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的“冰与火之歌”:印度需求能否力挽狂澜?
周二(3月11日),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FCPOc3)继续着它那令人沮丧的下跌,最终以4488林吉特/吨收盘,跌幅0.24%。这已经是连续第二个交易日的回调了。说实话,看到这种“跌跌不休”的行情,心里真不是滋味儿。市场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大连油脂市场的疲软以及原油价格的下跌。但我觉得,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难兄难弟”:大连油脂和原油的拖累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豆油和棕榈油合约分别下跌了1.92%和2.42%,就像两个难兄难弟,直接把马棕油也给拖下了水。虽然美国豆油象征性地涨了0.73%,但这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抵消中国市场的利空影响。要知道,棕榈油、豆油、菜籽油在全球植物油市场可是替代关系,一个感冒,其他几个也得跟着咳嗽。更别提原油价格走弱,直接削弱了棕榈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吸引力,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救命稻草”:印度进口的激增
就在大家一片悲观的时候,印度站了出来。2月份,印度的棕榈油进口量环比增长了35.7%,达到了37.35万吨。这说明什么?说明南亚市场的需求还是挺坚挺的。但是!马来西亚3月1-10日的棕榈油出口量却骤降了25.8%-38.3%。这就像一个跷跷板,一边是印度需求在努力往上抬,另一边是出口疲软在拼命往下压,结果就是价格震荡。
我个人认为,印度这次的“出手相救”更像是一场豪赌。要知道,印度经济目前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高失业率、通货膨胀等等。这种背景下,印度大量进口棕榈油,是不是可持续的?我看悬。
被忽视的“定时炸弹”:印尼的土地改革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印尼政府最近将22.1万公顷的非法种植园移交给了国有公司管理。虽然短期内可能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这可能会重塑印尼的供应结构。印尼可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这种政策变动带来的潜在扰动,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就像知名经济学家Daniel Yergin在《石油、金钱、权力》中写到的:“地缘政治的波动往往比市场本身更能影响大宗商品的价格。”(Yergin, D. (2009). The Prize: The Epic Quest for Oil, Money, and Power. Simon & Schuster.)。棕榈油市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剪不断理还乱”:货币与成本的压力
林吉特兑美元升值了0.25%,这意味着海外买家采购成本上升,需求受到抑制。再加上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以及关税言论引发的市场避险情绪,美元的波动可能会进一步放大棕榈油价格的波动性。
技术面的“雾里看花”
从技术面来看,马棕油期货(FCPOc3)目前正围绕4488林吉特窄幅波动,呈现出“上有阻力,下有支撑”的局面。上方4708林吉特是近期强阻力位,下方4385林吉特附近存在短期支撑。价格已经连续两天承压于20日均线(4547林吉特)和100日均线(4600林吉特),如果不能突破均线压制,短期内可能会继续向下测试支撑。
MACD指标当前值为19,多空动能处于平衡状态。如果DIF与DEA线形成金叉并突破零轴,可能会触发反弹;反之,如果MACD掉头向下,价格可能会跌破4385林吉特支撑,打开下行空间。
大连棕榈油合约同样延续弱势,价格受到MA55和MA100均线压制,技术形态偏空。MACD指标值为-53.03,DIF与DEA线位于零轴下方,显示空头动能占优。RSI指标接近超卖区间,如果价格在低位企稳,可能会出现技术性反弹,但需要突破关键阻力位8572元/吨才能确认趋势反转。
我个人对这些技术指标向来持保留态度。诚然,它们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但市场情绪、突发事件等等,往往更能左右价格走势。把宝全部押在技术指标上,无异于缘木求鱼。