这背后是谁在搞事情?明眼人都知道,是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三家美企进口许可被暂停,欧盟又来个反制关税,这简直是雪上加霜。
我一直觉得,特朗普这家伙就是个“搅屎棍”,到处点火。他随便放个话,就能让整个市场鸡飞狗跳。这种不确定性,对大豆这种高度依赖国际贸易的商品来说,简直是噩梦。
南美:挥之不去的阴影
南美那边呢?巴西大豆丰收,豆粕报价下跌,直接挤压了美豆粕的出口利润。阿根廷虽然闹了点罢工,但很快就被政府摆平了。说白了,就是供应过剩。
基金的操作也说明了问题。虽然短期内增持了点多头,但长期来看,净空头累积了25000手。这说明机构心里也没底,觉得大豆的前景不妙。
玉米:谁在浑水摸鱼?
乙醇:虚假的繁荣
玉米市场算是这几个里面稍微好一点的。美国中西部乙醇工厂上调现货基差报价,看似需求旺盛,但期货价格却一路下跌。这就像一个虚假的繁荣,掩盖了背后的危机。
基金的操作也挺有意思。单日净空头增持10000手,但5日内净多头增加25000手。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在玩短线,割韭菜。
出口:最后的希望?
出口数据是玉米最后的希望。如果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数据能接近上限,或许能缓解市场对需求疲软的担忧。但说实话,我对此并不乐观。
豆粕/豆油:生物燃料政策的豪赌
豆粕:蛋白粕的“内卷”
豆粕期货受制于全球蛋白粕供应过剩。美国国内豆粕现货基差持平,但出口溢价收窄,欧盟菜粕报价跟跌。说白了,就是“内卷”严重,大家都想抢市场,结果谁也赚不到钱。
豆油:特朗普的“阳谋”
豆油则面临生物燃料需求的不确定性。虽然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乙醇库存上升,但特朗普关税言论引发市场对生物柴油贸易流的担忧。这就像一个“阳谋”,明摆着要打压生物柴油,但你又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